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国际行为主体 1 、 国家行为主体 : 主权 国家 2 、 非国家行为主体 : 国际组织 和跨国公司、个人. 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 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构成 国际行为主体 的实体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特征包括: ( 1 )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 2 )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 3 )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 4 )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社会党国际标识. 非洲联盟旗. 其中,行为能力是确立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者地位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 国际行为主体 1、国家行为主体: 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个人

  2. 国际行为主体: •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 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实体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特征包括: • (1)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 (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3. 社会党国际标识 非洲联盟旗 其中,行为能力是确立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者地位 的关键;特殊利益是其相互区别的基本依据;独立自 主的地位是其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组织形式 和实力是其具备行为能力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以 上四大要素彼此关联,缺一不可。

  4. 加拿大国旗 澳大利亚国旗 印度国旗 巴西国旗 国家行为主体: • 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决定世界政治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5. 国家主权: • 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在其领土范围内管辖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凭借这种权力,以最高的权威、独立自主地行使其职能。 • 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两个方面:

  6. 对内主权指民族国家对领土范围内一切事务和领土外的本国公民及本国财产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和管辖权。对内主权指民族国家对领土范围内一切事务和领土外的本国公民及本国财产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和管辖权。 • 对外主权指民族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自主权、平等权和自卫权、国家在处理外部事务时完全自主,不受其它国家或权威的干涉或强制,具有独立的国际人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平等地拥有主权,有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力;国家为维护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外来侵略威胁有行使防卫的权力,国家是国际权利和义务的承受者。

  7. 从国家主权的内在逻辑来看,一国的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毫无限制的,因为如果各国不能做到相互尊重主权,并对这种尊重加以保障,那么国家主权就不能成立。因此,相互尊重主权和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从国家主权的内在逻辑来看,一国的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毫无限制的,因为如果各国不能做到相互尊重主权,并对这种尊重加以保障,那么国家主权就不能成立。因此,相互尊重主权和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 同时,国家主权作为一种法理概念、一种法律地位与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承担的义务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 一般来说,在主权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参加国际组织等情况下,会因国际协议担负种种权利义务,但只要不影响国家的最高权力性质,并不损害其主权地位。主权国家的出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得以形成发展的基础。

  8. 国家主权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国家主权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 • 即首先,国家主权意味着一方面在主权国家之内的权力集中化,而另一方面在主权国家之外权力的极端分散化; • 其次,国家主权通过领土的主权性确认了这样一种地域差别:一方面在某些主权国家内有可能取得更快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并在国内社会中达成一致的关于道德、正义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不能指望其它国家也取得相同的发展程度,更不应在主权国家之外谈论与谋求普遍的人性与价值标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损害国家主权,接受新型的等级服从体制。

  9.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主权被分割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是常见的。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主权被分割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是常见的。 • 这种现象大致有三种:一是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10. 作为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浪潮的直接后果,国家主权不断受到新的制约这一现象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作为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浪潮的直接后果,国家主权不断受到新的制约这一现象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属性。 新西兰国家地图

  11. 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 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十分普遍,但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 • 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的让渡仍应具备三个基本的属性:即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自愿让渡主权与外力侵犯主权是有本质区别的。“主权过时论”或“主权消亡论”是站不住脚的。

  12. 非国家行为主体: •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备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当代世界政治中存在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极大。

  13. 政治类

  14. 经济类

  15. 科技文化等专业类  

  16. 国际会议

  17.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 2、国际法 3、经济因素 4、科技因素 5、制约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军事、文化、宗教、意识形态

  18. 国家实力: • 一定的实力是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赖以在国际政治中存在的基础,也是它们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 在世界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 实力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也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19. 主要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亿美元)主要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亿美元)

  20. 国家利益: • 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根本动因。 • 所谓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活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21. 安全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谈得上国家的其他利益。安全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谈得上国家的其他利益。 • 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维护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局稳定,而且也为国家安全、政治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 国家的政治利益既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也是全民利益的保障,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其他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2. 国际刑事法院标识 国际法: •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指调整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体。有的学者主张把国际法称为“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它的主体 是主权国家。 在一定范围内和特定事件中, 也可以 包括国际组织或类似国家政治实体。

  23. 国际法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为各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为各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 条约和其它经一致同意的协议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主体可以通过它们宣布、修改或发展成为现行的国际法;国际习惯法实质上就是适用于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的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原则、准则和规则。

