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各类不同文体的教材分析

各类不同文体的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教材分析中的要素。. 记叙文教材分析. 概念: 记叙文是以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为材料,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应注意的问题. 1、要弄清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内容; 2、要明确单元目的,树立目标教学意识;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要学以致用; 5、要处理好“教读”与“自读”的关系。.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一、准确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二、弄清记叙的要素:注意抓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 三、弄清记叙的顺序:

car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各类不同文体的教材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各类不同文体的教材分析

  2. 教学目的 • 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教材分析中的要素。

  3. 记叙文教材分析 • 概念: • 记叙文是以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为材料,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4. 应注意的问题 • 1、要弄清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内容; • 2、要明确单元目的,树立目标教学意识; •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4、要学以致用; • 5、要处理好“教读”与“自读”的关系。

  5.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一、准确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 二、弄清记叙的要素:注意抓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 • 三、弄清记叙的顺序: • 1、注意记叙的形式; • 2、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 3、注意过渡性的词语和句子。

  6.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四、弄清记叙的线索: • 常见形式: • 1、以时间为线索; • 2、以游踪为线索; • 3、以人物的见闻为线索; • 4、以物为线索; • 5、以事件为线索; • 6、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7.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五、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即开头和结尾,过渡、伏笔和照应,段落和层次等。 • 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 1、抓时间、空间的变化; • 2、抓选材角度的变换,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 • 3、注意议论抒情文字的穿插; • 4、注意思想感情的变化。

  8.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六、了解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会分析人物形象 • 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 1、肖像描写; • 2、语言描写; • 3、行动描写; • 4、心理活动描写; •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9.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七、会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 • 怎样去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1、抓议论抒情的句子; • 2、抓富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 3、抓修辞的使用及句式的变化。

  10. 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训练 • 八、会归纳中心思想。 • 如何归纳: • 1、抓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 • 2、抓文章的标题; • 3、抓议论抒情文字; • 4、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格式。

  11. 记叙文的教学过程 • 总原则: •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扣紧知识及能力训练点,抓住“训练”这个核心,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 施教:四个步骤 • 浏览课文 细读课文 研究课文 总结课文

  12. 浏览课文 • 操作: • 勾画生字词及重点词语、弄清记叙要素 • 目的: • 初步掌握“写什么”

  13. 细读课文 • 操作: • 弄清记叙顺序、线索、段落层次,把握结构。 • 目的:了解“怎样写”

  14. 研究课文 • 操作: • 研究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呼应过渡、人物描写。 • 目的: • 掌握中心思想,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

  15. 总结课文 • 操作: • 分析语言特点、领会表达方式、掌握写作特点。 • 目的: • 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16. 记叙文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 重点的确定: • 原则:不离课标要求、教材编写的安排、单元提示(单元要求)、训练重点。 • 还可考虑: • 1、课文中突出的特点; • 2、表现文章主旨的段落; • 3、知识点相对集中,考核点比较明显的段落。 • 4、选材情况; • 5、关键词语。

  17. 记叙文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 难点的确定 • 原则:了解学生的生活及思想。 • 还可考虑: • 1、弄清时代背景; • 2、加深对文章中“物”与“志”的理解; • 3、加深对词语隐含信息的理解。

  18. 说明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 如何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 1、根据事物之间不同的特征 • 2、通过文章标题

  19. 说明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二、按合理顺序说明事物 • 最基本的顺序: • 时间(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制作过程、生产流程) • 空间(介绍实体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 逻辑(说明非实体事物) • 程序(介绍生产技术或工作方法)

  20. 说明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三、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1、概念要准确; • 2、学会区分局部和全体,掌握模糊介绍和精确阐释的方法。

  21. 说明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四、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 一般的结构形式:先诠释说明对象(总)----再展开说明诠释的内容(分)----最后是结语(总)

  22. 说明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五、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 • 主要的说明方法: • 下定义、分类法、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列数字、引用法、画图表、表述法、分析法、分解法。

  23. 议论文教材分析 • 议论文的两种基本形式: • 立论式议论文 • 驳论式议论文

  24. 立论式议论文教学基本方法 • 议论文分析首先应讲清文章“写什么”,然后重点学习文章是“怎么写”。因此,在教学中: • 一、了解文章的教育内容 • 二、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 三、把握论证的结构与论证的方法

  25. 立论式议论文教学基本方法 • 教材要求掌握的论证结构主要有四种: • 1、并列式;2、对照式;3、层进式;4、总分式。 • 议论文的全文结构一般是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即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顺序。 • 教材要求掌握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五种: • 1、例证法;2、引证法;3、对比法;4、喻证法;5、引申法

