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70 Views
11 年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EAST H 模运行条件下偏虑器热负荷研究. 报告人: 王福敏 导 师 : 龚先祖 2011-12-7. 报告内容. 课题内容 课题进展 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计划. 课题内容. 一、通过现有数据对 EAST H 模运行条件下偏虑器热负荷研究.
E N D
11年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EAST H模运行条件下偏虑器热负荷研究 报告人: 王福敏 导 师 : 龚先祖 2011-12-7
报告内容 • 课题内容 • 课题进展 • 存在的问题 • 下一步计划
课题内容 一、通过现有数据对EAST H模运行条件下偏虑器热负荷研究 根据2010年秋季红外热像仪诊断采集到的实验数据,研究H-mode中伴随的ELM-Free、typeⅠ ELMs和type Ⅲ ELMs时的靶板热负荷分布,并相互进行比较;将H-mode和L-mode进行比较,期待寻找出最优化的放电条件,以减小壁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减轻对壁的损伤。
课题内容 二、改进现有红外诊断系统,采集新的实验数据,研究H-mode运行条件下偏虑器内外靶板的热负荷分布。 原有系统视场小,观测不到上偏滤器,不利于数据分析。通过现有红外诊断系统的改造,为下一步的实验顺利进行做准备,以便采集到新的、全面的数据。从而更深入的对H-mode运行条件下偏虑器内外靶板的热负荷分布进行研究。
课题进展 红外热像仪诊断的改造 旧的诊断 该系统简易,容易实现,但是存在观察视场小的缺点
课题进展 内窥镜式大视场红外热像仪诊断系统 • 所里现有红外相机视场角较小,观测的范围有限,随着EAST的参数的不断提高,这样的观测方式将不能有效的为EAST实验安全运行提供一个有效的监测手段,也不利于热流的分析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现有红外相机设计一套过渡成像内窥镜系统,此系统将会安装在K窗口。光路设计如右图 • F number: 2 • Field of view: 46°× 59° 重要成像区
课题进展 光路原理 卡萨格林系统 11mm小孔 平面镜 椭球镜 后续光路
课题进展 shutter 前端镜子 卡式系统 实物图 可见光孔 相机 后续光路 此系统加工、调试已经完成,如右上图,等待安装,可见光孔观察窗已被张凌使用
课题进展 F窗口的直接观测-视场模拟图 偏滤器 Dome 模拟视场图 与Tore Supra的人合作,为他们相机(3-5um)所设计,观窗口为蓝宝石。
课题进展 M窗口的直接观测-视场模拟图 ITER –like migration tiles 视场模拟图 这两种方案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加工观察窗中
课题进展 二、实验数据分析 2010年秋季红外热像仪诊断实验数据统计-H模 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将温度分布演化到热负荷分布,分析的区域如右图标出
课题进展 得到的温度分布和热负荷分布,并与探针数据进行对比 • 从温度分布图明显的看出来在靶板上有局部过热的现象存在 • 与探针信号有很好的吻合,说明我们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课题进展 3.在同一炮中不同时刻热负荷分布的比较 图:EAST偏滤器内靶板在不同时刻的热负荷分布 图:DⅢ-D偏虑器外靶板在欧姆加热、L模、ELM-free H模三个阶段沉积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 • 左图放电参数:Ip=600KA,Bt=2T,PLHCD=1.1M • 左图中不同时刻的热负荷比较,开始欧姆加热时,靶板功率沉积密度很低,在加入低杂波后的L模中,沉积密度变大,而且峰化;进入H模后,功率沉积密度明显下降,其宽度变窄; • 在DIII-D上发现类似的结果.
课题进展 ELMs对热负荷剖面分布的影响 图:内外靶板热负荷分布在ELMy-free和ELMs之间的比较 图:离子饱和流的分布 • 放电参数:Ip=600KA,Bt=2T,PLHCD=1.1M,PICRF=0.75MW • 在ELMs期间,外靶板最大热负荷是内靶板的3倍左右,其分布剖面也明显不同,由图可知对外靶板影响更大? • 与离子饱和流比较,结果都是外靶板高于内靶板
课题进展 ASIPP 单双零的区别 • 在单零中,出现了内靶板比外靶板高的情况,与前面不同 • 双零中,仍旧是外靶板高于内靶板 • 是否是ELMs的影响呢 图:#34407和#33068的比较
课题进展 100s长脉冲放电与6.5sH模比较 Time(s) 图:100s长脉冲放电参数 图:6.5sH模放电参数
课题进展 A、温度分布比较 #34068 #34068 100s长脉冲放电最高温度可达350℃左右,而对于6.5s的H模(有连续的typeIII的ELMs)放电, 最高温度只有220℃,且100s长脉冲放电局部过热现象更明显
课题进展 B、最大热负荷时刻剖面分布比较 图:#36609内外靶板最大热负荷分布 图:#34068内外靶板最大热负荷分布 • 从热负荷剖面分布图可以看出,内靶板分布的宽度100s长脉冲放电比H模 时窄的很多,表明其局部过热现象更明显。 • 虽然两炮温度差别很大,但是在内靶板的最大热负荷相差不大,相比较,在外靶板有更大的差别
存在的问题 问题1:在由温度演化到热负荷分布时,会有负值出现,分析可能是由于 靶板表面的再沉积引起的的; 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红外诊断系统中都是存在的,但是对分析最大热负荷及其宽度并无影响。 问题2:对现有数据的分析不够,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还有就是本轮实验的数据量不够; 解决:要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下一轮实验中有目的采集所需要的数据。
下一步计划 • 在下轮实验开始前,完成系统的改造,做好前期准备 • 加快对本轮实验数据的分析,争取再完成一篇小论文 • 参加2012年春季实验,采集数据来补充和完善今年的数据 • 着手准备大论文,毕业
ASIPP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