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第 3 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第 3 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  3.2 置换定理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 3.1.1 叠加定理 对于线性电路,当电路中有多个激励时,总响应同样是各个激励分别产生的响应的线性叠加。 1 、叠加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以图 3-1-1 ( a )所示电路为例,介绍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的含义和应用。 . 图 3-1-1. +. u. /. R. i. R. R. R.

cand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 3.2 置换定理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 • 3.1.1 叠加定理 • 对于线性电路,当电路中有多个激励时,总响应同样是各个激励分别产生的响应的线性叠加。 • 1、叠加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 以图3-1-1(a)所示电路为例,介绍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的含义和应用。

  3. 图 3-1-1

  4. + u / R i R R R = = + S 1 S 3 1 3 v u i A s s + + + 1 / R 1 / R R R R R 1 3 1 3 1 3 v 1 R = = + A 1 i u i 3 s s + + R R R R R 3 1 3 1 3 • 在图3-1-1(a)所示电路中,有两个激励源(us和is)同时作用于电路,我们用节点电位法(也可以用支路电流法或回路电流法)来计算R3支路的响应(电流i3)。以B点为参考点,A点的节点电位方程为 • 解方程得 •  R3支路电流i3为

  5. 式(3-1-1)的正确性是毫无疑问的。分析式(3-1-1)可以发现:第一项仅与us和电阻R1、 R3有关。若us=0,则第一项为零(但并不能说明R1中的电流i1=0, 读者可自行推导出 i1的表达式,即能说明i1≠0);第二项仅与is和电阻R1、R3有关,若is=0,则第二项为零(但并不能说明电流源端电压u=0,同样可以推导出u的表示式, 即能说明此时u≠0)。在此, 令 则有

  6. 式(3-1-2)中的i′3可以看做仅由us作用而is不作用(即is=0,将之开路)时R3上的电流,其电路相当于图3-1-1(b)所示; i″3可以看做is作用而us不作用(即us =0,将之短路)时R3上的电流, 其电路相当于图3-1-1(c)所示。此例告诉我们R3上的响应(电流i3)可以看做独立激励源1(理想电压源us)和独立激励源2(理想电流源is)分别单独作用时,分别在R3上所产生的响应(i′3和i”3)的代数和。响应和激励之间的这种规律是具有惟一解的线性电路的共同规律,这种特性被总结为叠加定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电压u为 

  7. 2、叠加定理 • 在任何由线性元件、线性受控源和独立激励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响应(电压或电流)等于各个独立激励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响应的代数和。  (3-1-3)

  8. 3、叠加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 • (1) 定理中所说的“独立激励源单独作用”的含义是: 一个独立电源作用时,其它独立电源“置零”。含有内阻的实际独立源置零时,仅对理想电源置零,而内阻保持不变, 同时电路其它元件参数也保持不变。 在具体应用这一点时,对理想电压源,去掉后短路,对理想电流源, 去掉后开路即可。

  9. (2) 叠加时应注意各个响应分量是“代数和”,即响应分量的参考方向与总响应参考方向一致取正号,相反取负号。  • (3) 受控源不要单独作用,任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受控源均要保留。  • (4) 由于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因此只能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一次函数关系的物理量, 不能计算功率、电能等二次函数关系的物理量。  • (5) 叠加的方式是任意的,一次可以是一个独立源作用, 也可以是两个或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 这要根据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

  10. 例3-1-1 已知图3-1-2(a)所示电路中, Us= 10 V, Is = 2 A, R1 = 5 Ω, R2 = 3 Ω, R3 = 3 Ω, R4 =2 Ω,应用叠加定理计算各支路电流。  图 3-1-2

  11. 解:该电路有两个独立激励源(Us和Is),设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3-1-2(a)中所标,将电路分解成图3-1-2(b)和(c),注意在图3-1-2(c)中,个别支路电流参考方向与图3-1-2(a)一致。在图3-1-2(b)中有解:该电路有两个独立激励源(Us和Is),设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3-1-2(a)中所标,将电路分解成图3-1-2(b)和(c),注意在图3-1-2(c)中,个别支路电流参考方向与图3-1-2(a)一致。在图3-1-2(b)中有

  12. 在图3-1-2(c)中,注意Us置零后,R1与R2并联,R3与R4并联,故可以用电阻并联分流的关系计算各支路电流。在图3-1-2(c)中,注意Us置零后,R1与R2并联,R3与R4并联,故可以用电阻并联分流的关系计算各支路电流。 • 

  13. 根据叠加定理计算各支路电流 • I1=I′1+I″1=1.25+0.75=2 A • I2=I′2+I″2=1.25+(-1.25)=0 A • I3=I′3-I″3=2-0.8=1.2 A • I4=I′4+I″4=2+1.2=3.2 A • I=I′-I″=3.25-0.05=3.2 A • 

