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為台灣引進現代醫療的先驅──馬雅各

為台灣引進現代醫療的先驅──馬雅各. 馬雅各的生平. 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馬雅各 (James Laidlaw Maxwell , 1836 ~ 1921) ,畢業於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之後轉赴柏林、巴黎深造。 學成後,在伯明罕總醫院 (General Hospital, Birmingham) 擔任駐院醫師。. 馬雅各來台的契機. 馬雅各得知杜嘉德 (Carstairs Douglas , 1830 ~ 1877) 正在英國各地的長老教會 (Presbyterian Church) 尋找有醫學背景的傳教人才前往台灣

Download Presentation

為台灣引進現代醫療的先驅──馬雅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為台灣引進現代醫療的先驅──馬雅各

  2. 馬雅各的生平 • 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畢業於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之後轉赴柏林、巴黎深造。 • 學成後,在伯明罕總醫院(General Hospital, Birmingham)擔任駐院醫師。

  3. 馬雅各來台的契機 • 馬雅各得知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1830~1877)正在英國各地的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尋找有醫學背景的傳教人才前往台灣 • 雖然他當時對台灣一無所知,卻下定決心放棄在英國優渥且光明可期的前途,主動向教會申請到台灣服務。

  4. 馬雅各來台的準備 • 離開英國時的馬雅各為27歲 ,隨後跟隨杜嘉德搭船抵達上海,再往廈門學習語言。 • 在當地停留將近1年半後,馬雅各終於在公元1865年正式以醫療宣教師的身份被派往台灣。

  5. 馬雅各最初在府城傳教 • 經過考察後,馬雅各認為府城台南最適合作為在台傳教的起點和中心,因此他就在府城西門外的看西街(今台南市仁愛街)租下一棟房子,以前屋為禮拜堂,後方闢為醫館,一面行醫一面傳教,這是台灣首次引進西式現代醫療的紀錄。

  6. 從府城轉往旗後宣教 • 當時台灣民間的醫療觀念還十分保守,兼有排外心理,馬雅各開始行醫後不久就傳出謠言,指稱他挖取人的眼睛和心臟入藥,民眾人心惶惶造成騷動,包圍看西街醫館。 • 在當地縣令的協調下,馬雅各只得放棄醫館,轉往駐有英國領事館的旗後(今高雄旗津一帶),繼續行醫傳教,合計他這次在台南只待了20多天。

  7. 馬雅各重返府城宣教契機 • 雖然在旗後的醫療傳教工作進展順利,但馬雅各對於在府城傳教的推動卻念念不忘。此時一樁國際事件(樟腦事件 ),成為他重回台南的契機。 • 清治時期,樟腦是台灣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當時清政府在台實施「樟腦官賣」政策,不允許外國商人與民間直接交易。1868年,英商「怡記洋行(Elles & Co.)」違反禁令私購樟腦準備運往海外,遭到官府查扣,最終擴大為國際糾紛,史稱「樟腦事件」

  8. 馬雅各重返府城宣教 • 英方以武力為後盾,逼使清政府達成協議,主要內容除開放樟腦自由貿易,發生華外糾紛時由清、英兩國共同裁判之外,還禁止民眾誹謗基督教、承認傳教士在台灣各地有傳教居住的權利等。 • 在得到法定協議的保護後,同年年底,馬雅各帶著剛剛完婚不久的妻子重返台南,在二老口街開設醫館與禮拜堂。這座二老口醫館就是今日新樓醫院的前身,民間俗稱為「舊樓」醫院。

  9. 馬雅各的貢獻-培育傳教人才 • 馬雅各為了培育傳教人才,1869年起於台南、旗後兩地開辦「傳道者速成班」與「傳教者養成班」。這些神學訓練組織逐步演變為日後的台南神學院。 • 馬雅各也參與了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白話字」推行運動。白話字一般拼寫為Peh-oe-ji (POJ),指一種以羅馬拉丁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為19世紀時由長老教會於廈門創設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為「教會白話字」或「教會羅馬字」(Church Romanization)

