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70 Views
高中 《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 (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岳西职教中心:王云英. 说课稿. 说学习方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说设计理念. 说 课 内 容:. 说教材分析 说学习目标 说学情分析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 信息技术基础 》 教材的第六章信息安全的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的安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
E N D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岳西职教中心:王云英 说课稿
说学习方法 • 说教学准备 • 说教学过程 • 说设计理念 说 课 内 容: • 说教材分析 • 说学习目标 • 说学情分析 • 说教学重难点 • 说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第六章信息安全的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的安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知道道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学习目标 • 通过一个病毒实例的控制和破坏过程,说 明信息安全的现状,初步认识病毒使学生亲自体验病毒的危害性,并启发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有关病毒的信息。 • 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学习、交流去寻求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在因特网上从事信息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懂得一定的防范措施,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三、学情分析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基本方法获取网络资料。学生虽然对病毒等问题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但对病毒传播的途径、特征及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如何防范病毒不是非常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五、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特点,本节课我以“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采用以引导法为主,以演示法、指导法、竞赛法、比较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探索学习、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他们的个性,从而真正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 • 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及组内分工。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此环节中:老师通过演示冰河木马病毒控制学生机器的过程,说明信息安全的现状,初步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计算机造成了严重破坏,引发学生的感性体验。让学生了解到在信息交中是很不安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我们的信息和我们的计算机。从而引出本节内容: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八、教学过程 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本环节中,教师先通过流感这种人类病毒和同学一起总结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再利用一个小型竞赛的方式,将同学分成两大组,每位同学上网查找老师提出问题的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由每位同学轮流回答,由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确定获胜的一组。这种实践的方法让每位同学都有任务,有动力,可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让每位学生有各自己发展的空间。
八、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布置的任务有: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计算机中毒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为了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我们应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参考课本,还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此过程中老师将积极地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去。一方面对基础较弱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另一方面注意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便集中解决。
八、教学过程 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本环节中,首先让两组的同学轮流交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间可相互致疑,相互补充。,最后老师进行评价总结。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九、教学理念 本节课先是通过一个病毒控制计算机的实例来说明信息安全的现状,让学生初步体验病毒,再通过与流感病毒的比较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特征,然后通过竞赛让学生学会如何来保护我们的信息。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自评来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积极性很高,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 、计算机病毒: • 是一种程序 • 特点:传染性 爆发性 破坏性 寄生性 潜伏性 • 、思考: • (1)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2) 计算机中毒有什么症状? • (3)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 • (4) 为了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我们应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