  14. 例3-1-2 已知图3-1-3(a)所示电路中,Us = 1 V,Is= 2 A, R1 = 3Ω,R2 = 6Ω, R3 = 7 Ω,R4 = 2 Ω, 求电流I和电压U。 图 3-1-3

  15. 图 3-1-3

  16. 图 3-1-3

  17. 解:Us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3-1-3(b)所示,在该电路中, 要计算I′和U′, 应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位法较方便,这里选用回路电流法。 设各网孔回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3-1-3 (b) 所示。  • 根据KVL列方程为 • iA(R1+R2)+iBR2 = Us • iB(R2+R3+R4)+iAR2+iCR3 = 0

  18. 代入iC= 3U′, U′=-(iA+iB)R2和已知条件,整理方程得 • 9iA+6iB = 1 • 120iA+111iB = 0 • 解方程得 • iA=0.4 A • iB=-0.43 A • 即I′=-0.43 A, U′=-R2(iA+iB)=0.18 V

  19. Is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3-1-3(c)所示,这里选择节点电位法计算, 以D点为参考点, 则vA=U″, vB= 0, 列出节点A和C的节点电位方程即可求解。 • 根据KCL列方程为 • iA(R1+R2)+iBR2 = Us • iB(R2+R3+R4)+iAR2+iCR3 = 0 • 代入iC= 3U′,U′=-(iA+iB)R2和已知条件,整理方程

  20. 得 • 9iA+6iB = 1 • 120iA+111iB = 0 • 解方程得 • iA=0.4 A • iB=-0.43 A • 即I′=-0.43 A, U′=-R2(iA+iB)=0.18 V  • Is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3-1-3(c)所示,这里选择节点电位法计算, 以D点为参考点,则vA=U″,vB = 0,列出节点A和C的节点电位方程即可求解。 

  21. 根据KCL列方程为 • 代入U″= vA和已知条件, 整理方程得 • -33vA-7vC = 28 • 40vA+9vC = 0 • 解方程得 •  vA=-1.16 V, vC=5.16 V

  22. • 根据叠加定理有 •  I =I′+I″=-0.43+2.58=2.15 A • U =U′+U″=0.18+(-1.16)=-0.98 V

  23. 3.1.2 齐次性定理 • 对图3-1-1 (a)所示电路,我们已经求得i3为 • 对于线性电路,上式可表示为 • i3 =k1us+k2is (3-1-4) • 在式(3-1-4)中, k1、k2为比例常数。若us或is变化,i3按比例变化,这是线性电路的又一重要特性,称为齐次性(或比例性、均匀性)。该特性被总结成线性电路的另一重要定理——齐次性定理(homogeneous theorem)。 

  24. 齐次性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独立激励源同时增大k倍时, 响应也同时增大k倍。  • 比较式(3-1-2)和式(3-1-4)知:i′3= k1us,i″3= k2is,把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综合考虑,当每一个激励变化的比例倍数不相等时,响应也按不同的比例倍数变化。令各激励为xj(t),其变化的比例倍数分别为kj,响应为y(t),则响应可表示为 • 式(3-1-5)中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代表激励的序号,n为激励源的个数。  (3-1-5)

  25. 例3-1-3 图3-1-4中的NR为一个内部结构未知的纯线性电阻网络, 当us= 1 V, is= 1 A时, 响应u =0; • 当us = 10 V,is = 0时, 响应u = 1 V。问:当us = 30 V, is = 10 A时, 响应u为多少? • 解:根据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有 • u = k1us+k2is  • 代入两组已知条件得到两个方程: • 0 = k1×1+k2×1 • 1 = k1×10+k2×0

  26. 图3-1-4

  27. 联立求解可计算出k1和k2分别为 •  k1 = 0.1,k2 = -0.1即 • u = 0.1us-0.1is • 代入us = 30 V, is= 10A,得 • u= 0.1×30-0.1×10 = 2 V • 

  28. 例3-1-4 图3-1-5电路为一个链形、梯形网络,已知R1 = 2Ω, R2 = 20 Ω,Us = 120V, 求电流I8。  图 3-1-5

  29. 解:先假设一个I′8,从右向左逐节推出响应为I′8时的激励U′s,再按齐次性定理求出I8。  • 设I′8=1 A, 以E为参考点, 则 • vD =I′8(R1+R2)= 1×(2+20)= 22 V • I′6=I′7+I′8=1+1.1=2.1 A

  30. vC=I′6R1+vD = 2.1×2+22 = 26.2 V • I′4=I′5+I′6=1.31+2.1=3.41 A • vB =I′4R1+vC = 3.41×2+26.2 = 33.02 V •  • 

