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 4 章 地殼變動

第 4 章 地殼變動. 地質構造現象 斷層與地震的關係 地殼變動的證據 河階和不整合現象. 回總目錄. 地質構造現象. 褶皺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慢慢彎曲而產生永久形變, 呈現波狀的現象;一般分為背斜和向斜構造兩 種。 節理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的破裂面,但破裂面 兩側的岩層無相對錯動。 斷層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破裂面,且破裂面兩 側的岩層沿著裂面發生相對錯動。. 褶皺構造示意圖. 節 理. 資料來源:鄒東羽攝. 斷 層. 岩層受力破裂,且破裂面兩側岩層發生相對錯動。

carla-one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章 地殼變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地殼變動 地質構造現象 斷層與地震的關係 地殼變動的證據 河階和不整合現象 回總目錄

  2. 地質構造現象 • 褶皺: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慢慢彎曲而產生永久形變, • 呈現波狀的現象;一般分為背斜和向斜構造兩 • 種。 • 節理: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的破裂面,但破裂面 • 兩側的岩層無相對錯動。 • 斷層: • 岩層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破裂面,且破裂面兩 • 側的岩層沿著裂面發生相對錯動。

  3. 褶皺構造示意圖

  4. 節 理 資料來源:鄒東羽攝

  5. 斷 層 • 岩層受力破裂,且破裂面兩側岩層發生相對錯動。 • 依據斷層面兩側岩盤相對運動情形,可將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及平移斷層三類。 資料來源:陳肇夏(民85)臺灣的地質現象(二),P73,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見圖示

  6. 斷層形式及它們與施力關係示意圖

  7. 斷層與地震的關係 • 921集集大地震 • 彈性反彈理論

  8. 921集集大地震 • 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在西部麓山帶,以往這個地區的地殼變形是由三條斷層的作用 所造成。 • 目前地質學家大都認為雙冬和車籠埔斷層屬於 • 活動斷層,彰化斷層屬於疑似活動斷層。 • 臺灣島處於板塊擠壓地帶,地殼長期受壓而累積大量的能量,隨時都可能釋放而引發地震。 震災照片

  9. 臺灣地區三條斷層分布圖

  10. 921震災照片(石岡埤豐橋) 資料來源:陳文山攝 見下頁

  11. 921震災照片(霧峰光復國中) 見下頁 資料來源:陳文山攝

  12. 921震災照片(斷層帶上的房屋) 資料來源:陳文山攝

  13. 彈性反彈理論 •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之後,美國瑞德氏(H.F.Reid)所提出。 • 岩層斷裂回彈過程: • (1)原本水平的岩層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變形 • ,外力作功以彈性位能的形式儲存起來。 • (2)變形的應力大於岩層本身的摩擦阻力及強 • 度時,岩層比較脆弱處發生斷裂滑動,並 • 開始將儲存的能量傳出。 • (3)隨後斷層面各處依次發生斷裂滑動,地震 • 才告停止、斷層不再活動。 見圖示

  14. 彈性反彈理論示意圖

  15. 地殼變動的證據 • 陸地甚至高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 在海岸地區常見的海階或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 • 海蝕洞與海蝕平台因地殼變動抬升而高於海面。 • 河階地形。 • 交角不整合。

  16. 滿潮線以上的珊瑚礁石灰岩(墾丁) 資料來源:陳文山攝

  17. 海平面以上的海蝕洞(花蓮新社) 資料來源:陳文山攝

  18. 海平面以上的海蝕平台(三貂角) 資料來源:陳肇夏(民85)臺灣的地質現象(二)剼,P10,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9. 河階和不整合現象 • 河階 • 不整合

  20. 河 階 • 河階原是河床的一部分。 • 陸地抬升(或海面下降)時,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加劇,形成新河床。 • 殘留的部分舊河床高懸在新河床的上方而形成河階地。 • 利用河階的高度差和生成年代,可以推算地殼隆起的平均速率。

  21. 不整合 • 因環境或地殼變動,造成岩層缺失與沉積間斷,稱為不整合。 • 若上下兩組地層呈現非平行的疊置關係,彼此之間有一夾角,稱為交角不整合。 • (1)不整合面下方的傾斜岩層原本為水平,後 • 來被擠壓而形成褶皺,傾斜岩層露出地表 • 的部分可能被侵蝕而形成不平整的侵蝕面。 • (2)地殼擠壓力量消失,岩層可能再次沉到海 • 水面以下,而後形成新的沉積岩層覆蓋在 • 傾斜的老岩層之上。 見圖示

  22. 交角不整合的形成過程 見下頁

  23. 美國大峽谷 見下頁

  24. 大峽谷岩層剖面示意圖

  25. 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篇(上)總目錄 第一章 地球的概觀 第二章 地球的物質與天然資源 第三章 地貌的演變 第四章 地殼變動 第五章 地球的歷史 第六章 地質圖與臺灣的地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