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85 Views
第 11 章 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文献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与组织 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文献综述的撰写 学术论文的写作 关于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程序 学术论文的编排格式 学术论文的投稿. 一、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与组织.
E N D
第11章 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 文献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与组织 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文献综述的撰写 • 学术论文的写作 关于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程序 学术论文的编排格式 • 学术论文的投稿
一、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与组织 • 通过各种方法搜集获得的信息资源通常是无序的,而且有可能混杂着许多陈旧、虚假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精简信息数量,有效排除无用信息,并进行整理与组织,使得无序的信息变成有序,以便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料的整理组织一般分初步分类筛选、阅读、分类组织几步。
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有按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组织和按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组织两种方法 • 按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即按文献的题名、作者、发表或出版时间、地区等特征进行组织 • 按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即按文献的分类、主题等特征组织
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 当我们利用检索系统或其他信息源找到一些与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整理组织归类之后,也并非所有的资料都是适合课题研究的,并非所有找寻的资料都是可信的。因此有必要对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从中筛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真正有价值的材料。
从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三个方面评价文献信息 的价值 • 可靠性。指资料的技术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与成熟程度。立论科学、数据精确、逻辑严谨、阐述完整、技术成熟的文献资料可靠性较高。另外,还可看文献的作者、出版单位、来源和类型以及文献的被利用、引用的情况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衡量。一般来说,由著名学者和专家撰写、著名出版社出版、官方与专业机构人员提供、登载在核心期刊上以及引用利用率较高的文献,其可靠性较大。
先进性。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考虑。表现在时间上,一层含义指主要指信息内容的新颖性,另一层含义指在文献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创新或突破 。表现在空间上,一方面通过信息内容的领先程度和水平来判断,如世界领先、国内领先、地区领先等;另一方面也可从资料的来源、发表的时间等方面来判断,如由科技发达的国家发表、世界著名期刊刊载的等 。 • 适用性。是指文献资料对用户的适合程度与范围,即资料是否与所从事的课题相关或密切相关。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 文献资料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多种,目前被科技界普通认同的,也是比较科学客观的一种方法就是引文分析法。即根据某一学科领域内,某一篇论文(或某一种期刊)的被引用次数来反映该论文或期刊在某一时期内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尽管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主要是针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而言的,但由于期刊的质量与其所刊载论文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两个指标也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指某刊前两年的载文被第三年引用的次数与前两年的载文总数之比。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IF值越大,就表明期刊被引用的程度越高,说明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就越大。 • 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它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性评价主要从从权威性、时效性、可证实性、可核查性、逻辑性、目的性几方面考虑 • 权威性:第一,从刊载论文的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来评价,如是否是核心期刊,是否是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刊物,是否出自著名的、信誉良好的学术机构或出版商等;第二,从作者的知名度、所在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及学术经历等进行评价 • 时效性:可从是论文和参考文献的完成时间(或出版时间)来判断,除历史和哲学等少数学科外,大多数学科领域,如医学、生物、法律等领域,一般较新(最近两三年)的文献利用价值较大。
可证实性与可核查性:主要通过文献中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是否有确切的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信等方面来判断。可证实性与可核查性:主要通过文献中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是否有确切的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信等方面来判断。 • 逻辑性:主要指论文提出的假设、依据、结论是否顺理成章,逻辑严密。对于立论荒谬、依据虚构、逻辑混乱、前后矛盾、错误频出的资料应予以摈弃。 • 目的性:考察论文的内容是否有夸大、吹捧的迹象,比如作者是否受出版商利益的驱使,具有商业性目的;文中所阐述的思维倾向是否带有明显的偏见,缺乏客观、公正等。
文献信息的分析 • 文献信息分析就是根据特定课题的需要,对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信息资料和其他多种有关的信息进行研究,通过一定的方法,系统地提出可供用户使用的分析结果的一项工作。文献信息的分析结果,即可作为文献信息评价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或研究报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文献综述的撰写 • 文献综述即是一种文献信息调研报告,又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搜集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全部或大部分相关文献资料,并经过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对该课题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介绍、综合分析和评论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一般论文的文体。文献综述要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评议。可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研究报告三种。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 •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明确取舍的一种文献信息分析报告,其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 • 研究报告是就某一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
综述写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 应系统全面查阅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特别不能遗漏那些有代表性、经典的、重要的文献。做到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 • 要对选择好的文献进行仔细消化,通过阅读原始文献,阐述自己研究内容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问题。 •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切忌对前人工作的简单机械罗列。
