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教師資訊素養研習: 從雲端與行動載具講起

教師資訊素養研習: 從雲端與行動載具講起. 主講人:蔡銘鍠. 何謂素養與資訊素養. 素養:能有效找尋、評估、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個人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並能有效找尋、評估、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資訊素養的內涵. 一個具有良好資訊素養的人能夠表現出下列行為( ACRL , 2000 ): 決定何者是所需要的資訊。 有效找到所需要的資訊。 評估和批判資訊及其來源。 整合所選擇的資訊與個人的知識基礎。 有效利用資訊以達成特定目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師資訊素養研習: 從雲端與行動載具講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師資訊素養研習: 從雲端與行動載具講起 主講人:蔡銘鍠

  2. 何謂素養與資訊素養 • 素養:能有效找尋、評估、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個人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並能有效找尋、評估、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3. 資訊素養的內涵 一個具有良好資訊素養的人能夠表現出下列行為(ACRL,2000): • 決定何者是所需要的資訊。 • 有效找到所需要的資訊。 • 評估和批判資訊及其來源。 • 整合所選擇的資訊與個人的知識基礎。 • 有效利用資訊以達成特定目的。 • 瞭解與使用資訊相關的經濟、法律和社會議題,並能夠合法和合乎倫理規範地利用資訊。

  4. 資訊素養的內涵 資訊素養其內涵加以剖析,包括下列面向(McClure,1994): • 傳統素養(traditional literacy):具備讀、寫、算的 能力。就圖書館的利用而言,要能夠認識圖書館功能、 圖書資料類型、排架目錄、與運用文獻撰寫研究報告。 •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具備瞭解非文字印刷形式 媒體,以解讀、評估、分析、製作、評估的能力。 • 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具備使用電腦軟硬體, 例如文書處理、試算表等工具來處理檔案資料的能力。 • 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具備瞭解網路功能、應 用網路資源、檢索、處理、利用和評估網路資源的能 力。

  5. 本次課程內容 • 讓老師瞭解雲端與行動載具帶來的便利。 • 讓老師明白雲端與行動載具帶來的危機。 • 讓老師善用兩者帶來的好處,並避開不必要的問題。

  6. 雲端應用 • 現在的網路分享,有很多是屬於雲端的應用,而且大多數都是免費使用,對教學上相當方便。 • 雲端應用有很多種類,如:網路硬碟、照片、影片、行事曆、地圖與地球、社群網站等等。 • 可用於電腦、手機、平板等各種載具,讓使用者依照需求,利用不同載具進行使用。

  7. 網路硬碟 • 以前,大家習慣把檔案放置在電腦本機的硬碟中,讀取方便,但損壞時會「搥心肝」。 • 現在,大家習慣把檔案放置在本機與隨身碟,避免上述的困擾,但是有版本控管的問題,而且分享也不方便。

  8. 網路硬碟 • 現在開始,建議將檔案放在本機與雲端,方便讀取、可以版本控管,也可以分享。 • 推薦的軟體(APP): Asus WebStorage(中文) 、微軟SkyDrive(中文、25G) 、dropbox、sugarsync(簡體中文)、box.net等。

  9. 網路硬碟 • 網路硬碟有一定的方便性,不過請勿放置敏感資料,並且注意資料同步是否完成。 • 使用習慣後,可以考慮買容量,方便資料整理。 • 可將重要文件放置多處網路硬碟,達到備份意義。

  10. 補充說明(0410) • 中華電信也推出雲端:Hami+個人雲

  11. 示範申請、使用,與行動裝置的同步例:dropbox示範申請、使用,與行動裝置的同步例:dropbox

  12. 照片應用 • 數位相機的進步,帶動大家使用數位相機做生活記錄。 • 因為數位照片,可以重複使用、調整,讓使用者可以將素材調整到最喜歡的程度。推薦軟體:PhotoCap、光影魔術手、PhotoImpact、PhotoShop。 • 教師可以利用照片來輔助教材,進行教學。

  13. 照片應用 • 照片分享的方式:隨身碟、電子郵件、網路相簿等。 • 網路相簿推薦:Picasa、無名小站、Facebook、痞客邦、Windows Live、Flickr等。 • 建議可以以Picasa或Facebook為主。