  31. I′2=I′3+I′4=1.651+3.41=5.061 A • vA=I′2R1+vB=5.061×2+33.02=43.14 V • I′=I′1+I′2=2.157+5.061=7.218 A • U′s=I′R1+vA=7.218×2+43.14=57.58 V •  故

  32. 小结 • 1.线性电路具有的叠加性质被总结为叠加定理, 即响应等于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响应的代数和。  2.在应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 • 3.齐次性质是线性电路的另一重要性质,将之总结为齐次定理。 使用齐次性定理分析电路时应注意与叠加定理的结合应用。

  33. 3.2 置换定理 • 1、置换定理的基本含义 • 以图3-1-1(a)所示电路为例,介绍置换定理的含义和应用。为了方便, 将其画于图3-2-1(a)。 图 3-2-1

  34. (3-2-1) • 在上节已经推导出i3和u的表达式为 • 在图3-2-1(a)中, 若用数值为u3 = i3R3的理想电压源代替R3,则电路为图3-2-1(b),在该图中用叠加定理再计算电压u。us、is共同作用(u3电压源不作用)的电路如图3-2-2(a)所示,u3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3-2-2(b)所示。  (3-2-2)

  35. 图 3-2-2

  36. 在图3-2-2(a)中 • u′=isR2 • 在图3-2-2(b)中 • u″=u3 • 因为 所以 故 (3-2-3)

  37. 式(3-2-3)与式(3-2-2)完全相同。 若在图3-2-1(b)中计算电流i3, 其结果必然与式(3-2-1)相同。 • 同理,若用数值为i3的理想电流源代替R3, 则其等效电路如图3-2-1(c)所示, 在该电路中计算u,其结果与式(3-2-2)也相同。  • 2、置换定理 • 具有惟一解的电路中, 若已知某支路k的电压为uk,电流为ik,且该支路与其它支路无耦合关系, 则无论该支路是由什么元件组成的,均可以用下列任一元件置换:电压为uk的理想电压源,电流为ik的理想电流源,阻值等于uk/ik的电阻。置换后其它支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均保持不变。

  38. 3、置换定理的图示 图 3-2-3

  39. 例3-2-1 已知图3-2-4(a)所示电路中, Is= 1 A, Us = 2V,R1= 5 Ω, R2 = 3Ω,R3 = 4 Ω,R4 = 12Ω, 求R4上流过的电流I。  图 3-2-4

  40. 解:将该电路图改画成图3-2-4(b)所示形式,则其连接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R4支路的电流也保持不变。 由于虚线框内的电路与电流源串联,因此,流入的电流为Is,流出的电流也为Is,应用置换定理将其等效成图3-2-4(c)形式,故

  41. 4、置换定理的四点说明:  • (1) 定理中所讲的“无耦合关系”,指的是被置换的支路中不含受控源和与受控源有关的控制量。  • (2) 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和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任意电路, 对其它支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均不产生影响, 仅影响理想电压源支路的电流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以及它们的功率。 • (3) 理想电压源串联可被置换成一个理想电压源, 如图3-2-5(a)所示。理想电流源并联可被置换成一个理想电流源, 如图3-2-5(b)所示。 

  42. (4) 若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零,则断开该支路不影响其它支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若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零,则短路该两点不影响其它支路的电压、 电流和功率。 图 3-2-5

  43. 例3-2-2 已知图3-2-6(a)所示电路中,i1=i2=1A,求us。 • 解:该电路可以改画成图3-2-6(b),其连接关系不变,进而应用置换定理等效成图3-2-6(c)。由图3-2-6(c)知,us支路电流为零, 故 • us = i2×3+3=3+3 = 6 V 图 3-2-6

  44. 例3-2-3 求图3-2-7(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U。   图 3-2-7

  45. 解:该电路可以将24V电压源和4 Ω电阻以外的电路等效成一个电阻R, 然后在原电路中求出I1和UAB, 进而求出I和U。设在图3-2-7(b)中, A、 B间电压为U′B, 则

  46. 在图3-2-7(a)所示电路中有

  47. 小结 • 1.置换定理是集总参数电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适用范围较广。  • 2.掌握置换定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条件的使用范围。  3.掌握关于置换定理的四点说明。

  48.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 有关概念: • 1、有源二端线性网络 • 在线性电路中,待求支路以外的部分电路若含有独立电源就称做有源二端线性网络 (active twoterminal network) ,用字母N表示。 

  49. 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含义的图示 在线性电路分析中,往往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压、电 流、功率等物理量。此时,可以把待求支路以外的部分电路 等效成一个实际电压源或实际电流源模型, 这种等效分别称 做戴维南定理 和诺顿定理。 图 3-3-1

  50. 3.3.1 戴维南定理 •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图3-1-1所示电路, 该电路我们在前两节已经用两种方法计算了R3支路电流i3。 为了分析方便, 我们将其重画于图3-3-2(a), 并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i3。  图 3-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