  24. 国际习惯法的构成有两个要素: (1)普遍的或区域性的国家实践 (2)这种实践为有关国家所承认的有关法律。 • 国际习惯法常常是以早期条约的某些条款为其渊源,这些条款后来被承认为法规。但也有个别国际法是由世界列强的大致相同的实践发展而成的。为各文明国家所一致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只有在国际习惯法和条约法没有相应规则与抗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它在国际法形成中只起辅助作用。

  25. 2003年6月16日,50岁的阿根廷联邦检察官奥坎波在荷兰海牙宣誓就任国际刑事法院的第一任首席检察官2003年6月16日,50岁的阿根廷联邦检察官奥坎波在荷兰海牙宣誓就任国际刑事法院的第一任首席检察官 2003年3月,荷兰女王(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左9)、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与18名法官在就职仪式上 • 国际法没有统一的强制执行机构,国际争议要通过谈判、协商、调停、国际仲裁以及国际组织作出决议等方式加以解决。国际法的最基本原则是主权平等原则。

  26. 经济因素 • 世界政治日趋经济化是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主要表现在: (1)经济和科技成为大国综合国力角逐的重点。冷战以后大国综合国力角逐的重点已从冷战时期的军事领域转入经济和科技领域,主要是因为经济和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对综合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已持续近十年的美国“新经济”显示,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一国的国际地位的高低和对国际事务政治影响力的强弱。

  27. (2)经济利益日渐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都推到了国际竞争的前台,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到首要位置,经济外交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获取经济乃至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2)经济利益日渐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都推到了国际竞争的前台,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到首要位置,经济外交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获取经济乃至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 (3)世界经济领域的力量消长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雅尔塔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东方集团在世界经济科技的较量中败北。当前世界五大力量的格局今后如何演变,也主要取决于五大力量经济实力的发展前景。 

  28. 科技因素 • 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革命以及由此产生的产业革命,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并对世界的政治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29. (1)新技术革命使国际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军事强国。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西欧、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同时,国际间的实力对比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军事实力和个别经济指标,而扩展为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国力。(1)新技术革命使国际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军事强国。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西欧、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同时,国际间的实力对比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军事实力和个别经济指标,而扩展为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国力。

  30. (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到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合企业迅速增加;在商品流通领域,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关系进一步密切;在货币金融领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各国对外投资的流向更加多样化,资本输出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独有现象;在其他领域,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整个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到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合企业迅速增加;在商品流通领域,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关系进一步密切;在货币金融领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各国对外投资的流向更加多样化,资本输出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独有现象;在其他领域,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整个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31. (3)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核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使人类面临着核战争的严重威胁。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使过去在国际关系中居重要地位的原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地位相对下降,造成了国际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处境更加困难。全球性政治、经济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为了对付各种全球性问题,单靠一两个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各类国家紧密结合,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人类共同的威胁进行斗争。(3)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核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使人类面临着核战争的严重威胁。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使过去在国际关系中居重要地位的原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地位相对下降,造成了国际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处境更加困难。全球性政治、经济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为了对付各种全球性问题,单靠一两个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各类国家紧密结合,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人类共同的威胁进行斗争。 总之,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全世界各国和人民更加接近,同时各国间的竞争也更加复杂。

  32. 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33. 原子能:出于战争和军事的迫切需要,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有德、意科学家等12.5万人参加,集中全国1/3电力,投资20亿美元。原子能:出于战争和军事的迫切需要,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有德、意科学家等12.5万人参加,集中全国1/3电力,投资20亿美元。 • 1942年,美籍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的科学家实验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广场上造出热中子链式反应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34.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 •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证明原子能能够发电。 •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 80年代初,世界上共建成核反应堆729座,核站站230座。原子能作为新能源,正在航空、航海、航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5. 电子计算机:指能接受数据,按照指令(程序)进行运算并提供运算结果的自动电子机器。在二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共同为陆军提供火力表,为加速计算,促进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结合。电子计算机:指能接受数据,按照指令(程序)进行运算并提供运算结果的自动电子机器。在二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共同为陆军提供火力表,为加速计算,促进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结合。 • 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埃克特、莫希莱等人协作下,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问世,这台计算机共用1万8千多只电子管,7万多只电阻,有50多万手工焊接点,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运算5000次。