在分析评价前人研究的研究上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能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在分析评价前人研究的研究上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能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 要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而且引用文献应是能反映主题全貌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要忠实原文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主要参考文献不能省略,尤其是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 • 关于学术论文 • 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程序 • 论文的编排格式
关于学术论文 • 学术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文章。 •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的特点 • 专业性 :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在内容上,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在语言表达上,学术论文可以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做到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 创新性 :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 •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 •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 • D. 推翻前人定论。 •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理论性 :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 A. 思维的理论性 :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B. 结论的理论性:在充分的事实归纳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 C. 表达的论证性: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程序 • 选题。选择课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是学术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好的选题,可以使学术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选题不好,不仅会为搜集整理材料、提炼论点、安排论文的结构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可能造成半途而废,即使勉强完成,质量也堪忧。 • “前沿”课题,尽量不选所谓的热门课题 • 了解“行情” ,了解前期研究和动向,避免重复 • 注意选题的大小适中,不应贪大求全 • 既要有一定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自己个人研究能力
搜集相关资料。获取与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学术论文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 第一手资料是指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据材料(包括图表),如有关的统计数据、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还包括作者亲自在实践中考察获得的感性材料,如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一手材料是论文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 • 第二手资料是指通过检索所得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背景资料。
拟定写作提纲,构建论文框架 。有一个好的提纲,写作时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和利用资料,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拟定写作提纲要进行多次补充、取舍、增删和调整,不断完善。 • 撰写初稿。当写作提纲确定后,对搜集来的资料要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吸收、消化。再根据作者的研究思路,按照拟定好并不断完善的大纲及已经掌握的比较系统全面的文献信息,撰写出论文的初稿。 • 修改定稿。初稿完成后,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不断的修改,使论文逐渐趋于完善。修改论文应精益求精,去掉那些冗长累赘或重复部分,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叙述。修改工作包括:结构的修改,内容、段落句子和篇幅的修改,文字和标点符号的修改,以及参考文献的核实等。
学术论文的编排格式 • 标题:题名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太笼统。为了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重要的词放在题名的开头,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 。对于评论性题名可以使用问句,使用探讨性问句可使题名显得生动,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 • 作者及工作单位:如果是外文稿,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的翻译要规范,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摘要 :文摘性杂志或数据库对文摘一般不做修改或稍作修改直接利用并快速予以报道,由于文摘含有与原文等量的信息,因此对读者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论文的原意,内容上应突出和强调创新点,要使用简短的句子,并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摘要的长度控制在100-150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表述时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能用第一人称,一般不用“我”、“笔者”、“本文”或“我们”等作主语 。
文章:包括前言、论述、结论等。除了对语言、表述、推论以及文章的组织以外,还应注意:文章:包括前言、论述、结论等。除了对语言、表述、推论以及文章的组织以外,还应注意: A. 字数 B. 各小节表示法 C. 图表安排 (注意编辑部和期刊的特别要求,查看期刊已发表论文的情况) • 对于引用和参考的文献都应列出 • 参考文献的著录: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不同期刊对参考文献著录有不同要求 • 有些期刊对参考文献数量也有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投稿 • 学术论文的撰写目的一是在于及时总结研究活动的成果,二是体现作者研究与认识水平,三是促进学术思想与繁荣以及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推广应用。但仅仅是撰写出论文本身,还达不到上述目的,只有将撰写好的论文投向相应的期刊出版社或相应的学术会议,并被正式采用,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 期刊的选择 • 论文的主题、内容、质量符合期刊的要求 • 论文的形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期刊的选择 • 期刊级别 • 核心期刊 • 三大检索系统 核心期刊:一般指某学科的核心期刊,即是指刊载与某一学科领域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
论文的主题、内容、质量符合期刊要求 • 选择投稿刊物时要做到有的放矢。选择与稿件专业相符、性质相当、学术水平相近的期刊或会议主办者。如果学术性很强的论文,一般不要投向比较注重应用型文章的期刊;相反,重在反映应用技术成果的稿件会被学术性很强的期刊退稿。 • 对待退稿,首先应当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对于退稿意见有几种处理方法:一是认真思考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暂不再投稿;二是修改稿件,并重投到同一份期刊;三是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
论文的形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 阅读期刊的征稿说明,严格按其要求去做。 期刊的征稿要求一般包括主题内容范围、论文类型、文字数量以及摘要、引言、体例和图表的格式等。要遵照期刊的要求将期刊投寄给指定的收稿人或收稿单位(期刊的编辑部、编委会、主编、执行编委或助理编辑)。
附:学位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 • 学位论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组成,前置部分包括封面、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和目次页四项,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六项。另外还必须附上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记录、评分表、任务书、评语等内容。 • 学位论文与一般论文的区别:更系统、全面,字数比普通论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