  10. 馬雅各的貢獻-對平埔族傳教 • 1865年秋天,馬雅各曾與英國駐台海關人員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40~1907)前往府城以東的平埔族聚居地醫療宣教。出乎意料的是,平埔族人不像當時的漢人對西方人態度排斥,反而認為他們是兩世紀來台的荷蘭人「紅毛親戚」,給予熱情款待。 • 在這一趟旅途中,馬雅各發現當地平埔族人仍保存著先前荷蘭人治理台灣時,以羅馬拼音字母書寫西拉雅(Siraya)語的「蕃仔契」(這些契約的集合,史稱「新港文書」)。

  11. 馬雅各的貢獻-白話字的普及 • 據說馬雅各為此信心大受鼓舞,要在台灣努力推動白話字的普及,讓漢人與原住民都能用母語來閱讀《聖經》,因此除了白話字教學外,他也開始著手翻譯白話字《聖經》。 • 1871年,馬雅各在台灣的服務任期屆滿,返回英國。白話字在台灣的普及工作,由1875年抵台的巴克禮接替。

  12. 巴克禮的貢獻 • 巴克禮(Thomas Barclay,1849~1935),除了繼續傳教人才的培育,創辦台南神學院外,還主導發行《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這是一份完全以白話字撰寫印刷的報刊,間接反映了當時白話字在台灣民間使用的普遍。

  13. 馬雅各的貢獻-醫療宣教 • 1884年馬雅各又與妻子重返台灣,但這次只在府城待了1年左右,因妻子染病回國。值得一提的是,馬雅各的兩個兒子在耳濡目染下,長大後也投身醫療宣教工作。 • 長子馬約翰(Jhon Praston Maxwell,1871~1961)在中國大陸行醫;次子馬雅各二世(James Laidlaw Maxwell Jr.,1873~195l)則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台灣,出任新樓醫院院長。父子3人均從事醫療宣教工作,傳為佳話。

  14. 馬雅各的貢獻-為台灣引進現代醫療 • 據聞馬雅各曾說:「如果我還有其他的孩子,也願意奉獻給上帝。」 • 他認為在台灣7年9個月的時間,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 而對台灣來說,馬雅各帶來的西方醫學概念與技術,則為台灣現代醫療打下重要的基礎。

  15. 馬雅各在台灣的足跡 • 台南新樓醫院(1900年建) •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1954年建) • 看西街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1955年建) • 台南神學院本館(1903年建) • 旗後教會(1935年建)

  16. 馬雅各與新樓醫院 • 1868年在馬雅各的堅持下,二老口醫館於台南開設。 • 馬雅各回到英國後,1900年長老教會籌資創立新樓醫院;翌年,馬雅各二世來台接任院長之職,承繼父親的醫人傳教使命。

  17. 新樓醫院 馬雅各醫學紀念館 • 當時的西醫治療重點,主要在戒除鴉片及防治性病、痲瘋病、拔牙等項目。 • 現在,有蛀牙看牙醫就能解決,大多數人也都知道毒品的壞處,至於痲瘋一類的傳染病在台灣多半已經絕跡,一般性病也都有藥可治。這些疾病對今日的台灣人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但在當時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18. 新樓醫院馬雅各醫學紀念館 • 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還有一樣對婦女而言非常危險的威脅,那就是生育風險。 • 新樓醫院不僅開辦了全台首度的助產士講習,還創下其它多項「台灣第一」的紀錄。它是台灣第一間有蒸汽消毒、X光設備的醫院;它設有開刀房,有女性的婦產科和小兒科醫師…

  19. 參考資料 • 《異人的足跡:引進台灣現代醫學的先驅-馬雅各》,國史館, 2009年。 • 潘稀祺,《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 2004年。

  20. 問題與討論 • 過去台灣人稱拜上帝為「落教」,含有鄙視的意味。但從歷史角度來看,您覺得基督宗教對台灣有那些貢獻?請舉例說明。 • 台灣本土宗教如佛教慈濟功德會,也致力於國際的賑災行動,您贊同這樣的做法嗎?為什麼? • 除了馬雅各外,您還知道有那些外國的傳教士,或是台灣本土的宣教師(如佛教、道教、民間信仰),他們傳教的精神對現代人有何啟示?請舉例說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