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62 Views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第九周 汉文. 1>《 高帝求贤诏 》 ( 《 汉书 》 ) 2>《 文帝议佐百姓诏 》 ( 《 汉书 》 ) 3>《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 《 汉书 》 ) 4>《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 ( 《 汉书 》 ). 欣赏主题 文体: 公 文 内容: 人 才. 西汉和东汉. 两汉故事 :汉家一统天下,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文化收陈涉之民意,取西楚之霸气;承周凤之质朴,启六朝之华章。 两汉断代史 : 《 汉书 》 、 《 后汉书 》 。
E N D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第九周 汉文 1>《高帝求贤诏》(《汉书》) 2>《文帝议佐百姓诏》(《汉书》)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书》)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汉书》)
西汉和东汉 两汉故事:汉家一统天下,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文化收陈涉之民意,取西楚之霸气;承周凤之质朴,启六朝之华章。 两汉断代史:《汉书》、《后汉书》。 风流人物:刘邦(汉高祖)、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彻(汉武帝)。平民出身的皇帝,质朴淳厚、贴近百姓,无历史包袱,但文化修养实需提升。
汉代诏书 • 诏文,乃皇帝命令之公文,亦有官方命令性质或告示、晓谕天下民众之文体。汉代诏书以散体行文。 • 西汉初期,去古未远,诏书语言质朴无华。尤其是汉高祖的诏书,既无典故,也不讲究言辞对仗之美,直白道来,几近口述。 • 文景时代到汉武帝时代,尤其是汉武帝时代,是诏书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汉武帝独尊儒术,推崇典雅。他本人也爱好艺文辞章,深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因此,汉武帝时代的诏书句式趋于整饬,尤其注重修饰文辞。 • 传诵千古的公文文学。立意有的放矢,行文干净凝练,目标求真务实,表达情意真切。
汉高祖刘邦 •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创者,“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与天下同利,与英雄同伍,豁达大度,天下英雄尽入其彀中,富有平民精神和历史创新精神。卓越青史,泽被华夏。文气、霸气、痞气兼容并蓄。
高帝求贤诏 •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译文 • 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这诏令下达给丞相,丞相酂侯下达给诸侯王,诸王的御史中丞下达给郡的太守,那些确实称得上德行贤明的人,郡守应该去劝他们出来,并为之驾车,送他们到丞相府,登记其经历、容貌和年龄。如果有那样的贤人而郡守不上报,发觉之后就罢免他的官,年老体弱多病的贤人,不要送来。
网友评议 • 汉朝政府曾“裸招”公务员。 • 此文读来虽有趣,可知刘邦当时笼略天下之策略,然而其辞不见高雅,似不足以入文章选集。如“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等语,更诘屈聱牙,文理不顺。此文不必学。(读《高帝求贤诏》:来自: Trovatore(我思我想我怕我会心意变灰) 2009-01-13 21:42:29 :)
小问题:中国历史上,谁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小问题:中国历史上,谁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 重要的在于如何识别英雄? •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1页。) • 又 “‘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7页。) • 如今,要从世界和现代的视角看近现代英雄。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个人朴素节俭,富有孝心、爱心;励精图治,重在安民,开启“文景之治”。英年早逝,性有子承父业。有皇后窦氏。相传正月十五过年节出自文帝,亦有佞臣邓通为其吸脓疮之说。
汉文帝议佐百姓诏 •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译文 • 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赏 析 • 文帝以德化民,严于律己,甚至罪己,行文可见一斑。 • 针对社会现实,不断设问,深入思考,反省自身,具有责任意识。 • 文简质朴,情真意切,富有感召力,并发人深思。
王朝周期律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1945年与毛泽东对话) 毛泽东、温家宝、习近平等人重视此问题。
左传·庄公十一年 •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汉景帝刘启 •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发展其父文帝之风,勤俭治国,与民休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亦属英年早逝,幸有武帝承继,开疆拓土,扬威华夏。可谓文武之过渡人物。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译 文 • 在器物上雕镂花纹图形,是损害农业生产的事;编织精致华丽的丝带,是伤害女工的事。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就 是饥饿的根原;女工受到伤害,就是受冻产生的根原。饥寒同时出现,而能不做坏事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种田地,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为的是给祭祀祖庙时提供 谷物和祭服,为天下人民作个先导。我不接受进献的物品,减少膳食,减少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种田和养蚕,平时就有积蓄,用来防备灾害。要使 强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长寿而终其天年,小孩和孤儿们能顺利地成长。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粮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有些奸诈虚伪的人担任了官职,官吏用财物作交易,掠 夺百姓,侵害人民?县丞,是县吏中的首领,他们借着执法的机会做坏事,助盗为盗,这样实在是失去了朝廷设置县丞的用意。命令郡守们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职 责,对于不忠于职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们的情况报告我,要请求治他们的罪。特把这道命令宣告天下,让大家明确知道我的意图。
赏 析 • 作为帝王,关注民之疾苦,并明确指出,百姓饥寒与官吏鱼肉百姓、作奸犯科有关。政治意识强烈、清晰。 • 为政也繁,为文也简,故须删繁就简,抓住核心,郑重其事,昭告天下。由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布告之后,越明年,景帝去世。“文景之制”,名传后世,刘启,可谓子承父业之典范。
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 文 •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赏 析 • 汉武大帝,其为人也大,为事也大,立意高远,气势充沛; • 语言简洁醇雅,句式整齐而不呆板; • 具有辞意双美的审美效果,文学艺术性很高。 • 可与韩愈之马说(《杂说四》)参酌学习,由此也可旁及马与人之关系。
汉诏之影响 • 后世对汉代诏书评价甚高。 • 东汉班固评论汉诏“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汉书·儒林传》)。 • 清代姚鼐推崇汉诏“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古文辞类纂序·诏令》)。其《古文辞类纂》所收诏书全是汉诏,而且基本是西汉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