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6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主要法律规范法,加强社会公德的认识来促进法治精神的形成;在公共生活、课余生活中,学生能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提高他们践行社会公德和遵守社会生活中法律要求的自觉性?.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 道德和法律.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

carring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主要法律规范法,加强社会公德的认识来促进法治精神的形成;在公共生活、课余生活中,学生能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教学重点、难点 • 如何提高他们践行社会公德和遵守社会生活中法律要求的自觉性?

  4.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5.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 (一)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6. (二)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 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 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 的多样性

  7.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 法律

  9. 北京今起全市大扫除 ,发出七大“通缉令”

  10. 通缉令一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通缉令二 各类非法经营、非法占道行为

  11. 通缉令三 汽车维修市场秩序混乱问题 通缉令四 非法小广告 通缉令五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12. 通缉令六 环境脏乱问题 通缉令七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全

  13.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

  14.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5.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 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 德准

  16.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17.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助人为乐 文明礼貌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18.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 1、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 20世纪50年代的“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 60年代涌现出象雷锋等许多典型人物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 90年代及其以后的“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活动 • 现在提倡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19. 案例: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案例: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20. 2、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 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与帮助。 •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 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21.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2. 提起社会公德,人人都会想到一些具体细微的公德要求,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但是,在培养人们公德意识之前,必须使人们掌握社会公德原则。只有明确原则,才会更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原则主要体现在“分”、“和”、爱”三个层面上。提起社会公德,人人都会想到一些具体细微的公德要求,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但是,在培养人们公德意识之前,必须使人们掌握社会公德原则。只有明确原则,才会更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原则主要体现在“分”、“和”、爱”三个层面上。

  23. 1、树立“分”的观念: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1、树立“分”的观念: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 • 一方面指区别公开的社会行为和隐私的个体行为,例如在非私人住宅抽烟就不是完全的个体行为,因此公共场所最好“请勿吸烟”;同样道理,恋人间的亲昵举动纯属个人私事,那最好在不公开的场合进行。 • 另一方面指区别个人所身兼的不同角色。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同时具有多重角色的,这些角色又被赋予不同的行为要求,因此,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理好不同角色所应有的行为规范。

  24. 2、要有“和”的举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序2、要有“和”的举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序 • 和”的立足点在于充分肯定任何人在公共场所的一致性和非差别对待性。尽管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财富的拥有量有多寡,社会地位有高低,但公共生活只认准一点:共同规则。 • 孔子主张“出门如见大宾” 出了门,要把在外面所遇到的人都视为宾客,即以尊重的心情对所遇之人施以礼貌。我们也应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无论是坐在车上、走在路上,心里总要想着这是在公共场所,不是在自己家里,同行人都是客人,彼此应以礼相待。

  25. 3、要有“爱”的态度:这是社会公德原则中最高层次的要求3、要有“爱”的态度:这是社会公德原则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 它倡导人与人之间有情谊的交往,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公共生活为我们每个生活于此中的人提供了相见、相识甚至相知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尽管不可能视一切人为朋友,但你却可以更友好地对待他人。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只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心存善意,逐渐地就会形成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26. 社会公德四字歌 • 锦绣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屹立东方。 • 时逢盛世,改革图强,社会公德,再谱新章。 • 人在社会,敬业乐群,同舟共济,自重敬人。 • 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先公后私,后已先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与人交往,谦诚礼让,人敬一尺,我敬一丈。 • 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 • 山披草木,人着衣装,整洁得体,焕发容光。 • 举止谈吐,文雅大方,秽语污言,自损形象。 • 公众场合,严守规章,无序则乱,有序则畅。 • 公共安全,切实遵守,横冲直撞,如入虎口。 • 绿过红停,人车分道,宁让三分,莫争一秒。

  27. 影视娱乐,顾及四邻,声音宜控,莫成噪音。 • 业余兴趣,各有所爱,喧哗吵嚷,便为公害。 • 左邻右舍,和睦共处,守望相助,患难相扶。 • 男女老少,互相关照,群防群治,防火防盗。 • 天有风云,人有祸福,风危遇困,援手宜速。 • 一处有难,八方相帮、雪中送炭,暖人心房。 • 尊老爱幼,助残恤孤,人道精神,共同倡树。 •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拾金不昧,品德高尚。 • 公共财物,人人爱惜,公私分明,一毫莫取。 • 贪手莫伸,贪念莫起,得逞一时,终归害已。 • 文物古迹,无价之宝,祖先遗泽,后人善保。 • 园林名胜,画栋雕梁,浏览休憩,勿损勿伤。

  28. 惜食有食,惜衣有衣,蓄水防旱,积谷防饥。 • 奢侈挥霍,好景不长,婚丧喜庆,切勿铺张。 • 金山银山,吸毒耗光,沾染恶习,家破人亡。 • 黄是祸水,赌若深渊,洁身自爱,品正行端。 • 公共场所,切勿吸烟,吞云吐雾,害人不浅。 • 病从口入,疾由脏生,卫生习惯,自觉养成。 • 乱丢乱扔,乱涂乱贴,陋习不除,心灵不洁。 • 随地吐痰,堆垢积污,传播病菌,人人憎恶。 • 黎明即起,洒扫院庭,门前 “ 三包 ” ,务求洁净。 • 绿化大地,净化环境,美化城乡,怡情悦性。 • 天地万物,相克相生,物链失序,生态失衡。 •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得在千载。

  29. 资源宝藏,全民共珍,取之有度,毁不再生。 • 一丝一缕,物力维艰,慎采节用,不宜暴殄。 • 空气清新,益寿延年,莫污碧水,莫染蓝天。 • 废水废气,依法治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 计划生育,应成风尚,优生优教,国泰民强。 • 好铁打钉,好儿当兵,筑起长城,祖国安宁。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民之大德。 • 对外交往,不卑不亢,国格人格,至高无上。 • 园丁辛劳,育李栽桃,尊师重教,强国之道。 •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社会前进。 • 文明常讲,德言常诵,倡导 “ 五爱 ” ,贵在行动。 • 日行一善,有始有终,从我做起,蔚然成风。

  30.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谈谈自己对网 • 络的认识?

  31. (一)世界互联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一)世界互联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 1、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影响。 • 2、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已逐步形成了网络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网络军事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2. 黑客泛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偷阅、篡改或窃取他人数据资料,甚至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犯罪活动的人。黑客泛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偷阅、篡改或窃取他人数据资料,甚至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犯罪活动的人。 • 案例: 黑客 • 2002年,全年共发现了57977次明显的数字攻击,这是有数字记录以来攻击次数最多的一年。 并且,黑客攻击事件仍在以每年64%的速度增加! 徐某,河北省唐山某钢铁公司设备机动处机加工分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然而这个刚刚28岁的普通青年因为开发了BKDR-VB.CQ木马程序(文件名:ipxsrv.exe)构造“僵尸网络(Bot.net)”,并利用其实施攻击,很可能成为中国网络发展史上第一个因为黑客及网络入侵而判刑的人。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3. (二)网络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信息垃圾、信息欺诈、信用危机造成的信息污染泛滥 • 信息垄断加剧了人类的不平等 • 人与人交往的情感淡化,社会责任感弱化 • 技术崇拜过度,黑客意识泛化,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34. 诱杀

  35.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36.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7.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一)公共生活离不开法律 • (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38.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 •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 (三)《环境保护法》 •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39. 案例1 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50岁的重庆知名球迷陈文武在比赛刚结束时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3名球场保安人员迅速赶来,将他带离现场。 你认为陈某的行为违法了吗?请说明理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