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33 Views
香港二十世紀的軍事. 目錄. * 1 ~引 言. * 2 ~皇家香港海軍*. * 3 ~昂船洲海軍基地*. * 4 ~西灣炮台*. * 5 ~鯉魚門炮台*. * 6 ~哥富炮台*. * 10 ~香港石崗空軍基地*. * 7 ~皇家香港陸軍*. * 11 ~三軍解散檢閱回顧*. * 8 ~皇家香港空軍*. * 12 ~中國駐港部隊*. * 9 ~韋薜斯型直升機*. * 13 ~感想*. *引 言*.
E N D
目錄 * 1~引 言 *2~皇家香港海軍* *3~昂船洲海軍基地* *4~西灣炮台* *5~鯉魚門炮台*
*6~哥富炮台* *10~香港石崗空軍基地* *7~皇家香港陸軍* *11~三軍解散檢閱回顧* *8~皇家香港空軍* *12~中國駐港部隊* *9~韋薜斯型直升機* *13~感想*
*引 言* 其實這報告是想令你們對香港一群差不多被人們忘記的華籍英兵更有深一層認識, 現在他們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希望香港市民不會忘記他們對香港防衛作出的貢獻。華籍英兵(Locally Enlisted Personnel Divisions)早期於英國艦隊,已經有香港華籍水手在皇家海軍服役。第一支獲正式編入皇家海軍的華籍水手組始於一九零五年,而本地招募的華籍海軍人員已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六日解散,但仍然有少部份華籍海軍人員繼續服役至主權移交儀式。
同樣,陸軍部門亦於本港駐軍的早期聘用本地華人。多年來,華籍軍人演變成兩支別具特色的部隊,亦即由香港軍事服務團(Hong Kong Military Service Corps)組成的正規部隊及由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The Volunteers)組成的後備部隊。駐港英軍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本港領土的完整、體現英國在本港的主權和承諾,而駐軍亦能確保於過去超過一百五十年以來本港的治安、繁榮和安定。
*皇家香港海軍(Royal Navy)* 英國皇家海軍上校義律(Charles Elliot)在琦善的會議上宣稱香港已成英國的殖民地。首位踏足香港島的英國軍官是皇家海軍軍艦"硫磺號"(HMS Sulphur)艦長愛德華‧貝爾徹爵士(Sir Edward Belcha) 。英國海軍司令伯麥准將(Sir G Bremer)在香港升起首面英國國旗。 軍
皇家海軍(Royal Navy)早期主要依靠碇泊在港內的艦隻提供儲存及物料支援的工作。這批艦隻的最後一艘"添馬艦"(HMS Tamar),並一直提供同類的服務直至一九四一年,為免當年落入日軍手中,皇家海軍將之炸沉。 其後於一九四六年在中環建造一個新的海軍基地,亦命名為"添馬艦"。鑑於政府在港島地區包括"添馬艦"基地範圍內的填海工程,"添馬艦"最後亦於一九九三年遷往昂船洲,並於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正式關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同的艦隊和艦隻都曾奉召到本港服役,而至一九六九年開始,一支永久性的艦隊才常駐這個殖民地。其後,這支艦隊定名為香港艦隊(Hong Kong Squadron),旗下的巡邏艦主要負責巡邏本港範圍以內的水域。香港艦隊擁有的"孔雀級"(Peacock Class)巡邏艦於一九八四年投入服務,而艦隊旗下最後之三艘艦隻"孔雀號"(Peacock)、"蒲樂福號"(Plover)、"薜達靈號"(Staring)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後駛離香港。
*昂船洲海軍基地* *昂船洲大約長1.5英里,闊0.5英里。總面積超過138英尺。北京條約簽訂後,昂船洲被割讓給英國,並從此成為九龍及昂船洲的一部分。這個儀式在尖沙咀的村莊舉行。第一次的中美戰爭與Chuenpi大會一同完結,自此香港島被割讓英國,在那時昂船洲連同九龍便屬於英國的一部分,後來,英國再次與中國發生戰爭,由於英國獲勝,香港及昂船洲被正式地確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West Battery completed * *East Battery completer*
