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杨 瑾. yangjin_shanxi@sina.com. 第一节 概 述. 概述.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物理性因素 , 如:热、声、力、光、电等,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 概述. 物理因素具有的特点. 自然界中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对人体无害; 具有特定的 物理参数 ; 有 明确的来源 ,物理因素装置工作状态时,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即消失; 物理因素 强度一般不是均匀的 ,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有些物理因素, 性质 的不同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

carol-yat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杨 瑾 yangjin_shanxi@sina.com

  2. 第一节 概 述

  3. 概述 •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物理性因素, 如:热、声、力、光、电等,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

  4. 概述 物理因素具有的特点 自然界中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对人体无害; 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有明确的来源,物理因素装置工作状态时,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即消失; 物理因素强度一般不是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有些物理因素,性质的不同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常表现为某一范围内是无害的,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对人体可产生不良影响; 脱离接触后体内没有接触因素的残留; 对于物理因素的预防,是通过技术措施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

  5. 第二节 不良气象条件

  6. 高温作业 (一)高温作业定义 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生产性热源 --- 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 ---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7. GBZ2.2-2007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 WBGT指数(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室内:WBGT=0.7 tnw+0.3 tg 室外:WBGT=0.7 tnw+0.2 tg+0.1 ta 自然湿球温度(tnw) 黑球温度(tg) 干球温度(ta)

  8. (二)高温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气象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 *机械制造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 *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炉窑车间; *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9. 2.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 *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 *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

  10. 3.夏季露天作业 气象特点: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其持续时间较长。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

  11.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

  12. 高温环境 劳动代谢产热 高温环境下代谢增强 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温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反应 血液重新 分布 汗腺分泌增强 皮肤血管扩张 血液流向体表 皮温升高

  13. 失水 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 失盐 血液浓缩→心脏、肾脏负担加重 高温 出汗 失钾 →骨骼肌兴奋性↓→工作效率↓ (水溶性)→缺乏 失维生素 水盐代谢

  14. 表皮血管扩张→未梢循环血量↑→回心血量↓ 高温 出汗↑→血液浓缩 血液粘稠度↑ 有效循环血量↓ 保障工作肌的活动,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 循环系统 上述情况可导致心跳↑→心肌代偿性肥大病理改变。 高温作业还可出现收缩压↑,而舒张压相对稳定,出现脉压差↑

  15. 消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 氯化物丧失→胃液酸度↓ 食欲下降 消化不良 高温 大量出汗 大量饮水→胃液稀释 血液重新分配→消化道供血不足 消化系统

  16. 大量出汗→肾小球 和肾血流量↓ 尿液减少→肾负荷加重→尿中出现蛋白、管型 高温 抗利尿素分泌↑ 神经系统 高温,热辐射→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反应迟钝→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

  17. 2. 热适应: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同等强度的劳动,热适应者出汗量增加,可增加30%甚至100%,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 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以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18. (三)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19. 1. 中暑的分类 热射病(heat stroke) 热痉挛(heat cramp)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20. 类型 致病因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体温高达40℃以上、大量出汗或无汗、皮肤干热、意识障碍、脉快而无力、呼吸浅表。重者出现抽搐,昏迷。 高气温 强辐射 高气湿 人体散热困难 机体热蓄积 体温调节紊乱 热射病 (日射病) 大量出汗,钠、 钾过量丧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神经肌肉的自发冲动 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为甚,常呈对称性,伴有头痛、口渴、尿少、四肢无力、尿盐↓,体温多正常 高气温 强辐射 热痉挛 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导致脑部暂时性供血减少所致 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BP↓、脉细弱、晕厥、体温多正常 高气温 强辐射 热衰竭 三种类型中暑比较

  21. 2. 诊断 GBZ41-20023. 治疗(1) 轻度中暑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 凉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饮料和对症处理,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重症中暑1)物理降温2)药物降温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VitB族和钙、钾等

  22. 2、保健措施 •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 个人防护 •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23. 3、组织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和高温作业分级等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4. 高温作业工作场所综合温度容许限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