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18 Views
歐盟終身教育政策. 授課老師 : 李建興教授 研究生 : 梁琍玲 日期 :2010, 4 月 27 日. Content outline. 歷史演變 重大政策 以批判角度反省歐盟終身學習政策 EU 的 LLE 政策對台灣的啟示 EQF. 歷史演變.
E N D
歐盟終身教育政策 授課老師:李建興教授 研究生:梁琍玲 日期:2010, 4月27日
Content outline • 歷史演變 • 重大政策 • 以批判角度反省歐盟終身學習政策 • EU的LLE政策對台灣的啟示 • EQF
歷史演變 • 歐盟終身學習政策的發展自1994年歐盟執委會(Commission)白皮書<成長、競爭與就業(Growth,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在此白皮書中終身學習是一個策略性概念(Strategic idea),可符合新的社會與經濟需求,1995年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被視為是歐盟最重要的政策文獻,白皮書所訂下之方針為歐盟1995年起實施五年一期的蘇格底計畫(Socrates,包括中小學教育與高等教育)與達文西計畫(Leonardo Da Vinci,職業教育與訓練)的根據所在;此兩項計畫為實現歐盟政策最重要的措施,旨在推廣終身學習。1995年白皮書的另一個成效為歐盟於1996年創辦歐洲終身學習年(European Year of Lifelong Learning),主要目的喚起大眾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台灣1998年白皮書
歷史演變 • 在歐盟政策發展議程中,一些重要里程碑如1997年阿姆斯特丹條約(the Treaty of Amsterdam)支持終身學習理念,1998年起終身學習成為歐盟就業策略優先横向主題,2000年歐盟第二期長達七年的蘇格底與達文西計畫仍以終身學習為架構主旨,同年的歐盟里斯本高峰會(The Lisbon European Council)再度強調終身學習為歐盟策略的核心要素,以創造歐洲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活力的知識經濟社會(make Europe the most competitive and dynamic knowledge-based society in the world)。接著同年歐盟執委會提出<終身學習備忘錄(Memorandum on Lifelong Learning)>,強調終身學習必須成指導原則(guiding principle),提出六項主要理念(six key messages),成為繼白皮書之後第二份最重要政策文獻,依據里斯本高峰會所一致同意的開放合作方法(open method of cooperation),重點在聯合研發及傳播最佳典範(best practice)及共同標竿與方針。開放合作方法也是歐盟趨同性政策(convergence)重要手腕。
歷史演變 • 依據備忘錄的六大理念,歐盟廣徵民意後於2001年提出<創造歐洲終身學習區域(Making a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Learning a Reality)>行動方案優先事項,被認為是終身學習重要藍圖。同年歐盟教育部理事會通過<教育訓練制度未來具體目標(The Concrete Futur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報告,預計於2010年達成目標。接著於2002年歐盟執委會與歐盟教育部長理事會聯合通過這份報告後續進展的十年工作計畫,一般稱為<2010年教育與訓練>,而這項十年工作計畫的指導原則即為終身學習,並藉由前述開放合作方法來實現,以達成品質/效能、管道機會、開放性(quality/ effectiveness, access, openness)三項策略目標及13項分支目標,這份工作計畫成為歐盟教育訓練領域新的單一架構。2002年巴塞隆納歐盟高峰會(Barcelona European Council)再度強調終身學習關鍵角色及於2010年創造歐盟教育與訓練制度成為世界品質參考。
歷史演變 • 2003年歐盟教育部長理事會通過2010年教育與訓練五項具體標竿,例如提昇25-64歲人口參與終身學習比率至2010年達到12.5%,2004年歐盟教育部長理事會與執委會通過<2010年教育與訓練:里斯本策略的成功有賴緊急改革(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0: the Success of the Lisbon Strategies Hinges on Urgent Reforms)>報告發現各會員國實現終身學習的進度落後,同一年提出2007-2013新一代計畫,以終身學習為標題,稱為終身學習計畫,顯示未來終身學習仍是歐盟教育與訓練的核心,終身學習包括:學校教育(COMENIUS)、高等教育(ERASMUS)、職業教育訓練(LEONARDO DA VINCI)、成人教育(GRUNDTVIG)、跨領域計畫(包括四項主要活動:政策發展、語言學習、 ICT、傳播)、莫內計畫(Jean Monnet programme)。
重大政策 • 2000年11月歐盟執委會提出終身學習備忘錄(Memorandum on lifelong learning),其中終身學習六大基本要素: • 為人人提供學習新基本技能的機會 • 增加人力資源的投資---TW • 創新教學 • 重視學習---TW • 重新思考學習指南與輔導方針 • 提高個人取得終身學習的機會---TW。
重大政策 • 2002年歐盟終身學習優先事項: • 提供人人取得終身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弱勢者。 • 提供技能升級機會,如ICT技能、外語等。 • 培訓教師以發展終身學習。 • 改進非正規或非正式學習文憑的認可。 • 宣導終身學習的機會與益處。 • 鼓勵相關部門推廣終身學習。
重大政策 • 2003年5月歐盟部長理事會通過五項具體教育目標,於2010年改進歐洲教育與訓練體制,這五項教育要求基準為: • 至2010年,歐盟早年輟學平均率降低至10%以下。 • 在數學、科學與科技學科的畢業總人數於2010年歐盟應增加15%,同時減少男女性別差距。 • 至2010年歐盟至少85%的22歲人口應能完成高中教育。 • 至2010年,歐盟15歲低閱讀能力學生比率相較於2000年至少降低20%。 • 至2010年歐盟25-64歲人口至少有12.5%參與終身學習。
重大政策 • 2005年11月歐盟執委會通過終身學習基本能力建議(Recommendation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這些基本能力被認為是每一位歐洲人在知識社會與經濟成功生活應具有的能力、知識與態度。這八項基本能力包括:1)母語溝通,2)外語溝通,3)數學、科學與科技的基本能力,4)數位能力,5)學會學習,6)人際關係、跨文化與社會能力及公民能力,7)企業精神,8)文化表達。而且包括水平面向的能力如批判思考、創造力、歐洲面向、積極公民精神等。總之,這些基本能力有助於實現個人成就、積極參與及增進個人的就業能力。
