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21 Views
第 三 章. 理性预期. 主要内容. 理性预期的发展 理性预期的强假设与弱假设 理性预期受到的质疑 理性预期运用到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政策含义. 一、理性预期的发展. 适应性预期遭致批评 Muth 提出理性预期的思想 卢卡斯的发展. 1.1 适应性预期遭致批评. 适应性预期由于其系统性误差遭致批评:难道人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形成预期的方法本身将产生系统性误差吗?难道人们不会因此而改变他们预测的方法吗? 适应性预期的问题在于它假定人们不能获得并充分利用全部已有的信息. 1.2 Muth 提出理性预期的思想.
E N D
第 三章 理性预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内容 • 理性预期的发展 • 理性预期的强假设与弱假设 • 理性预期受到的质疑 • 理性预期运用到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 政策含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一、理性预期的发展 • 适应性预期遭致批评 • Muth提出理性预期的思想 • 卢卡斯的发展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 适应性预期遭致批评 • 适应性预期由于其系统性误差遭致批评:难道人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形成预期的方法本身将产生系统性误差吗?难道人们不会因此而改变他们预测的方法吗? • 适应性预期的问题在于它假定人们不能获得并充分利用全部已有的信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2 Muth提出理性预期的思想 • 1961年,Muth提出蛛网模型之所以出现价格和产量的周期性波动是因为该模型假设农户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即只根据过去的和现在的价格来决定现期的产量) • 他指出如果农户的价格预期是根据农业生产所有的信息(包括已有的波动情况及其背后产生的原因),蛛网模型就不会产生,价格将收敛于均衡价格 • 是信息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3 卢卡斯的发展 • 卢卡斯(1972,1976)及其后的萨金特、华莱士等运用并发展了理性预期的理论,开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革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二、理性预期的强假设与弱假设 • 强假设 • 弱假设 • 理论含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1 弱假设 • 理性预期的弱假设:在形成某一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理性当事人会知道该变量的决定因素,并会最优地利用关于这些决定因素的所有可公开获取的信息,即预期是“由当事人按效用最大化原则理性运用信息形成的”(巴罗,199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2 强假设 • 在理性运用可获得信息的条件下,人们对于未来结果的预期概率分布与实际概率分布相一致(明福特,1993) • 理性预期与客观数学预期相一致 • 随机误差项满足:一,平均值为0;二,与预期形成时所能得到的信息集不相关 • 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是指强假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3 理论含义 • 强假设的理性预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能十分准确地预见未来,但这却是最有效的预期形成的方法,与其他的预期方法相比方差最小,且不会产生系统性误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三、理性预期受到的质疑 • 信息成本。由于存在信息成本,当事人无法获得和利用所有信息,只能将信息获得和利用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样的水平,而这样水平的预期与完全理性预期相比会弱一些 • 既然经济学家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模型?”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当事人如何获得和利用“正确的”经济模型的信息或知识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四、理性预期运用到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 结论 • 数学推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1 结论 • 如果将理性预期运用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将彻底否定关于长期和短期的区分,即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都不存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可以利用的替代关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2 数学推导(1) • 假定实际通胀产生的过程是已知的,通胀率取决于前期的货币变化和短期变量X(如油价)等的变化 • 于是,即使在短期,通胀率与失业率也不存在替代关系,完全不可预测的随机冲击是使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唯一原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2 数学推导(2) • 即便实际通胀率取决于现期的货币变化,只要公众知道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他们也可以作出理性预期 • 结论实质上还是一样的,完全不可预测的随机冲击是使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唯一原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五、政策含义 •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政策能否发挥作用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政策能否可预期,如果可预期,货币政策即使是在短期也会失效,因此理性预期学派又被称为“更为激进的货币主义” • 如果将 视为公众未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此时将具有实际效果。但要有效果,政府必须采取完全随机的政策,那又从何谈“积极的货币政策”呢? • 所以还不如回到古典的自由放任政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第 三章 理性预期 结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