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28 Views
视频非线性编辑. 主讲:陈正东. 第 2 讲:非线性编辑基础.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非线性编辑概述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视频基本知识. 第 2 讲:非线性编辑基础. 能力目标 能知道非线性编辑的历史发展过程 能正确理解非线性编辑的含义 能初步理解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能正确理解非线性的专业名词.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早期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复制编排和物理剪辑。它首先借助放大镜对磁带上的磁迹进行定位,然后是用刀片或切刀在特定的位置切割磁带,找出一段段所需的节目片段后,用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 《 加菲猫 》 剧照.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E N D
视频非线性编辑 主讲:陈正东
第2讲:非线性编辑基础 •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 非线性编辑概述 •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 视频基本知识
第2讲:非线性编辑基础 能力目标 • 能知道非线性编辑的历史发展过程 • 能正确理解非线性编辑的含义 • 能初步理解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 能正确理解非线性的专业名词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 早期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复制编排和物理剪辑。它首先借助放大镜对磁带上的磁迹进行定位,然后是用刀片或切刀在特定的位置切割磁带,找出一段段所需的节目片段后,用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 《加菲猫》剧照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 随着录像技术的发展和录像机功能的完善,电视节目的编辑进入了电子编辑的阶段。由于能够使用快进和快速倒带功能在磁带上寻找编辑点,以及使用暂停功能控制录像机的录制和重放,编辑人员可以连接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和相应的监视器,构成一套标准的对编系统,实现从素材到节目的转录。电子编辑摆脱了物理剪辑的操作模式,避免了对磁带的永久性的理损伤,节目制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并可以及时进行修改。 《精灵鼠小弟》剧照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 再后来,受到电影胶片的片孔号码定位的启发,美国电子工程公司研制出了EECO时码系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领域,各种基于时码的编辑控制设备和大量新的编辑技术和编辑手段不断涌现,如录机放机同步预卷编辑、编辑预演、自动串编、脱机粗编和多对一编辑等等。尽管如此,由于信号记录媒体的固有限制,仍然无法实现实时编辑点定位等功能,磁带复制造成的信号损失也无法彻底避免。 《卡通片》广告
编辑技术发展过程 • 自从1970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实现完全数字化及与模拟视频图像信号的高度兼容,广泛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领域应用。当前影视媒体已经成为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之一。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蜘蛛侠》后期特效
非线性编辑概述 • 线性编辑:就是通过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台式编辑机将母带上的素材剪接成第二版的完成带。 • 传统的线性编辑一般由A/B卷编辑机、特技机、调音台和监视器具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大型演播室还配有诸如视频切换台、矢量示波器等设备。
非线性编辑概述 • 非线性编辑:就是对广播或电视节目的片段不按素材原来的顺序和长短,随机进行编排、剪辑的编辑方式。 说明: 与一般数学物理上的线性变化、非线性变化的含义完全。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非线性和线性的概念主要是从音视频信 息存储的方式出发来区别。 线性(Linear)是指连续的磁带存储视音频信号的方式,信息存储 的物理位置与接受信息的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即录在前面的信息存储在 磁带开头,录在后面的信息存储在磁带末端,信息存储的样式与接受信 息的顺序密切相关,这就是“线性”的概念,基于磁带的编辑系统则称为线 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 在影视动画影片的制作中,剪辑,在影视制作中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它相当于产品生产的总成工序,前期的创意、构思、拍摄的素材,通过剪辑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右脑理论”:人的大脑由两部分构成-左脑和右脑。 • 左脑:人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时间观念等,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左脑的作用。 • 右脑:具有直觉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空间观念等。以视听空间的方式处理大量的输入信息,在相互关系甚远的材料之间,建立想象的联系。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经验的金字塔理论”:认为人的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这种基础可以是直接的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 “右脑理论”和“经验的金字塔理论”分别从生理基础、感悟与实践的不同方面提供了对从事影视创作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方法的参考。 • 影视创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数字革命改进图像与声音的质量,并在前期制作、制作期和后期制作领域大量引入计算机技术。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1.画面的视觉要素 • 影视画面是屏幕框架内所展现的能传达一定信息的可视形象。 • 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人、环境、物、光和色彩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1).人 • 影视镜头中的人物有两部分:真实的人物和塑造的人物。 (2).环境 • 环境是内容得以表现和展开的必要条件。 • 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类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是电影、电视画面的重要构成因素。 • 环境产生造型美感。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3).物 • 物是指除人物以外的事物。 • 物是细节,是镜头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4).光 • 光能造型画面。 • 光线可以用来突出画面重点,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地方,起到视觉转换作用。 • 动荡的光线表示不安;明朗的光线表示欢快;幽暗的光线象征着悲哀。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5)色彩 • 色彩使画面更逼真,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风格。 • 不同的色彩对人们形成不同的心理反应,如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调;绿、蓝、青则给人以冰冷的感觉,称为冷色调。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2、镜头 镜头(Shot)是指摄像机连续拍摄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性的片段。 非线性编辑的处理对象就是这样的一些片段素材。当然,实际拍摄下来的一个镜头在后期非线性编辑中也可被分成若干个片段。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3、景别 我们拍摄的人和物在画面中的大小范围不 同,包含的信息就有所差别,这就是景别的概 念。 在摄影中,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 近景和特写五种。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主要表现巨大的整体 空间环境,由于其包含内容较多,所以镜头时间 应该是最多的,以便于将大量的内容细节传达给 观众 • 特写则是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些局部特点,如人 的头部、手部等。特写镜头包含的内容最少,但 重点突出,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由于特写镜 头的这些特点,其时间长度应该是最短的 • 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种景别介于远景和特写之间,包含不同大小的内容和信息,表达不同的镜头语言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远景图片:小镇全景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润扬长江大桥全景图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中心大门近景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向日葵特写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4、运动摄像 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面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5、蒙太奇 蒙太奇是剪辑中遇到的最基本的概念。蒙太奇 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指建筑学上的搭配、 构成;现在“蒙太奇”意思转变为剪辑、组合剪接, 即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主要功能在于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和组合,对素材进行选择,使表现内容主次有序,集中概括;引导观众的思想和注意力,诱发观众的参与思考,创造独特的影视失控;形成变化多样的影视节奏,使影视作品生动自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蒙太奇的模式: • 叙述蒙太奇:叙述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又被称作叙述性蒙太奇,它是按照情节的发展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以及因果关系来组接镜头、场景和段落。表现了事件的连贯性,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内容,是影视节目片中最基本、常用的叙述方法。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2)表现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也被称作对称蒙太奇,它是以镜头序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独一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或者更为丰富的含义,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情感情绪,也给观众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印象,增加情绪的感染力,其美学作用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思考。这种蒙太奇技巧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和揭示内在的含义。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6、镜头组接应遵循的规律 镜头的组接或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舒缓平滑,这样可以使镜头之间的连接比较顺畅,而不致于使观众有转换突然和迷惑的感觉。 