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842 Views
妊 娠 生 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 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全过程平均约 38 周,是非常复杂、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 第一节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精子获能. 当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白细胞产生 α 、 β 淀粉酶解除精子顶体酶上的 “ 去获能因子 ” 。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 人精子获能的主要部位是子宫和输卵管。.
E N D
妊 娠 生 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 • 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 妊娠全过程平均约38周,是非常复杂、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
精子获能 • 当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白细胞产生α、β淀粉酶解除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 人精子获能的主要部位是子宫和输卵管。
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停留在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停留在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
受精 • 男女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称为受精。 • 受精发生在排卵后的12小时内。 • 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 •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为顶体反应。 • 已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过程的开始 • 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为受精过程的完成。 • 形成受精卵标志诞生新生命。
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 • 透明带消失 • 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 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 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着床后子宫内膜蜕膜变: • 底蜕膜 • 包蜕膜 • 真蜕膜
4周为一个孕龄单位 • 妊娠开始8周的孕体成为胚胎,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的时期。 • 自妊娠9周起称为胎儿,是其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时期。
一、胎儿发育特征: • 12周末:9cm • 16周末:16cm • 20周末:25cm • 24周末:30cm • 28周末:35cm,1000g • 32周末:40cm • 36周末:45cm,2500g • 40周末:50cm
二、胎儿生理特点 • 循环系统 • 血液 • 呼吸系统:母儿血液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 消化系统 • 泌尿系统:妊娠中期起,羊水的重要来源是胎儿尿液 • 内分泌系统:胎儿肾上腺皮质能产生大量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共同完成雌三醇的合成。 • 生殖系统及性腺分化发育
二、胎儿生理特点 • 循环系统 • 血液 • 呼吸系统:母儿血液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 消化系统 • 泌尿系统:妊娠中期起,羊水的重要来源是胎儿尿液 • 内分泌系统:胎儿肾上腺皮质能产生大量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共同完成雌三醇的合成。 • 生殖系统及性腺分化发育
第三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 胎儿附属物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 • 胎盘 • 胎膜 • 脐带 • 羊水
一、胎 盘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一)胎盘的形成 • 羊膜 • 叶状绒毛膜 • 底蜕膜
1.羊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最内层 附着在绒毛膜板表面的半透膜薄膜 光滑, 无血管、神经及淋巴,有一定弹性 立方上皮、基底层、致密层、成纤维 细胞层、海绵层
2.叶状绒毛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占胎盘的主要部分
叶状绒毛膜 游离绒毛:初级绒毛干——胎儿叶(60~80个) 次级绒毛干——胎儿小叶(200个) 三级绒毛干 固定绒毛
叶状绒毛膜 每个绒毛干中均有脐动脉和脐带静脉 胎儿血液以每分钟500ml流量流经胎盘
母儿间物质交换 子宫螺旋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绒毛间隙 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 胎儿血和母血不相通,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 母血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再经开口的螺旋静脉返回孕妇体内
绒毛的组织结构 • 表面积大:12-14M2 • 主要有合体细胞滋养层构成 • 胎儿血管空间增大 • 内层为基底膜——屏障作用
3.底蜕膜 构成胎儿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小部分 蜕膜板 蜕膜间隔——母体叶
(一)胎盘功能 胎盘功能极复杂 具有物质交换、代谢、分泌激素、防御、合成功能 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 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
物质交换及转运方式: • 简单扩散: O2、CO2电解质 • 易扩散:葡萄糖 • 主动运输:水溶性维生素、铁、钙 • 其他: Ig等大分子蛋白
胎盘功能——1 • 气体交换 子宫动脉血P O2 95~100mmHg 绒毛间隙血P O2 40~50mmHg 脐动脉血P O2 20mmHg 脐静脉血P O2 30mmHg
胎盘功能——2 营养物质供应 • 葡萄糖----易扩散 氨基酸----主动运输 脂肪酸----简单扩散 电解质维生素----主动运输 • 分解合成作用
胎盘功能——3 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胎盘功能——4 防御功能
胎盘功能——5 合成功能:激素 酶 • HCG • HPL:代谢调节因子 • E • P • 缩宫素酶 • 耐热性碱性磷酸酶HSAP
二、胎 膜 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三、脐 带 • 一根静脉,两根动脉
四、羊 水 • 来源 • 吸收 • 羊水量 • 羊水形状及成份 • 功能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 生殖系统的变化 • 乳房的变化 • 循环系统的变化 • 血液的改变 • 泌尿系统的变化 • 呼吸系统的变化 • 消化系统的变化 • 皮肤的变化 •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 新陈代谢的变化 • 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 子宫 • 卵巢 • 输卵管 • 阴道 • 外阴
子宫 1.子宫体: (1)大小:7×5×3→35×22×25 (2)容量:5ml→5000ml (3)重量:50g→1000g (4)各部增长速度不一 (5)Braxton Hick收缩 2.子宫峡部:变长变软形成子宫下段 3. 宫颈:肥大,着色,变软
卵巢 • 略增大 • 排卵和新卵泡均停止 • 仅有一个妊娠黄体,妊娠6-7周前产生E、P,以维持妊娠继续 • 妊娠10周,黄体功能被胎盘取代,黄体开始萎缩
阴道 • 粘膜变软、水肿充血,呈紫蓝色 • 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 • 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元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使阴道PH值降低,不利于致病菌生长,有利于防止感染。
外阴 • 伸展性增加
二.乳房的变化 1. 变大 2. 蒙氏结节 3. 初乳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 (一) 心脏: 位置,心音,容量,心率 • (二) 心排出量 • (三) 血压 • (四) 静脉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四.血液的变化 (一) 血容量 • 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 • 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故出现血液稀释 (二) 血液成分 • 红细胞 • 白细胞 • 凝血因子 • 血浆蛋白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 肾脏负担加重 • 由于GFR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再吸收能力不能相应增加,约15%孕妇饭后出现尿糖 • 受孕激素影响,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降低,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
六.呼吸系统的变化 • 妊娠晚期以胸式呼吸为主 • 呼吸次数不变,但呼吸较深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 易齿龈出血、牙齿松动及龋齿 • 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 胃排空时间延长,易有上腹部饱满感 • 肠蠕动减弱,易便秘,痔疮 • 易诱发胆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