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1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 与评价的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 与评价的视角. 东北师范大学 袁孝亭 E-mail: yuanxt@nenu.edu.cn. 主要内容. 一、地理学科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及其体现策略 二、地理学科在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方面的特殊价值与体现策略 三、对地理过程目标的正确理解. 一、地理学科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及其体现策略. 地理学科价值的概要表述. 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

cass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 与评价的视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与评价的视角 东北师范大学 袁孝亭 E-mail: yuanxt@nenu.edu.cn

  2. 主要内容 • 一、地理学科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及其体现策略 • 二、地理学科在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方面的特殊价值与体现策略 • 三、对地理过程目标的正确理解

  3. 一、地理学科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及其体现策略一、地理学科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及其体现策略

  4. 地理学科价值的概要表述 • 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

  5. 从如何体现地理学科所蕴含的 “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与创造素质”价值的角度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应当以一贯之的基本视角,也是体现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本策略之一。

  6. (一)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与创造素质的表现之一:(一)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与创造素质的表现之一: • 学习地理,受到地理学的熏陶,会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7. 教学(与评价)中的体现策略 • 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学会: • 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 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格局) • 据此,地理学习评价就有了“主攻方向”

  8. 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 在教学中要致力于使学生: • 掌握这样的技巧:用一个或几个参照物,来描述地理事物空间位置。 • 形成这样的地理思维方式:将空间位置和它有关的诸多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形式、有内容的地理综合。

  9. 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 亚欧大陆东部 四面环海的岛国 日本的地理位置 工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海湾良港 沿海大陆架宽广,寒暖流在此交汇,渔业发达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多山的地形、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

  10. *地理位置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 在地球上,人和地方的绝对和相对位置各不相同。这些位置因物资、人口、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而联系起来,并协助解释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和模式。 • 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

  11. 地理位置是阐述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特征地理位置是阐述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特征 • 地理位置是编制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依托 • 学生掌握了某一地区的位置特点,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12. 参考1:根据重要纬线确定相应区域 印度洋 • 赤道:10ºE~40ºE(非洲中部) 100ºE ~130ºE(马来群岛) 80ºW~50ºW(南美洲) 10ºE • 北回归线: • 南回归线: • 50ºN : • 北极圈: 太平洋 大西洋

  13. 参考2:根据重要经线确定相应区域 • 0º经线:英国、法国西、伊比利亚东、北非、西非 • 20ºE经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波罗的海、巴尔干半岛西、非洲中 • 50ºE经线:东欧平原、里海、伊朗、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半岛东

  14. 70ºE经线:西西伯利亚西、中亚、阿富汗东、印度西70ºE经线:西西伯利亚西、中亚、阿富汗东、印度西 • 90ºE经线:中西伯利亚西、蒙古西、准噶尔盆地东、天山东、塔里木盆地东、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 • 120ºE经线:中国东、菲律宾东、澳大利亚西 • 75ºW经线:美国东、南美西

  15. 2003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 •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6.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 22时B 14时 • C 20时D 16时 •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 16小时B 14小时 • C 10小时D 12小时

  17. 3.该船即将进入 • 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 • 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18. 参考3:根据区域轮廓进行空间定位 • 即根据熟悉的区域轮廓的典型、明显特征,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

  19. 案例:2005年高考试题 图7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 ) 。 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0. 如何识别地理位置? • 纬度位置的识别 • 海陆位置的识别 • 点状要素 • 线状要素 • 面状要素

  21. 案例:点状要素——城市 • 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 例如: • 矿业城市一定邻近大的矿体; • 大的工商贸港口城市必定濒临江河湖海; • 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之间的通达性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

  22. 阅读:城市的大、中、小位置 • 即从不同空间尺度考察城市的地理位置。 •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有时可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23. 案例:城市大、中、小位置与城市的职能与地位案例:城市大、中、小位置与城市的职能与地位 • 上海的大位置特点: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 • 上海的中位置特点: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腹地。 • 上海的小位置特点:位于黄浦江和吴淞江的交汇处。

  24. 线状要素 • 重视描述其空间延展特征及其影响,例如走向、流向及其影响。

  25. 案例:线状要素——山脉走向、河流流向及其影响案例:线状要素——山脉走向、河流流向及其影响 •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美洲西部,其南北走向的空间延展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欧洲西部山脉集中分布在南部,其东西走向的空间延展特征,对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作用很大。 • 长江大致位于我国中部,长江干流东西走向,支流南北走向的空间延展特点对中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的空间联系影响极大。

  26. 位置教学评价的基本侧面 • ①学生是否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 ②学生能否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27. ③学生能否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图表等方式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③学生能否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图表等方式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 ④学生能否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 ⑤学生能否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28. 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 • 在教学中要致力于使学生: • 形成一种敏锐性:即对地理事物空间格局的敏锐性; • 掌握这样的技巧: 借助不同的参照系归纳概括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按空间结构系列识别地理空间格局。

  29. 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的主要“参照系”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的主要“参照系” • 以纬度作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 以经度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 以空间方位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 以相对位置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 以垂直方向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 以人为划定界限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