镜头组装时一般不能出现“跳轴”。这是因为镜头的视角代表了观众的视角,它决定了画面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及相互位置关系,如果摄像机拍摄时跳过了物体运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轴线,这样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产生运动与位置的混乱。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镜头组接一般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当然,为了实现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知道,不同景别的镜头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远景、中景等景别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景别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楚,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
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指导原则 镜头组接中光线、色调的统一,有时在前期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某此镜头的光线与色调有一定的偏差,在后期的合成或非线性编辑中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尽量实现光线、色调的整体统一。 镜头组接应体现一定的节奏感。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的节奏的总体依据。
制作软件选择 • Premiere为主导: 制作作品的特点: 一段广告影片,大部分都以拍摄的方式为主轴,兼含少量的动画特效 Premiere着重在影片的捕获和剪辑,兼具简单的动画功能 拍摄影片 在AE制作的一小段动画 Premiere Pro:剪辑、转场、配乐、字幕 音效
制作软件选择 • After Effects为主导: 制作作品的特点: 一段节目片头或者科幻影片,在制作上可能会以更富想像的动画当主角 AE着重在精致动画和特效的表现能力,以及各类媒体的合成(影片、图片、动画、三维对象、声音等) 拍摄影片 3D动画 文字 Premiere Pro: 视频捕获、粗剪 AE:剪辑、二维动画、特效、合成、配乐 图片 音效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 帧 影片中的一个单独图像。无论是电影或者电视,人都是利用动画的原理使图像产生运动。动画是一种将一系列差别很小的画面以一定速率连续放映而产生出运动视觉的技术。根据人类的视觉暂留现象,连续的静态画面可以产生运动效果。构成动画的最小单位为帧(Frame),即组成动画的每一幅静态画面,一帧就是一幅静态画面。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 帧速率 视频中每秒包含的帧数。物体在快速运动时,人眼对于时间上每一个点的物体状态会有短暂的保留现象,例如在黑暗的房间中晃动一支发光的电筒。由于视觉暂留现象,看到的不是一个亮点沿弧线运动,而是一道道的弧线。这是由于电筒在前一个位置发出的光还在人的眼睛里短暂保留,它与当前电筒的光芒融合在一起,因此组成一段弧线,由于视觉暂留的时间非常短,为10-1数量级,所以为了得到平滑连贯的运动画面,必须使画面的更新达到一定标准,即每秒钟所播放的画面要达到一定数量,这就是帧速率。PAL制影片的帧速率是25帧/秒,NTSC制影片的帧速率是29.97帧/秒,电影的帧速率是24帧/秒,二维动画的帧速率是12帧/秒。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宽高比 视频标准中的第2个重要参数是宽高比,可以用于两个整数的比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4:3或1.33。电影、SDTV和HDTV具有不同的宽高比。SDTV的宽高比是4:3或1.33;HDTV和扩展清晰度电视(EDTV)的宽高比是16:9或1.78;电影的宽高比从早期的1.333到宽银幕的2.77。由于输入图像宽高比不同,便出现了在某一宽高比屏幕上显示不同宽高比图像的问题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电视制式 基带视频是一种简单的模拟信号,由视频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全世界现行的彩色电视制式一共有3种: NTSC制: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美国、加拿大、日本、朝鲜、韩国、墨西哥。 PAL制:逐行倒相:澳大利亚、中国、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 SECAM制: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法国、中东、非洲大部区域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说明:不同电视制式的帧尺寸和帧速率也不同,相互之间不能兼容,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标准为CCIR-D/K/PAL制,其中CCIR-D/K为黑白电视的标准 • PAL: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速率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 • NTSC:供电频率为60Hz,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视频编辑常用术语 SMPTE时间码 视频素材的长度和它的开始、结束帧,是由一种称为时间码单位和地址来度量的。时间码区别录像带的每一帧,以便在编辑和广播中控制。在编辑视频时,时间码可精确地找到每一帧,并同步图像和声音元素。SMPTE将以小时:分钟:秒:帧的形式确定每一帧的地址。 • 有几种不同的SMPTE时间码标准,用于不同的帧率。如电影、视频和电视工业。PAL制采纳的是25fps的标准。而NTSC制由于广播电视的技术原因,采纳了29.97fps的标准
视频基本知识 脱机与联机 脱机编辑又称为离线编辑,主要是指采用较大压缩比(如100:1)将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按照脚本要求进行编辑操作并得到记录编辑信息的EDL表 联机编辑称为在线编辑,它是以较小压缩比(如2:1)将存在EDL表的软盘插入编辑控制器内,控制广播级录相带(BETA带)按EDL表进行广播级成品带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