*昂船洲海軍基地的照片* *警衛室* *昂船洲* *1930年從英國海軍艦隊向昂船洲看去的景觀* *1937年完整的建築物*
加爾各答海軍艦隊的一個海軍上尉,在函件中指出昂船洲將有助作為增強保衛香港島之用,但後來昂船洲被強大的颱風破壞,昂船洲幾乎完全毀壞了。儘管還有一部分的建設能幸免,包括兩個位於偏僻處的塔樓和警衛室,但它們已失去原先的功用了。 * 1905年到現在皇家香港海軍在香港的兵力* *1935年完整的彈藥庫*
*皇家香港海軍的照片* *1994年十一月,最後的儀式在維多利亞港舉行* *在南海上的韋薜斯(Westland Wessex) 型直升機*
*皇家香港海軍的船員在1995年八月的解放日向海軍的老兵行禮**皇家香港海軍的船員在1995年八月的解放日向海軍的老兵行禮* *新的海軍艦隊和海軍在昂船洲的海灣在1993年開放* *1996年海軍艦隊愛塞特號(Exeter)* *1988年皇家香港海軍*
*西灣炮台* 英國在佔領香港後,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肩負著保衛香港的責任。但除著來港聚居的英國人數目不斷增加和政局的改變,英國政府開始在香港島興建多個軍營和炮台。部份具規模的炮台建於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處 ( 西面有昂船洲炮台、卑路乍炮台及摩星嶺炮台,東面有鯉魚門炮台、白沙灣及西灣炮台等 ),保護進出維多利亞港的商船和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多數炮台都被清拆或改建作其他用途。西灣炮台是少數得到保存並開放給遊人參觀的炮台之一。 *世界大戰時的西灣炮台*
西灣炮台位於筲箕灣及柴灣之間的西灣山上,處於鯉魚門海峽南面較高的地理位置 ( 較鯉魚門炮台和白沙灣炮台高 )。炮台始建於1895年,包括堡壘、炮座、地下軍械庫和隧道。西灣炮台原意用作防衛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並設有兩門6英吋口徑速射炮 ( 炮台落成後數年,正值英國檢討本國及海外防禦設施,兩門6英吋大炮就在此時期拆掉 )。在1920年,英軍將西灣炮台改建為防空炮台,裝設有兩門3英吋口徑防空炮,用以加強香港島的防空能力。 *西灣炮台的現況*
1941年12月日軍越過深圳河,首先佔領新界。及後九龍半島失守,守軍退守香港島,日軍隨即向港島發動大規模空襲及炮轟。當時鯉魚門炮台、西灣炮台和白沙灣炮台背負著防守香港島的重任。1941年12月18日晚上,日軍229連在北角和筲箕灣登陸後,立即向鯉魚門炮台及西灣炮台進攻,經過激烈戰鬥,各炮台先後被佔領,有部份守軍將士被日軍俘虜並當場處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灣炮台仍肩負著防衛本港領空的責任,並由皇家空軍第27防空連第6營E大隊負責駐守。西灣炮台現在仍保留著大部份戰時的建築物供遊客憑吊。1941年12月日軍越過深圳河,首先佔領新界。及後九龍半島失守,守軍退守香港島,日軍隨即向港島發動大規模空襲及炮轟。當時鯉魚門炮台、西灣炮台和白沙灣炮台背負著防守香港島的重任。1941年12月18日晚上,日軍229連在北角和筲箕灣登陸後,立即向鯉魚門炮台及西灣炮台進攻,經過激烈戰鬥,各炮台先後被佔領,有部份守軍將士被日軍俘虜並當場處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灣炮台仍肩負著防衛本港領空的責任,並由皇家空軍第27防空連第6營E大隊負責駐守。西灣炮台現在仍保留著大部份戰時的建築物供遊客憑吊。
*鯉魚門炮台* 為防禦法國及俄羅斯的威脅,英軍乃決定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堡壘是整個防衛體系的核心,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他們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移走面積達七千平方米的泥土,然後建造十八間地下室,闢作士兵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最後再填回泥土,將堡壘完全隱閉起來。 *鯉魚門炮台位置圖*