  30. 以纬度作参照,揭示空间有序性 • 气候、土壤、动植物、陆地景观、海洋水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 人种的分布有纬度地带性的特征 • 社会经济的分布也有其纬度地带性

  31. 案例:自然地理环境的 纬度地带性 • 气候、土壤、动植物、陆地景观、海洋水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 气候,特别是温度,是纬度地带性的渊源,决定其它地理因素的地带性变化。 • 气温的地理分布对霜冻、降雪、冰雹、地温、冻土等气候现象有决定性影响。气温是划分热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带的主要根据。温度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结合,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行星风系。

  32. 案例:人种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 环境的渐变性决定人体特征的渐变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人体特征都有渐变。 • 人的肤色与大自然的色调有某些相似处。大自然色调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茂密的丛林。两极是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在动物中也有类似的色调变化。北极活动的是白熊,温带活动的是黑熊、棕熊。东北虎的个体比华南虎大,色调比华南虎浅。 • 欧洲基本上是白人世界。欧洲人的肤色有地域差别。南欧人肤色较深,北欧人肤色较浅。

  33. 案例:社会经济的纬度地带性 • 南北纬度地带性差异是社会经济最基本的地域差异之一。自然纬度地带性是社会经济纬度地带性的重要基础。 • 案例一:我国农业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分布;饮食习惯、民居等等。 • 案例二:南北矛盾─北半球发达国家在温带,发展中国家在亚热带、热带。南半球相反,比较发达的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在南部。澳大利亚也是南部比较发达。南半球比较落后的亚热带、热带在北部。

  34. 对空间结构的识别 • 地理空间结构,是对于空间有序性在特定范畴之内的识别和总结。 • 地理空间结构以及所对应的空间有序,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状况的系列认识:

  35. 地理事物的大小或范围。反映着地理空间的“等级观念”。(请举例)地理事物的大小或范围。反映着地理空间的“等级观念”。(请举例) • 地理事物的形状归纳。反映出地理空间的“分类观念”。(请举例) • 地理事物的属性划分。虽然也反映着地理空间的分类观念,但不像第二种所代表的外在特征那样,而是代表了内在特征的分类。(请举例) • 地理事物的运动速度或与参考位置的距离差异,反映了在地理空间中动态特性的划分体系。(请举例) • 地理事物的“感应程度”或“价值评定”,它在地理空间的客观性上叠加了人的判断与选择。(请举例)

  36. 地理空间的“等级”示例 • 地球尺度─不同尺度的区域 • 同一类型区域亦有尺度大小之差异:如同是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大沙漠与卡拉哈里沙漠尺度大小不一。 • 对教学的启示:学生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区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种敏感性;懂得划分不同的区域,是认识地球环境的复杂性一种方法;应当教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所学习的地方。(请举例)

  37. 案例:全球的大尺度 • 在全球的大尺度水平上能够清晰区分对象单元的要素就是气候。在这个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分类是以气候为指导原则的,所表现的单元就是“地带”。与之相对应,在地带内由地貌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对地带内一般特征的偏离就是非地带性。

  38. 事物的形状归纳─地理空间的“分类”示例 •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对全球尺度地理事物的形状归纳。 • 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是对区域地形形状的一种归纳。 • …… • 对教学的启示:学生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排列方式有一种敏锐的觉察能力;应当教会学生按不同的参照系对“空间形状”进行归纳。

  39. 地理事物的属性─地理空间另一“分类” • 如划分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等类型区域,是按内在特征的所作的“空间分类”。 • 对教学的启示:应该让学生知道,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共同性)是分区应遵循的原则,区域内部环境的属性的不同(差异性),能够呈现区域之间在空间面上的差异(空间差异)。

  40. 案例:新疆县域的地域结构特征 • 三山夹两盆是新疆的基本地形特点。新疆大部分县的地域范围都由以下四部分构成:高山积雪带、半山林牧业带、绿洲、荒漠带。(按内在特征分类,反映着地理空间的分类观念。)

  41. 地理事物的运动速度或与参考位置的距离差异示例地理事物的运动速度或与参考位置的距离差异示例 • 西北干旱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反映了参考位置的距离差异 •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了地理事物运动速度的差异

  42. 地理事物的“感应程度”或“价值评定”示例 • 交通选线 • 聚落分布 • 工业布局

  43. 案例1: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 1.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 2.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 B.冬小麦、玉米、水稻 • C.棉花、春小麦、大豆 • D.油菜、茶叶、春小麦

  44. 1993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 • 读图回答: • (1)该区地形基本上以为界,明显地可分为和两类地区。(考查学生的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 • (2)A城区气温约25.3℃时,只考虑高度变化,B山的气温约为℃。两类地区气候状况相比较是:气温;降水。判断降水量不同的依据是。 • (3)观察图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看出,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 • ①; • ②。 • (4)A城区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

  45. 案例3:下列题目对教学与评价有何启发? • 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1~3题

  46.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 •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 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  ) • A.亚寒带针叶林 • B.热带雨林 • C.温带落有叶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3.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