  36. 后来,数学家诺伊曼组织改进存贮程序等研制,1949年5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在剑桥大学正式投产,标志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后来,数学家诺伊曼组织改进存贮程序等研制,1949年5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在剑桥大学正式投产,标志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 • 1959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1964年,出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每秒运算300万次,被称为电脑。由于集成电路研制成功,60年代中,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相继出现,1978年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000万次。

  37. 大体每隔5──8年,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1980年全世界有微型电子计算机1000万台。大体每隔5──8年,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1980年全世界有微型电子计算机1000万台。 • 电子计算机除了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外,还为人们进行大量信息储存、加工与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它部分取代了人的脑力劳动,也实现了“用机器操纵机器”的生产自动化,计算机在科学、商业、工业,甚至在缝纫机、微波炉等家庭用具和电子玩具上日益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38. 空间技术:美国学者戈达德于1919年发表《到达极高空的方法》,设想了航天飞行和太空飞行的新时代,他又在1926年设计并成功地发射了以液态氧和汽油为推进剂的火箭。空间技术:美国学者戈达德于1919年发表《到达极高空的方法》,设想了航天飞行和太空飞行的新时代,他又在1926年设计并成功地发射了以液态氧和汽油为推进剂的火箭。 • 1934年底,德国年轻科学家布劳恩成功地发射了两枚火箭,火箭垂直上升,高达2400米。 • 1942年,远程弹道导弹A──4制成。火箭试制成功和实际运用,为战后空间技术发展打下基础。

  39.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空间技术诞生。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空间技术诞生。 • 1958年1月,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美国国会批准阿波罗登月计划。 • 1961──1972年间,有2万多家大中小型公司和厂商及120所大学和实验室共42万人参加这一工程,耗资300亿美元。

  40. 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成功地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至1985年3月为止,苏联发射人造卫星2045颗,美国发射1041颗。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成功地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至1985年3月为止,苏联发射人造卫星2045颗,美国发射1041颗。 • 卫星种类不断增多,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等,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41. 第三次技术革命,已使资本主义各国用战后20多年时间,生产出超过已往200多年总和的产品。目前它仍在继续发展,给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机会,也使世界面临新的挑战。第三次技术革命,已使资本主义各国用战后20多年时间,生产出超过已往200多年总和的产品。目前它仍在继续发展,给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机会,也使世界面临新的挑战。

  42. 制约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 • 军事因素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一国的综合国力、对外行为和对外决策的影响上,而且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如战争、武装冲突、军备竞赛、裁军谈判、军事威慑、重大的军事部署行动和军事演习等,对当代世界政治的运行产生制约作用。这种作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表现为:

  43. (1)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军事实力的对比状态,是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内部结构。(1)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军事实力的对比状态,是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内部结构。 • (2)军事因素是制约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手段。军事因素的各种表现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对外行为的工具,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而对世界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44. 文化因素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表现为: • (1)文化因素也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悠久历史文化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文化上的统一性能增强民族整体的行为能力和社会整合程度。 • (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当代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各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会造成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隔阂并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 (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还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内政。

  45. 穆斯林作礼拜 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 •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拥有众多的教徒和紧密的组织机构,必然对当代世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世界性的宗教和跨国宗教组织对当代世界政治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影响。

  46. 在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里,宗教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些发展中国家内乱和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国际性的宗教组织还积极参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运动。在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里,宗教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些发展中国家内乱和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国际性的宗教组织还积极参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运动。

  47. 最后,意识形态使同属一个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产生亲近感,促使世界政治中的政治同盟和国际政治组织的出现。而不同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利益冲突,会引起彼此的疏远、仇恨、猜疑,从而强化了国家间的对立与冲突。最后,意识形态使同属一个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产生亲近感,促使世界政治中的政治同盟和国际政治组织的出现。而不同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利益冲突,会引起彼此的疏远、仇恨、猜疑,从而强化了国家间的对立与冲突。 • 因此,意识形态会导致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证明了这一点。

  48. 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2、两大阵营对峙 3、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4、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两极与多元格局 5、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终结

  49. 二战后形成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雅尔塔体制: • 雅尔塔体制:指美、英、苏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的总称,形成了美、苏两国各自在欧洲及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战后两极格局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50.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被削弱,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并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美国正是凭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战后对它有利的客观条件和形势,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因而可以联合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资本主义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被削弱,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并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美国正是凭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战后对它有利的客观条件和形势,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因而可以联合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资本主义阵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