*鯉魚門炮台的歷史* 堡壘中央建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內配備兩門六英吋後裝「隱沒式」大炮,四周並建有壕溝。英軍另於堡壘附近修築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勢由東至西分佈於岬角上。各炮射程不一,可完全覆蓋整個鯉魚門水道。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可是,在隨後的三十多年間,香港並沒受到攻擊,鯉魚門的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到了1930年代,由於武器技術的改進以及其他新炮台相繼落成,鯉魚門炮台在香港海防上的重要性遂逐漸減退。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在佔領新界及九龍後,英軍即加強鯉魚門的防衛,防止日軍從對岸的魔鬼山渡海登陸。守軍雖曾多次擊退日軍的偷襲,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炮台最後於12月19日被攻陷。戰後,炮台已失去防衛作用,但仍被英軍用作訓練基地,至1987年始全部撤走。
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於一九九三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整項計劃耗資約三億港元,歷時七年完成。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為鯉魚門炮台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於一九九三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整項計劃耗資約三億港元,歷時七年完成。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為鯉魚門炮台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修復人員正在安裝展品* *修復前的堡壘* *堡壘現已改建為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展覽廳*
*魔鬼山~哥富炮台* *背景 * 當英國租借新界後,英軍選擇了魔鬼山做一個防守地點,計劃中,有2個堡壘和4支大炮。 哥富炮台有三部分,下方的是9.2和6吋大炮的位置,中部是一個小堡壘,而最上方則是一個大堡壘,有人說起初是張保仔建築的, 在各堡壘之間,有小路連接。 *哥富炮台* 上方的堡壘,哥富炮台,原計劃有2支6吋大炮,但其中一支在其後擴大至放下9 .2吋大炮(射程超過15km),下方的堡壘,保力加炮台,有兩支9 .2吋大炮。
*哥富炮台內部* 哥富炮台有三部分,下方的是9.2和6吋大炮的位置,中部是一個小堡壘,而最上方則是一個大堡壘,有人說起初是張保仔建築的,在各堡壘之間,有小路連接。 *軍事武裝* 因為防守計劃轉變,所有9.2吋大炮都在1936年尾搬走,在哥富炮台的搬到赤柱,而兩支在Pottinger Battery 的便搬到Cape D'aguilar. 而哥富炮台的6吋大炮早在1910’s便搬走了,所以在魔鬼山上由1936年是沒有固定武裝的。 *可見到炮台的物料是用石,沙, 再用混凝土覆蓋*
魔鬼山是九龍東旅其中的5/7 旁姐普兵團防守,在西旅的醉酒灣防線失守後,餘下的部隊在Mayor-General Maltby的下令下撤退到魔鬼山。 在香港和星加坡的皇家第一山地旅的4支野戰炮發射了400發的支援下,由12th早上開始,魔鬼山陣地仍可堅守,其間擊退了兩次日軍的進攻.在當晚,他們開始撤退到香港島,這時,只有5/7 旁姐普兵團防守。 魔鬼山山腳離香港島不過200米(維多利亞港最短,而山本身可以覆蓋整個香港島東。 港島司令,Brigadier Wallis,明白魔鬼山的重要性.因此他主張防守魔鬼山,但受到反對, Maltby 的主張很簡單,用5/7 旁姐普兵團防守香港島要來得比死守魔鬼山重要得多(但和戰前的計劃不同,計劃要防守魔鬼山,再用香港島的火炮做支援)
撒退由13th早上開始,在一批MTB's和皇家遠東海軍在香港的唯一一艘驅逐艦,HMS Thracian ,因欠缺運輸工具,大部分彈藥和120頭驢子要放棄,對之後的戰鬥有一定影響,在當晚,日軍左翼第二旅佔據魔鬼山。 *上哥富炮台的"房間"* *上哥富炮台,後面是將軍澳*
在5/7 旁姐普兵團撒退後,日軍佔據整個九龍,之後日軍便不斷轟炸香港島北,魔鬼山成了早前英軍所估計的,成了一個對白沙灣和西灣炮台最佳的火炮陣地。 *上哥富炮台的槍口* *哥富炮台*