重大政策 • 2006年9月歐盟執委會通過成立歐盟終身學習資歷架構(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EQF)建議的提案 : • 有效媒合支持勞力市場(知識、技術與能力)與教育訓練機構 • 有助於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的認證。 • 俾利不同國家暨不同教育與訓練制度學歷文憑的轉換與應用。
重大政策 2006年10月歐盟執委會通過「成人教育:學習永不嫌遅!(Adult Learning: It is never too late tolearn)報告,要求會員國推廣成人教育,並切實整合在各國的終身學習政策內。 • 由於人口結構改變,藉由提升職場技能,以減少勞力短缺,並升級低技術工作者的能力。 • 提供早年離校者(至2006年近7百萬人)第二次學習機會,尤其在進入成年期,尚未有任何畢業文憑。 • 減少邊緣化族群的貧窮與社會排除,藉由成人學習改進這些弱勢族群的職場技能與提升積極公民權與個人自主。 • 在社會與職場增加移民的整合,成人學習提供適合個人需求的課程(tailor-made courses),包括有助於整合融入社會的語言學習,成人學習可協助移民者的畢業文憑或資格證書受到認可。 • 提高終身學習的參與率,平均年齡在34歲以後有減少趨勢。然而全歐洲平均工作年齡卻不斷上升,尤其需要增加年長工作者的成人學習(CEC,2007)。
重大政策 • 2007年2月歐盟執委會通過「里斯本教育與訓練目標進展管控指標架構)」報告,新架構在八大領域訂定共20項核心評量指標,八大領域及核心指標包括: • 改進教育與訓練的平等性:學前教育入學率、特殊教育、早年離開學校者、教育與訓練制度的層級化。 • 促進教育與訓練的效率:教育與訓練的投資。 • 實現終身學習:成人終身學習的參與率、成人能力、年輕人完成高中教育的比率。 • 年輕人的基本能力:閱讀與數理能力、語言能力、公民能力、學習能力。 • 現代化學校教育:早年離開學校者、學校管理、學校為地方多元目標學習中心、教師與訓練人員的專業發展。 • 現代化職業教育與訓練(哥本哈根歷程Copenhagen process): • 現代化高等教育(布隆尼亞歷程Bologna process): • 就業能力:人口教育程度、成人技能、教育與訓練的報酬率。
以批判角度反省歐盟終身學習政策 • Dehmel批判1970年人道立場的終身學習理念旨在為人人提供終身學習機會,演變到1990年代經濟型目標,到1990年代中期又慢慢結合經濟與社會個人之整體性發展,在歐盟終身學習備忘錄中明白標示經濟與個人發展雙重目標。但在實踐上,卻偏重經濟就業能力(Dehmel,2006)。
以批判角度反省歐盟終身學習政策 • 歐盟未來LLE不僅只關心弱勢族群,也需關注中產階級及工人階級,不僅處理存活問題(survival problems)如環境或科技,也關心存在(存有)問題(existential problems)如個人成長、創造生命意義;甚至也關照社會不均等的新形式。個人實現與發現自我存有價值與潛能發揮,為歐盟追求經濟目標易被忽視一環。貝克所言反思現代化中的個人,帶有動能(agent)精神,自我決擇自我負責,以擺脫淪入社會邊緣者。但這「反思的動能」又如何覺醒呢?或許這正是顯示成人學習的重要性,及發揮成人教育的功能,如何在風險社會中,設計適宜成人學習課程,以達成社會融入、積極公民權、提昇就業力,為歐盟會員國,也是全世界,在反思現代性,全體努力的目標。
EU的LLE對台灣的啟示 •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參考架構也要求27會員國努力推廣整併在國家教育制度內,自義務教育至成人教育,包括正規與非正規的教育體系,未來值得研究歐盟各會員國如何應用是項關鍵能力參考架構及其成效,以及如何整合在國家資格證書認證架構內。這些都是目前國內尚未研究,也未推動部分,國內教育部『後中等教育學習者終身學習核心素養與評量』(2008)及國科會國民核心素養研究成果,進一步研究提出一套「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白皮書」,接著化為行動方案,研究如何應用在課程大綱與教學評量中,如PISA所作之評量,如何應用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為評量基礎,應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
EU的LLE對台灣的啟示 • UNESCO與OECD在過去這二十幾年來推動全面學習(life wide learning)概念,自然導向至學習成果概念(Bjornavold, 2000),不再以學習投入來評量學習,歐盟EQF或各國NQF也在此潮流下,強調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是不同的學習類型;但就知識、技術與能力之獲得而言,三種學習完全相同,此也為EQF設計之考量。EQF或NQF被接受之條件在於相信個人未被正規學習體系認可的知識、技術與能力具有同等價值且可被評鑑認可,如沒有這樣的共識假設,則很難認同EQF的價值
EU的LLE對台灣的啟示 • 國內終身學習體系,最大缺失為並未真正認可非正規、非正式學習具有正規學習相同價值; 無法如歐盟EQF或NQF達到各類學習同等重視,亦即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無視於教育機構類型如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等,均以一套共同可參照之判準級數資歷證書,相互比較,在我國目前尚無法達到這種程度,高級中等教育之後非正規或非正式教育除了空大之外,幾乎無對照於同等大學學士、碩士,甚至博士之同等學力資歷證書,換言之,即未若歐盟EQF獲得證書之法定地位。未來國內終身學習體系展望如圖三,可仿照歐盟EQF,建置台灣的NQF,
正規教育學習活動 評量 正規教育制度學習認證 參照標準,預期學習成果 頒發正規學習證書 決定是否繼續學習 個人活動 社區生活 工作 知識 技術能力鑑定 學習成果證明文件 非正規非正式教育個人學習成果認證 其他成果證明如升遷或抵免正規教育學分 學習反省的決定,動機與指導的重要 學習成果可見之決定 接受非正式學習認可之決定 輔助學習的決定
Towards a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EQF Consultation
What is the EQF? Translation devicefor comparing qualifications Neutral reference pointbased on learning outcomes
Our Lifelong Learning Experience: Obstacles! •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 • betwee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 to use of acquired skills • to new learning
