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03 Views
臺北市立懷生國民中學.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20090520. Herstory & History. 教學對象 :八年級下學期 結合領域 :國文木蘭詩 教學動機 : 結合國文與歷史教學,讓同學了 解傳統女性與近代女性在社會觀 念下的差異,並適時融入性別教 育。 教學目標 : 1 、藉由木蘭詩,認識傳統女性在禮教 下的束縛與突破。 2 、了解清末民初時期重要的社會變
E N D
臺北市立懷生國民中學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20090520
教學對象:八年級下學期 • 結合領域:國文木蘭詩 • 教學動機: 結合國文與歷史教學,讓同學了 • 解傳統女性與近代女性在社會觀 • 念下的差異,並適時融入性別教 • 育。 • 教學目標: 1、藉由木蘭詩,認識傳統女性在禮教 • 下的束縛與突破。 • 2、了解清末民初時期重要的社會變 • 化及其影響。
〈一〉、引起動機 • 請同學舉出3-5個形容有關女性的成語、諺語 • 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烈女不侍二夫 • 女爲悅己者容 • 牝雞司晨、三姑六婆、紅顏禍水 • 詠絮之才、掃眉才子、巾幗不讓鬚眉
〈一〉、引起動機 • 請同學舉出與女性有關的文字 • 甲骨文字形:它是女子屈身下跪的形象 • 侮辱、貶低婦女:姦、奸、佞、婪、嫉、妒 • 奴、妖、妓、婊子。 • 讚美、倡導女子順從隨和 :委、孌、婉 。 • 期望、欣賞女子美色 :姣、好、姝、嫵、媚 • 媛 。
〈一〉、傳統婦女的束縛 • 來自朝廷:周禮的「內外有別」成為維護家長制、 • 決定「三從四德」等規條的依據,更成 • 為中國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礎及得以延 • 續的根源。 • 社會價值觀: •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技藝〉。 • 七出:不順父母、無子、淫僻、惡疾、嫉妒 • 多口舌、竊盜。
〈二〉、木蘭身影 • 從「木蘭詩」中,尋找傳統婦女的束縛。 • 木蘭當戶織:婦功 • 當戶理紅妝:婦容 •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婦容
學生反思: • 1、三從、四德、七出哪些內容對古 • 代女性最不公平? • 2、三從、四德、七出的規定,你認 • 為有哪些規定還適用於今日社會?
〈四〉、鉗制婦女的習俗 • 守節:婦女「從一而終」,程頤﹕「只是後世怕寒 • 餓死,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 殉烈:作戰守城時,妻妾殉死會受到官方表彰; • 太平盛世時,丈夫病故或病危,也鼓勵妻妾 • 提前殉死,愈慘烈愈受到讚揚和表彰。 • 纏足:配合社會對女子禮教約束,《女兒經》: • 「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 • 恐他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殉葬:「生則同穀,死則同穴」,宋朝理學 • 流行,鼓勵妻妾殉夫。明朝死得愈慘 • 烈愈受讚揚表彰。 • 童養媳:始於宋朝,貧窮父母將年幼女兒送 • 未來婆家領養,等到成婚年齡後, • 再與丈夫舉行婚姻儀式。 • 娼妓:女性提供聲色技藝和性以滿足男子需 • 要 。
學生反思: • 1、你對這些習俗有何看法? • 2、你認為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為 • 何?
〈五〉、歷朝女性反抗禮教的例子 • 木蘭從軍:北朝樂府詩 • 梁山伯與祝英台:東晉民間傳說故事 • 孔雀東南飛:東漢樂府詩-焦仲卿、劉蘭芝
〈一〉、西風東漸 • 鴉片戰敗後,對外開放沿海港口,與西方各國接觸頻繁,西方知識、風俗習慣引入。 • 清朝爲救國,推動自強運動、戊戌變法、庚子後的新政、立憲運動等,引進西方學術及器物。 • 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男女平等。
〈二〉、婦女地位的提升 • 教育:接受新式教育 • 服飾:放足斷髮 • 婚姻:自由戀愛 • 觀念:男女平等
〈三〉、清末民初婦女的貢獻 • 獻身革命運動:秋瑾 • 成立各種社會團體、辦報:主張興女學、改革女學教育內容、放足、婦女參政、男女平等、禁止買賣俾女、禁止公娼、爭取婚姻自由、爭取就業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