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88 Views
舌诊、胃镜表现 在胃病辩证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主任医师 杨浚宪. 舌诊在胃病辩治中的重要性. 诊断之道,欲知其内,当观乎其外,诊察与外者,斯知其内。盖有于内者必形之外,若不内外相参而欲断其病势之逆顺,不可得也。. 舌诊在胃病辩治中的重要性. 舌为脾之外侯,五脏皆禀气于胃,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于舌下,苔乃胃气蒸化谷气上乘于舌而生成。故舌诊中有“舌为胃之镜”之说。. 正常人舌苔. 正常人舌苔常呈现为薄白一层,舌质为淡红而润泽,红必红润内充,白必苔微不厚,干湿得中,不滑不燥。.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饮用牛奶、豆浆等,可使舌苔发白变厚.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E N D
舌诊、胃镜表现在胃病辩证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主任医师 杨浚宪
舌诊在胃病辩治中的重要性 诊断之道,欲知其内,当观乎其外,诊察与外者,斯知其内。盖有于内者必形之外,若不内外相参而欲断其病势之逆顺,不可得也。
舌诊在胃病辩治中的重要性 舌为脾之外侯,五脏皆禀气于胃,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于舌下,苔乃胃气蒸化谷气上乘于舌而生成。故舌诊中有“舌为胃之镜”之说。
正常人舌苔 正常人舌苔常呈现为薄白一层,舌质为淡红而润泽,红必红润内充,白必苔微不厚,干湿得中,不滑不燥。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饮用牛奶、豆浆等,可使舌苔发白变厚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橘子、核黄素及中药汤剂,可使舌苔黄染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酸梅汤、咖啡、含铁补品,以及长期吸烟等,会使舌苔呈褐色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某些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煎炸食物等,会使舌质充血红色加深
食物或药物对舌象的影响 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使舌苔呈黑腻苔或霉腐苔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窦多发点片状红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底多发片状糜烂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窦粘膜不平
慢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粘膜呈均匀的的颗粒状小结节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炎伴糜烂:胃窦部多发隆起型糜烂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体多发平坦型片状糜烂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窦隆起脐状糜烂
痘疹样胃炎的胃镜表现 胃体多发隆起型结节,中心凹陷有浅糜烂。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党参、太子参 党参甘平,为补益脾胃之气的常用药。太子参微甘,补益脾胃之力较弱,但具有补气不滞气,并有健胃养胃的。对于慢性胃病属脾胃气虚者,一般用党参,但其气虚不甚,胃痛隐隐,初诊不知其个体反映如何,可先用太子参,如无虚不受补,再用党参。如胃阴不足证,兼有气虚,胃痛喜按,舌红口干,食少形瘦,可在滋养胃阴的方剂中加用太子参。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黄芪、山药 两药同具补益脾胃之功。黄芪甘温升阳,长于“填虚塞空”,山药甘而不温,兼能滋养脾胃之阴。胃病空腹时疼痛,进食则缓,神倦短气,脉沉细,或兼有内寒者,宜用黄芪。胃阴不足而胃气亦虚者,宜用山药。脾胃气虚,脘腹痞胀,饥时不适,食后亦胀,饮食不多,稍多则胀者,多用山药,不用黄芪。中虚兼湿,应用苍术、厚朴时,为防燥性太过,可加山药。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白术、白芍 白术苦温刚燥,味甘补脾,能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白芍酸寒柔润,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令肝气不妄行,为养肝柔肝之要药。两者合用,一阳一阴,刚柔相济,柔肝安脾,是调和脾胃的常用配伍。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白术、枳实 枳实破滞气,消积滞,泻痰浊,除痞满,以走以泻为主。白术补脾运中燥湿,以补以守为主,二药一补一泻,一走一守,一急一缓。合则补消兼施,补而不滞,攻不伤正,急不破削,缓不留邪,相辅相成,共奏健脾开结、消除痞满之功。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麦冬、半夏 麦冬甘、微苦、寒。功能养阴润燥,益胃生津。半夏辛温有毒,功在和胃降逆,化痰止呕。麦冬配半夏养胃生津而无滋腻之弊,半夏有麦冬降逆止呕而无温燥之嫌。使用时麦冬量可稍大,而半夏不宜过量。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丹参、葛根 丹参苦平微寒,专入血分,降而行血。葛根甘辛平,气轻升阳,善入阳明气分,有显著的活血通络之功。两药相伍,一升一降,气血同治,生津通脉,祛瘀止痛,有很好的缓解胃痛的作用。 葛根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柴胡配苏梗 柴胡微寒、苏梗微温,同具疏肝理气的作用。胃病常兼有气滞,尤以肝胃不合常须用二药。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口苦,宜用柴胡。胃脘疼痛连及胸膺,胸闷脘痞,口不苦,宜用苏梗。胃脘胀痛连及胸胁者,两者同用。胃病而兼低热绵绵,少阳不和者,宜用柴胡。情志抑郁诱发胃病,柴胡配合欢皮。妇女更年期,肝胃不合,气滞水留,脘痞隐痛,兼有面肢微肿,柴胡或苏梗配天仙藤、益母草。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黄芩、仙鹤草 黄芩清热燥湿,有良好的抗炎杀菌作用。仙鹤草苦辛平,功在健胃补虚,清热止血,能“消宿食,散中满,下气。”两药配伍清热泻胃之力有增,无苦寒败胃之弊。对胃镜表现糜烂、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应用尤佳。 仙鹤草尚有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
慢性胃炎常用治疗对药 黄芩、蒲公英 二者均属清热药。唯其苦寒之性,黄芩甚于蒲公英。 肝经郁热,常用黄芩,胃阴虚而热,常用蒲公英。肝胃共热,二味同用。胃病兼肝经湿热,湿偏重者宜用蒲公英。孕妇胃热,黄芩较为适合,清热兼能安胎。胃病应用温药理气药较多时,为防其辛燥,可配蒲公英。胃阴不足,配加蒲公英,可防其里热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