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86 View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目的: ( 1 )认识实现社会和谐 ,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 2 )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3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重点: ( 1 )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E N D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目的: (1)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2)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重点: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讲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 。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傅立叶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457页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调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必须注意的问题3、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必须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是迈向共产主义的阶梯;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治国结果。 (2)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同“三大文明”的关系。 坚实基础——————重要条件 (3)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系 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坚持马、列、毛、邓、三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4、按照“六点”要求 5、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有利条件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保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物质基础 3、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思想文化保证 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