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高中 《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 (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岳西职教中心:王云英. 说课稿. 说学习方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说设计理念. 说 课 内 容:. 说教材分析 说学习目标 说学情分析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 信息技术基础 》 教材的第六章信息安全的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的安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粤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岳西职教中心:王云英 说课稿

  2. 说学习方法 • 说教学准备 • 说教学过程 • 说设计理念 说 课 内 容: • 说教材分析 • 说学习目标 • 说学情分析 • 说教学重难点 • 说教学方法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第六章信息安全的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障信息的安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

  4. 二、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知道道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 知识与技能目标

  5. 二、学习目标 • 通过一个病毒实例的控制和破坏过程,说 明信息安全的现状,初步认识病毒使学生亲自体验病毒的危害性,并启发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有关病毒的信息。 • 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学习、交流去寻求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6. 二、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在因特网上从事信息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懂得一定的防范措施,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7. 三、学情分析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基本方法获取网络资料。学生虽然对病毒等问题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但对病毒传播的途径、特征及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如何防范病毒不是非常了解。

  8.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9. 五、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特点,本节课我以“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采用以引导法为主,以演示法、指导法、竞赛法、比较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0. 六、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探索学习、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他们的个性,从而真正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1. 七、教学准备 •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 • 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及组内分工。

  12.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此环节中:老师通过演示冰河木马病毒控制学生机器的过程,说明信息安全的现状,初步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计算机造成了严重破坏,引发学生的感性体验。让学生了解到在信息交中是很不安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我们的信息和我们的计算机。从而引出本节内容: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13. 八、教学过程 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本环节中,教师先通过流感这种人类病毒和同学一起总结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再利用一个小型竞赛的方式,将同学分成两大组,每位同学上网查找老师提出问题的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由每位同学轮流回答,由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确定获胜的一组。这种实践的方法让每位同学都有任务,有动力,可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让每位学生有各自己发展的空间。

  14. 八、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布置的任务有: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计算机中毒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为了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我们应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参考课本,还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此过程中老师将积极地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去。一方面对基础较弱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另一方面注意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便集中解决。

  15. 八、教学过程 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本环节中,首先让两组的同学轮流交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间可相互致疑,相互补充。,最后老师进行评价总结。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16. 九、教学理念 本节课先是通过一个病毒控制计算机的实例来说明信息安全的现状,让学生初步体验病毒,再通过与流感病毒的比较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特征,然后通过竞赛让学生学会如何来保护我们的信息。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自评来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积极性很高,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7. 附:板书设计 •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 、计算机病毒: • 是一种程序 • 特点:传染性 爆发性 破坏性 寄生性 潜伏性 • 、思考: • (1)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2)       计算机中毒有什么症状? • (3)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 • (4) 为了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我们应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