*皇家香港空軍* 由於一九二一年華盛頓公約的關係,英、美、日都要限制在亞洲區的軍力。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皇家空軍以三個中隊首次進駐啟德機場,香港時當時並沒有一個正式的空軍基地,因此,於一九二五年建成的啟德機場便供給民用與皇家空軍共同使用。一九三O年代,啟德機場擴建.皇家空軍並在石崗興建空軍基地,工程在一九三八動工,一九四一年日軍佔領廣東地區之後,石崗在高射砲射程以內,所以空軍基地停止使用並作難民營。
1941年12月8 日.日軍進攻香港,但香港之地理環境不利於防守,儘管皇家空軍及其他駐軍奮力抵抗,最後都無法抵擋日軍進攻,並於同年12月25日淪陷。
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來港駐守啟德,而位於石崗的新跑道於一九三八年動工興建,及後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工程延誤至一九五零年才完成,第二十八中隊隨即由啟德遷往石崗基地。中隊於四九年五月奉調來港,並一直沿用定翼飛機,直到一九六七年一月解散。其後中隊於一九六八年三月重組,配備有"韋斯蘭"(Westland)旋風型直升機。
自從中隊引入直升機以來,他們與陸軍和政府緊密合作,包括搜索和拯救、空運傷者或士兵及撲救山火 。中隊於一九七二年接收"韋薜斯"(Westland Wessex) 型直升機,一直沿用至一九九七年六月四日中隊解散為止。駐港皇家空軍在本港的最後數個月調返回以前的啟德基地,亦即啟德機場駐守。
*戰後駐港服役的機種有:* Fairey IIID; IIIF Seaplane/Flycatcher; Spitfire fighter; Sutherland; Dakotas; Vampire; Vampire FB MK 5/9; Hornet; Venom FB MK 1/4; Hunter FGA MK9; Whirlpool Har MK 10 and Wessex HC MK2等等
*韋薜斯"(Westland Wessex) 型直升機* 歷史悠久的韋薜斯(Westland Wessex) 型直升機由在皇家空軍服務至今已超過30 年以上,並將會繼續為空軍服務。而那些仍在皇家空軍服務的飛機的數自大約為60架,。我能夠輔助照明的直升飛機(主要是用作搜尋和援救之用)更能幫助運送裝備齊備的軍隊。過去皇家空軍的角色包括了搜查,援救,訓練和運送重要人的責任。
發電方法:由一對渦輪機產生1,550馬力。 旋轉翼的長度:48ft 4.5in,即(14.74 )。 旋轉翼旋轉時的直徑:65ft 10.5in,即(20.09m) 。 最高的速度:132mph,即(212km/h)。 識別: 發動機位於客艙的上面,亦即是機頭通風口的前面以及排氣管的下面。機身至垂直尾翼逐漸變得尖細,即成錐形。四個主要的旋轉翼坐落於駕駛員座艙的上面。固定的起落架與主要的輪子一起,位於駕駛艙的其中一邊。而尾部的輪子位於機身的下面。
*香港石崗空軍基地* *由於1921年華盛頓公約的關係,英、美、日都要限制在亞洲區的軍力。 *石崗空軍基地衛星圖片* *1924年11月3 日,皇家空軍以三個中隊首次進駐啟德機場,香港時當時並沒有一個正式的空軍基地,因此,於1925年建成的啟德機場便供給民用與皇家空軍共同使用。 *1930年代,啟德機場擴建.皇家空軍並在石崗興建空軍基地,工程在1938動工; 1941年日軍佔領廣東地區之後,石崗在高射砲射程以內,所以空軍基地停止使用並作難民營。
1941年12月8 日.日軍進攻香港,但香港之地理環境不利於防守,儘管皇家空軍及其他駐軍奮力抵抗,最後都無法抵擋日軍進攻.並於同年12月25日淪陷。 1945年,皇家空軍重佔香港,立刻進行防禦工事,反海盜任務,確保本港安定,在1950年,石崗機場再次重建,其後經多次的擴建,以提供最佳服務; 戰後駐港服役的機種有: Fairey IIID; IIIF Seaplane/Flycatcher; Spitfire fighter; Sutherland; Dakotas; Vampire; Vampire FB MK 5/9; Hornet; Venom FB MK 1/4; Hunter FGA MK9; Whirlpool Har MK 10 and Wessex HC MK2等等 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來港駐守啟德,而位於石崗的新跑道於一九三八年動工興建及後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工程延誤至一九五零年才完成,第二十八中隊隨即由啟德遷往石崗基地。中隊於四九年五月奉調來港,並一直沿用定翼飛機,直到一九六七年一月解散。