  14. 影片應用 • 一段好的影片,可以讓學生快速瞭解老師想表達的內容。 • 推薦網站:YouTube、Ted、無名、Facebook等。 • 如何下載YouTube影片:YouTube Downloader HD。

  15. 行事曆 • 使用行動裝置的行事曆。 • 使用Google的行事曆。 • 在行動裝置上使用Google的行事曆。 • 設定學校與私人事務的行事曆。

  16. 地圖與地球 • 使用Google地圖功能。 • 使用Google地圖:街頭實景。 • 使用Google地球與3D建築物。

  17. 網路社群 • 社群:擁有相同興趣、或共同目的而結合的團體。 • 網路社群:架構在網路環境中,虛擬的社會群體概念。 • 網路社群的特性是不必實際面對面的接觸,就可以進行各種交誼的活動。而提供網路交誼場所的網站,一般稱為社群網站 。

  18. 網路社群的特徵 • 共同目標:興趣、活動、…等。 • 成員:擁有共同目標的群體。 • 交流:彼此有互動,並可以分享資源、經驗、想法、成果等。 • 成長:形成有協調者或協調機制,,讓整個社群有制度的機制,可協助社群發展。

  19. 網路社群應用 • 現階段常見的網路社群:Twitter、Facebook、Mobile01、PTT等等。 • 學生也會自行上網註冊Facebook,分享自己的心事與想法。

  20. 網路社群對教學的應用 • 瞭解學生的心態,並適時介入處理。 • 清楚學生學生的困難,並加以輔導。

  21. 行動載具的應用

  22. 行動載具介紹 • Laptop(Notebook)膝上(筆記)型電腦 • Tablet PC 平板觸控電腦 • PDA個人數位助理 • Smart Phone 智慧型手機 • Pad 平板電腦

  23. Laptop/Notebook 膝上/筆記型電腦 • 膝上(筆記)型電腦是一種小型、可以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通常重達1至3公斤,。當前的發展趨勢是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而功能卻越發強大。

  24. Tablet PC 平板觸控電腦 • 一種小型的、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控式螢幕作為基本的輸入裝置。它擁有的觸摸屏(也稱為數位板技術)允許使用者通過觸控筆或數字筆來進行作業而不是傳統的鍵盤或滑鼠。多數的平板電腦更支援手指操作,使用手指觸控、書寫、縮放畫面與圖案。

  25. PDA個人數位助理 • 一般是指掌上型電腦。相對於傳統電腦,PDA的優點是輕便、小巧、可移動性強,同時又不失功能的強大,缺點是螢幕過小,且電池續航能力有限。 • PDA通常採用觸控筆作為輸入設備,而存儲卡作為外部存儲介質。

  26. Smart Phone 智慧型手機 • 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是一種運算能力及功能比傳統功能手機更強的手機。使用最多的作業系統有: Windows Phone 7、iOS、Android和 BlackBerry OS。可以像個人電腦一樣安裝 第三方軟體,所以有豐富的功能。

  27. Pad 平板電腦 • 比Tablet PC更小、更精緻的平板電腦。現階段以蘋果電腦的iPad與Android的Pad,以及亞馬遜推出首款多功能數位整合的Amazon Kindle Fire平板電腦等均是。 • 現階段各種機器都有優缺點,看個人的預算與需求來選擇。

  28. 行動載具的應用 • 過去:PDA、衛星導航等等。 • 現在:電子書包、衛星導航、展品展示、影片分享等。 • 未來:無限想像~~

  29. 行動載具在教育上的應用 • 免費的APP:如GOOGLE地球、地圖等等,讓學生更清楚瞭解學習成效。 • 利用雲端工具,隨時展示與同步資料。 • 錄製學生才藝表演或演講等,並重複檢討。 • 外出時可以代替書籍(有電時)。 • 與家人更簡單的聯繫與互動。

  30. 示範影片 • 第一段是學生利用平板,進行討論與練習,並且依照需求上網查詢各項訊息,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 • 第二段是學生進行才藝表演的練習與討論,利用平板來檢討每個人的動作與一致性。

  31.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