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722 Views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赵春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三、居委会的发展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三、居委会的发展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社区 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 民政部 2000 年文件. 社区的组成要素 ( 1 )一定数量的人口; ( 2 )有一定的地域;
E N D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赵春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三、居委会的发展 •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三、居委会的发展 •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民政部2000年文件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的组成要素 • (1)一定数量的人口; • (2)有一定的地域; • (3)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 (4)有自己特定的文化; • (5)一定的归属感。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887年,德国滕尼斯:《社区与社会》 • 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 • community——传统社会——中国的公社。 • 社会是由异质人口组成的,由分工和契约联系起来的,缺乏感情的社会团体。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一战左右,美国罗密斯将社区概念引入美国。 • 1915年,美国法林顿《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提出“社区发展”的概念,——现代社会的区域共同体。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51年,联合国倡议开展“社区发展运动”。 • 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的发展,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 六十年代,肯尼迪推行社区发展公司。 • 九十年代,克林顿,建立“授权区和事业社区”。 •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向退化的都市和农村区域提供25亿美元的联邦税收增值投资和13亿美元的灵活拨款援助,受惠目标包括42个州的105个社区,并且成立了以戈尔副总统为主席的社区授权委员会,以便联邦政府能够直接领导和指挥这一社区授权和美国复兴的全国性变革运动。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回顾 • 社区的概念提出具有一个国际的背景,是为了解决社会贫困、落后等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主要采取的办法是从下而上的发动和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三、居委会的发展 •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一)社区服务 • 1983年第8次全国民政会议,民政部提出了国家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思路。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84年社会福利事业杭州(漳州)会议和1985年大连会议,把建设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列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街道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可以说是中国社区服务的萌芽。1984年社会福利事业杭州(漳州)会议和1985年大连会议,把建设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列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街道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可以说是中国社区服务的萌芽。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86年民政部考察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工作后,认为社区服务不但应该包括传统政府包办的、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即为老年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开展福利服务,也应该包括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1986年民政部考察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工作后,认为社区服务不但应该包括传统政府包办的、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即为老年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开展福利服务,也应该包括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 从开始几年各地的实践来看,社区服务的对象重点仍然是传统的民政对象,即“一是最可爱的人,二是最困难的人,三是最需要社会帮助的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86年,民政部首次倡导社区服务概念。 • 按照民政部的要求,1986年北京市开始举办社区服务业,当年建立起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95个,居委会便民服务网点3万多个。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87年9月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1987年9月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 1989年3月18日,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办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二)社区建设 • 1991年,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 • 1994年,上海市召开“城区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加强街道、居委会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政策意见》,开始着手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并引起全国的仿效。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96年,江泽民提出“要大力加强社区建设”。1996年,江泽民提出“要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 1998年,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正式肯定,民政部职责中有一项,“对社区建设进行指导”,民政部据此将原基层政权司改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98年12月,北京市召开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重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1998年12月,北京市召开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重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 • 1999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方案》,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为实施此方案,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在全国26个城市的部分辖区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和实验。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推行社区建设的原因 ——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1999年《在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被动的因素: • 政府机构改革,职能简化、机构精简; • 税制改革,基层政府收入减少; • 企业改革,摆脱包袱;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 • 农村改革。 • 主动的因素 • 基层文化建设 • 民主建设 • 借鉴国外经验。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 ⑴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 ⑵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 ⑶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 ⑷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 ⑸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 (一)拓展社区服务; • (二)发展社区卫生; • (三)繁荣社区文化; • (四)美化社区环境; • (五)加强社区治安; • (六)因地制宜确定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内容。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 • 上海、石家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三)和谐社区 • 2002年9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全国社区建设的前进方向。 • 2005年,民政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300多个社区进行综合调研。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005年8月,全国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长李学举指出,“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区,应当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2005年8月,全国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长李学举指出,“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区,应当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006年6月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2006年6月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 •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主张,“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社区建设规定了明确的方向。 • 2009年10月,《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 2009-10-30,《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 • 2009年11月,《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007年12月3日,北京市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成立。2007年12月3日,北京市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成立。 • 2008年4月,海淀区社工委成立。 • 2009年4月17日,大兴区社工委成立。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回顾 • 1986年,社区服务。 • 1991年,社区建设。 • 2002年,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三、居委会的发展 •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三、居委会的发展 • (一)五十年代时的居委会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社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 传统式街坊社区; • 单一式单位社区; • 混合式综合社区; • 演替式城乡边缘社区。 • 居委会的出现: • 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的杭州市上羊市街居委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当时是把杭州十八、十九两个保合并而成,共有居民2000多户,居委会委员9人。 • 此后不久,天津、武汉、上海等城市部分街道也陆续建立了居民代表委员会和居民小组。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51年,上海市“冬防”服务队更名为居民委员会。1951年,上海市“冬防”服务队更名为居民委员会。 • 1952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暂行办法草案》,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 • 1954年,国家《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 1958年,大跃进,“生产后方,生活场所,阶级斗争的前哨。”有收入,行政组织化。 • 1979年,恢复居民委员会。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二)八九十年代的居委会 •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居委会与基层政府关系: • 人事:选聘; • 职责: • 政治整合、公共服务、民间调解、治安维护;政府协助、民意表达。 • 考核:政府导向。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99年开始,上海市人大决定,2000年开始,全市居委会直接选举。1999年开始,上海市人大决定,2000年开始,全市居委会直接选举。 • 北京市,2003年开始实行居委会直选。到2003年6月,北京有200多个社区居委会选举采取直接差额方式进行,占北京市全部2400多个社区的10%左右。前门街道9个社区全部采用直选方式产生新一届居委会班子。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三)居委会改革 • 1.深圳模式 • (强政府)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北京市西城区厂桥街道三元组织体系模式 • (强社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3.青岛市浮山后社区模式(大社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4、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 • “一分、三定、两目标”的思路 • “一分”,即:将社区服务站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社区服务站主要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居民自治职能; • “三定”,即确定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 “两目标”,即: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代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从而,促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上水平、上台阶。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回顾 • 50-70年代:社会波折中存在的居委会 • 80-00年代:逐步规范化的居委会 • 00——: 改革变化与社会相适应的居委会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 一、社区概念的起源 • 二、中国社区的发展 • 三、居委会的发展 •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四、国外社区的新发展 • (一)社区企业: • 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政府投资、民间组织出资和个人捐赠等多种形式。 • 贝尔·福特:好的公司和伟大的公司 • 百事可乐,“大公园”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二)志愿者服务: • 1998年,美国有1.09亿成年人参加过志愿者服务。9.11中志愿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日本有一半人参加过志愿者。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三)社区环境, • 日本,房屋封闭或者露台的统一。 • 1970年4月22日,曼哈顿第51大道封闭游行,“世界地球日”。 • 新加坡“垃圾虫”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四)社区服务 • 德国“邻里之家”。 • 日本,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看护服务 • 香港社区护理——社区照顾,对老年人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五)社区治安 • 朝阳区酒仙桥高家园社区,2004年,连续950天没有发生7类可预防案件,警民联防现场会。 • 英国“贵重财产标刻法”——财产标刻声明牌 • 彩色摄影存证法 • 邻里守望社区——英国德文郡 • 1967年5月,开始警察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 • 俄罗斯:守门人制度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六)社区教育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 美国社区学院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七)回顾与总结 • 1、基层民主是社区建设最基本的动力来源 • 2、社会服务是社区建设最根本的内容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结言 • 回顾与行动 • 政策文件学习 • 理论与方法的学习 • 深入实践 • 积累和提炼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谢谢!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