其後中隊於一九六八年三月重組,配備有“韋斯蘭”(Westland)旋風型直升機。自從中隊引入直升機以來,他們與陸軍和政府緊密合作,包括搜索和拯救、空運傷者或士兵及撲救山火。中隊於一九七二年接收“韋薜斯”(Westland Wessex) 型直升機,一直沿用至一九九七年六月四日中隊解散為止。駐港皇家空軍在本港的最後數個月調返回以前的啟德基地,亦即啟德機場駐守。香港石崗空軍基地是英國在遠東地區最後一個 空軍基地。 *石崗空軍基地衛星圖片*
*解散檢閱回顧 * *解散當日早上,各軍隊作步操前準備。*
*副指揮官和士官長帶領各中隊及軍樂隊前進**副指揮官和士官長帶領各中隊及軍樂隊前進* *各部隊步操時的情形。*
*解散前最後一次日落黃昏下攝影。* *軍旗隊向港督敬禮*
*軍旗隊向儀仗隊和各中隊作最後檢閱* *當晚零時零分在港督府作最後一次下旗*
*中國駐港部隊* 駐港部隊分為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個軍種,主要是表達對中國香港行使主權的一種象徵,駐港部隊並沒有裝備重型武器,共有5000人,陸軍佔絕大部份,二十一輛 裝甲車和四百餘輛其他車輛,分別在四個軍營駐紮。海軍是唯一裝備飛彈的軍種,裝備有飛彈艇。海軍部隊約有十艘船艇。空軍方面,主要裝備有直9型直昇機。殲擊機部隊部署在廣東省。駐港部隊裝備有最新的制服和輕兵器。 其中五百零九名解放軍先頭部隊在逾萬名深圳市民夾道歡送下,於香港政權移交前三小時,順利進駐本港,而四千多名部隊大軍則於1997年7月1清晨進駐,同行的 還有三十九部各式軍車,包括通訊車、軍用卡車、軍方專用車及一部消防車,正式全面接掌英軍在港的一切工 作。
*駐港部隊歷史* 赤柱加強步兵誕生於1927年的「秋收起義」,前身是贛西東固游擊隊,曾參與創建贛西 根據地、5次反圍剿。長征中擔任著名的紅1團先鋒,突破4道封鎖線及烏江天險攻佔遵義。 1935年5月17日士兵強渡大渡河,為紅軍北上打開通道,從此獲「大渡河連」之稱。抗戰時 曾參加平巒關、黃土嶺等戰役,1944年初返延安休整。 翌年8月赴東北圍殲鐵團,後參加平 津等戰役,1949年初追擊國民黨軍重返贛西。1979年中越戰爭中共有135人立功,被授與 「突擊英雄連」。1993年3月被編入駐港部隊。
*「大渡河連」軍容* 「大渡河連」官兵身穿的是繼55式、62式、65式、71式、78式、85式、87式後的第8代-98式 軍服,貼身剪裁頗為西化,每人配有4套軍服。官兵要求身高165公分,女兵160公分,水兵 170公分,現場所見男女兵皆合於標準。廣東籍官兵佔20%,排長(少尉)以上軍官皆大專 以上程度,士兵亦要高中畢業,服役經一年培訓始能入選,軍官多經過軍事院校培訓並懂 英語。這些要求與其他部隊相比較為嚴格,主要是為了適應對外交流,與另一櫥窗部隊—天 津警備區196步兵師南北輝映。
駐港海軍艦艇大隊38081部隊前身是南海艦隊獵潛艇大隊,曾參與萬山群島戰役、八大海戰、烏坵海戰、西沙海戰等,擊沈擊傷國民黨海軍及南越軍不少艦艇。廣州空軍運輸航空兵,前身是中央領導專機部隊,參加過孟加拉救災、衛星回收、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任務,曾獲空軍「特需飛行榮譽編隊」的稱號,現有直9及運輸直升機12架。駐港三軍屬集團軍級編制,下轄2個旅、2個團級海空軍部隊。在解放軍的編制中,集團軍是大軍區一級下轄單位,與省軍區同級,駐軍級別和直轄市警備區相若,目前的司令是熊自仁中將。駐港海軍艦艇大隊38081部隊前身是南海艦隊獵潛艇大隊,曾參與萬山群島戰役、八大海戰、烏坵海戰、西沙海戰等,擊沈擊傷國民黨海軍及南越軍不少艦艇。廣州空軍運輸航空兵,前身是中央領導專機部隊,參加過孟加拉救災、衛星回收、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任務,曾獲空軍「特需飛行榮譽編隊」的稱號,現有直9及運輸直升機12架。駐港三軍屬集團軍級編制,下轄2個旅、2個團級海空軍部隊。在解放軍的編制中,集團軍是大軍區一級下轄單位,與省軍區同級,駐軍級別和直轄市警備區相若,目前的司令是熊自仁中將。
*陸軍裝備* *87式自動榴彈發射器 *95式班用輕機槍* *95式突擊步槍 *89式重機槍
*海軍裝備* *空軍裝備* 直-9型直昇機 飛彈艇
*中國駐港部隊的照片* *中國(駐港部隊) 037 II型(紅箭級) * *中國(駐港部隊)玉坎型*
*中國(駐港部隊)巡邏艇* *人員運輸船* *直-9型直昇機*
*組員名單* *3A【5】* *陳紫茵* *3A【4】* *陳敏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