EQF Level 8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7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6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5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4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3 Qualification Qualification EQF Level 2 EQF Level 1 Country A Country B
Swedish post-secondary engineering education (Påbygnadsutbildning)= EQF Level 4= Irish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 at national level 6 (Advanced certificate) E Q F
The Eight EQF Levels Knowledge EachEQFReference Level Skills Wide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Focus on Learning Outcomes EQF LearningOutcomes Non-Formal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Formal Learning
The EQF beneficiaries: • Individuals • Sectors, employers and social partners •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 Bologna and Copenhagen Consultation—Not a final recommendation • Qualifications • Wanted • Expert group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EQF 8 COMMON REFERENCE LEVELS
A basis for co-operation • EQF implementation is voluntary • Entails no legal obligationson Member States or sectors • Fosters changeby supporting and informing reform
What EQF is NOT! • EQFnot about replacingnational/sectoral frameworks • EQFnot about harmonisation • EQFCANNOT define new qualifications
The alternative to EQF: bilateral agreements? Country C Country B Country A …they rapidly become very complex…
Using the EQF ESSENTIAL INFORMATION Table 1: Learning Outcomes Aimed at qualifications authorities, experts: makes translations between systems and frameworks possibl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Table 2: Supporting InformationNeeds to be compiled and completed at national or sectoral level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Goal: to create an integrated credit transfer system at European level, meeting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Linking qualifications to the EQF: the role of national authorities • Commitments to link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to EQF • Long term reform process • Learning outcome-based qualifications • National Framework of Qualifications?
Linking qualifications to the EQF: the role of sectoral stakeholders • Invite sectors to link sectoral qualifications to EQF • Facilitate sectoral developments • Facilitate link between national and sectoral qualifications • Decentralisation and self-certification
Consultation Europe-wide consultation proces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05: • 32 countrie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0’ • Bologna follow-up group • European Social Partner organisations • Industry & sector organisations •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GOs
Consultation — Results • Input to drafting of Council and EP Recommendation in Spring 2006 • Support from the new Integrated 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
Summary • 8 common reference levels (learning outcomes) • Common principles support EQF levels and provide guidelines for cooperation • Implementation is voluntary • Commitment from national and sectoral bodies • Europe-wide consultation proces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