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86 Views
现场心肺å¤è‹æœ¯ ( CPR ) C ardio p ulmonary r esuscitation. 厦门海洋èŒä¸šæŠ€æœ¯å¦é™¢åŒ»åС室. 现 场 æ•‘ 护 技 术. 救护主线. 心肺å¤è‹æœ¯. (救命). å…ˆæ•‘å‘½åŽæ•‘伤. 现 场. 创伤救护技术. (主则). (基点). (救伤). 心肺脑å¤è‹( CPCR). 指对 心跳ã€å‘¼å¸ éª¤åœæ‚£è€…采å–紧急抢救措施,使其循环ã€å‘¼å¸å’Œ 大脑功能 得以完全或部分æ¢å¤. 一ã€å‘¼å¸ã€å¿ƒæéª¤åœçš„åŽŸå› . 1 ã€å‘¼å¸éª¤åœ 溺水ã€è„‘血管æ„外ã€å‘¼å¸é“异物阻塞ã€åˆ›ä¼¤ã€é›·å‡»ç‰ç‰. 2 ã€å¿ƒæéª¤åœ.
E N D
现场心肺复苏术(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医务室
现 场 救 护 技 术 救护主线 心肺复苏术 (救命) 先救命后救伤 现 场 创伤救护技术 (主则) (基点) (救伤)
心肺脑复苏(CPCR) 指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使其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得以完全或部分恢复
一、呼吸、心搏骤停的原因 • 1、呼吸骤停 • 溺水、脑血管意外、呼吸道异物阻塞、创伤、雷击等等
2、心搏骤停 • 定义——指任何心脏疾病或非心脏疾病导致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的临床急症。
心源性心脏骤停: ---心脏疾患 如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等。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呼吸道梗阻 意外事故 药物中毒或过敏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失血 原因:
创 伤 溺 水 急 病 中 毒 呼吸 心跳 骤停! 可以导致 触电、雷击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全身抽搐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10分钟—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 救命黄金时间4-6分钟
CPR及ACLS措施与生存率的关系 开始CPR时间 开始ACLS时间 生存率 0~4 0~8 43 0~4 16 10 8~12 8~16 6 8~12 16 0 12 12 0
3、早期除颤 • 成人心脏骤停85%心室颤动和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引起 • 最有效方法:电除颤或电复律 • (3±1)min内实施
电除颤选择 • 同步电复律-----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心房颤动 • 非同步电复律-------用于治疗心室颤动 同步选择键 (Sync)
4、早期进一步的心脏生命支持 尽早行高级CPR 1.由到达现场的医生、护士或医务辅助人员来进行 2.支持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使用急救药物、控制心律失常 3.其他心脏、呼吸骤停的评估和措施
五、心肺脑复苏程序 三个阶段: • 初期复苏(BLS—基础生命支持) • 后期复苏(ALS---高级生命支持) • 心肺复苏后治疗(PLS---延续生命支持)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ABCD 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是指由专业或非专业人员(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病人所实施的徒手救治,迅速建立人工的呼吸和循环,其目的是尽早供给心、脑等重要脏器氧气,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1.保持气道通畅(Airway) 2.建立呼吸(Breathing)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 4.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
现场CPR方法: • 评估与判断 • 启动EMSS、放置CPR体位 • 通常气道(A) • 人工呼吸(B) • 人工循环(C) • 体外除颤(D) • 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或者掐其人中穴,合谷穴。看是否有呻吟,抽动等反应。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或者掐其人中穴,合谷穴。看是否有呻吟,抽动等反应。 • 不能摇头或轻易搬动病人 • 婴儿:拍击足底 轻拍重喊
高 声 呼 救 • 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病人身旁,开始徒手心肺复苏的救助 • 第二人寻求帮助: • 高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
体位要求 • 复苏体位:呼救的同时,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 •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身体平直 • 摆放的地点:地面或硬板床 • 康复位:侧卧体位 • 救护者体位:跪于病人右侧 (左右脚分别置于颈部和腰部) • 注意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打开气道之前首先要清理口腔 清理方法: ◇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一手拇指和其余 4指压住患者舌头、下压下颌 另一手示指沿口腔侧壁( 颊部) 深入 口腔深部( 咽部) , 随后移向口腔另一侧,当示指回收弯曲时顺 势将异物勾出 ◇注意手指防护,不忘取出义齿。
仰头抬颈法 (现基本不采用) 仰头举颏法 下颌前推法 (脊椎损伤时,专业人员)
成人90度 婴儿30度 儿童60度
判断呼吸: ● 一听、二看、三感觉 ● 10秒钟内完成 ●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若呼吸心跳存在,仅为昏迷,则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心跳存在,仅为昏迷,则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无呼吸时…… 口对口鼻 (婴儿) 口对鼻呼吸 (牙关紧闭或口腔疾患) 口对口呼吸 首选
吹气时: • 方法:用保持患者头后仰,拇、示指捏住患者鼻孔, 双唇包紧患者口部,用力吹气。 • 2次,确保胸部升起并维持1s,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逸出 • 避免吹气容积太大及次数太多 • 频率: -成人:10-12次/min(5-6s吹气一次) -儿童及婴儿: 12-20次/min(3-5s吹气一次)
判 断 • 婴儿:检查肱动脉或股动脉,10s内完成 • 成人及儿童: -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3cm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10s内完成
成人及儿童的定位 部位2:胸骨的下1/2 部位1:乳头连线中央
成 人 按 压 方 法
按压与吹气比(无气管插管(ETT )) • 成人: • 单人或双人: • 比例为30:2 • B与C反复交替进行 • 每5个循环或2min检查一次 • 儿童及婴儿 : • -单人:同成人 • -双人:15:2,B与C反复交替进行,每8个循环或2min检查一次
成人CPR 单人 按压:呼吸 30:2双人 按压:呼吸 30:2
避免施救者过度劳累: • 条件允许时: 每2min转换一次,每次转换的时间均不应超过5s
CPR成功的指标 •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 自主呼吸恢复 • 收缩压大于60mmhg • 出现眼球活动、呻吟、手脚抽动 • 面色、口唇转为红润 •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 心肺复苏所需时间因病而异。电击伤所致应至患者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