120 likes | 404 Views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青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设计组装望远镜及显微镜 测量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仪器. 望远镜实验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显微镜实验 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望远镜原理.
E N D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青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内容 • 实验目的 • 实验仪器 • 实验原理 • 实验内容 • 思考题
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掌握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 设计组装望远镜及显微镜 • 测量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仪器 • 望远镜实验 •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 显微镜实验 • 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望远镜原理 •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将无限远的物成实像与焦平面,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因此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放大到无穷远。
望远镜原理 • 放大率计算公式:
显微镜原理 • 物体位于物镜(objective)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 • 经物镜以后,物体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I1。I1靠近目镜(eyepiece)焦点Fe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I2后供眼睛观察。 • 计算放大率:
实验内容 • 自组望远镜 • 标尺 • 二维架: SZ-07 • 二维架: SZ-07 • 二维平移底座:SZ-02 • 物镜Lo: fo= 225mm • 目镜Le: fe= 45mm • 二维平移底座:SZ-02
实验内容 • 自组望远镜 • 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为d1); • 观察者用一只眼睛观察望远镜视场中标尺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直观标尺的长度d1。 • 求出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计算出的放大率作比较。
实验内容 • 自组显微镜 • 小照明光源:SZ-50 • 干版架:SZ-12 • 分划版:1/10 mm • 二维架:SZ-07 • 物镜Lo: fo=45 mm • 二维调节架:SZ-07 • 三维调节架:SZ-16 • 目镜Le: fe =29 mm • 45°玻璃架:SZ-45 • 升降调节座:SZ-03 • 双棱镜架:SZ-41 • 毫米尺:l=30 mm • 二维平移底座:SZ-02 • 二维平移底座:SZ-02 • 升降调节座:SZ-03 • 通用底座:SZ-04 • 白光源:GY-6A
实验内容 • 自组显微镜 • 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 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 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思考题 • 将望远镜倒转,即以目镜组为物镜,物镜为目镜,可否作为显微镜?会有什么问题? • 将一显微镜倒置使用,会出现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