  26. 驳论式议论文教学基本方法 • 中学课本中驳论的议论文有两种:一是典型的驳论文;另是立论过程中兼有驳论的。 • 教学中,应解决好: • 文章驳什么、立什么,如何驳、怎样立,文章的论证方法与论证层次等。 • 驳论文章采用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与立论文章是一样的。 • 驳论的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方法。

  27. 议论文教材重点分析 • 一、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学议论文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上。 • 二、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 三、文言文中的议论文,除讲授文言知识外,要重视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 • 四、适当联系实际。

  28. 议论文教材难点分析 • 主要把握: • 一、长句的分析。 • 二、层次分析。 • 三、人物介绍。

  29. 小说教材分析 • 主要把握: • 一、人物分析 • 二、情节分析 • 三、环境分析 • 四、主题分析

  30. 小说教材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把握四个方面: • 一、行动描写 • 特别要抓住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及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 二、语言描写 •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即符合人物身份、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语言)。

  31. 小说教材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 三、肖像描写 • 包括人物的外表、穿戴及神态 • 四、心理活动描写 • 对人物在想些什么所进行的描写。

  32. 小说教材分析---情节分析 • 情节的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 把握: • 一、情节结构 • 小说主要的情节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六个部分。 • 二、情节与线索 • 小说的线索主要有单线和复线两种。复线中有并行的,有交错的;有明线,有暗线等形式。

  33. 小说教材分析---情节分析 • 三、情节与人物 • 没有人物就没有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情节。

  34. 小说教材分析---环境分析 • 把握: • 一、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气候及地理风貌等。 • 目的:制造某种特殊的氛围去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

  35. 小说教材分析---环境分析 • 二、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方面。 • 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环境所起的作用大于自然环境,但人物又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

  36. 小说教材分析---环境分析 • 三、环境、情节、人物的关系 • 三者密不可分。 • 三者的中心是人物形象,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场所,情节离不开环境。

  37. 小说教材分析 ---主题及重、难点分析 • 主题分析中应注意: • 一、通过人物环境、情节来研究主题 • 二、通过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来研究主题

  38. 小说教材分析 ---主题及重、难点分析 • 重、难点分析中应注意: • 1、重点和难点不是固定的、永远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 2、重点应根据课标的规定、教材编写的安排来确定。 • 一般说来,小说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应列为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更要放在重要位置。

  39. 散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一、散文的概念 • 二、散文的发展

  40. 散文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三、散文的特点 • (一)取材广泛自由。 • (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 (三)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 四、重要的散文作家

  41. 散文教材分析----“神”与“形” • “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因素。 • “神”:指散文的主题,即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 • 强调“形散神不散”。教学中要注意找好“形”与“神”的结合点。

  42. 散文教材分析----散文的线索 • 主要有: • 一、以感情为线索 • 二、以事物为线索 • 三、以人物为线索 • 四、明暗两条线索

  43. 散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 • 主要注意: •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 二、主题思想的表现 • 三、情景交融的手法 • 四、人物形象的独特审美价值

  44. 诗歌教材分析----应掌握的知识点 • 一、诗歌的特点:抒情 • 二、诗歌的发展历史 • 三、诗歌字、词、句、篇的表现力 • 四、诗歌的艺术手法 • 五、诗歌的体裁。从内容上: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三种。

  45. 诗歌教材分析----关键:诗歌的意境 • 引导学生努力体会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 • 一、什么是诗的意境: • 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 • “意”:指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即“抒情言志”。 • “境”: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画和艺术形象。 • 诗歌教学必须重视体会诗的意境,即欣赏。

  46. 诗歌教材分析----关键:诗歌的意境 • 二、如何体会诗的意境 • 1、教师自己的感情进入。 • 2、现代诗歌,应注意情感的共鸣。 • 3、古代诗歌,应努力体会。 • 4、意境不同,注意分别加以处理。

  47. 诗歌教材分析----诗歌的韵律知识及朗读 • 一、诗歌的韵律知识 • 二、诗歌的朗读 • 1、朗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的形式特点。 • 2、朗读的基本要求是: • (1)读音正确无误,念准词句; • (2)运用声音,表情达意:处理好语调和速度、节奏、重音等问题。

  48. 诗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 一、诗歌作品的重点 • 一是抒情;二是艺术手法。 • 二、诗歌作品的难点 • 一是简约 • 二是含蓄 • 三是跳跃 • 四是费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