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10 Views
果蝇的形态鉴别和伴性遗传分析. 制作人:李兴锋.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 、掌握区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 、掌握遗传学实验常用果蝇品系的特征及常 见突变类型.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 为什么?. 优点: 1 . 生活史短, 20-25℃ 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 12-15 天。 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 400-500 只。 饲养方便。 染色体数目少( 2n=8 )。. 2 .经常见到突变个体,且多为形态性状突 变,易于观察 。. 眼色突变类型. 体色突变类型.
E N D
果蝇的形态鉴别和伴性遗传分析 制作人:李兴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区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掌握遗传学实验常用果蝇品系的特征及常 见突变类型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 为什么?
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 • 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 饲养方便。 • 染色体数目少(2n=8)。
2.经常见到突变个体,且多为形态性状突 变,易于观察。 眼色突变类型
3.幼虫的唾腺染色体具有体细胞联会的特点,并且唾腺染色体是一种巨型多线染色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染色体上具有不同的带纹,是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好材料.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雌蝇是XX为同配性别;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性状总和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的性状的遗传叫伴性遗传。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雌蝇是XX为同配性别;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性状总和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的性状的遗传叫伴性遗传。 •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wild type+);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决定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 一对等位基因。
三、实验材料与实验用品 饲养的野生果蝇和几种常见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麻醉瓶、培养瓶、白瓷板、粗头毛笔、乙醚、70%酒精、琼脂、玉米粉、蔗糖、酵母(新鲜的或干粉)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果蝇的饲养管理 • 使用高温灭菌的广口瓶培养,酵母菌是果蝇的主要食物,凡能发酵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培养它。几种饲料配方见表1,其中常用的为玉米饲料。
准备灭菌的培养瓶 准备灭菌的棉塞 准备灭菌的滤纸 包好的棉塞 灭菌器 121℃ 20min
水 80ml 玉米粉 8.25g 糖 6.2g 琼脂 0.6g 丙酸(苯甲酸) 0.5ml (0.25g) 酵母 少许 表1 果蝇培养基成份(100ml)
2.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四个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可见表2。
在25℃条件下,果蝇各发育阶段所需时间大致是:在25℃条件下,果蝇各发育阶段所需时间大致是: • 羽化成虫12小时后交配,2天产卵(培养基表层),1天一龄幼虫,1天二龄幼虫,1天三龄幼虫,3天化蛹(贴在瓶壁上),3~4天成虫(成虫可活15天左右,低温时可活一个月左右)。
3.形态观察 转移和麻醉 (1)转移
(2)麻醉 • 麻醉时可使用专用的麻醉瓶(注意不可直接在培养瓶内麻醉),也可以用适当大小的广口瓶代替,用纱布包裹棉团作塞子。
(2)性别鉴定: • 3. 成虫的雌雄鉴别
4、实验结果观察 如何区分死亡果蝇
棒眼 残翅 野生型 黑檀体 白眼 小翅
2.翅的大小 1.身体的颜色 3.眼睛的颜色
注意事项 1、配制培养基时要将玉米粉及琼脂和绵白 糖要分开煮。 2、转移果蝇时要防止果蝇飞走。 3、麻醉果蝇时要掌握麻醉尺度,需要用活 体时,不可以麻醉过度使果蝇致死。实 验后不用的果蝇要及时处死,不可放飞。
5. 伴性遗传实验步骤 • 果蝇饲养 • 选择亲本 • 果蝇杂交 • 去亲本 • F1代性状观察 • F1代自交 • 去亲本 • F2代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正交X+X+×XwY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果 反交XwXw×X+Y
实验结果 正交F2
实验结果 反交F2
注意事项 1、母本必须是处女蝇 2、子一代羽化之前必须去掉亲本 3、F1代必须转入新的培养基中进行自交 4、亲本果蝇麻醉时,麻醉时间不宜过长 5、麻醉果蝇时,必须倒入空瓶,严禁在 培养瓶中进行麻醉
五、作业题 • 1.掌握雌雄果蝇区分方法,绘制其雌雄腹部和前足有无性梳的形态。 • 2. 识别果蝇的突变体类型。 • 3.把杂交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结果统计表内。并结合自己的数据简述伴性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