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第 4 课 “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 4 课 “ 千古一帝”秦始皇. 【 学习目标 】 :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关于秦王嬴政(秦始皇).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嬴政童年经历之关键词. 父亲人质 过继 杀身之祸 父亲早逝 母亲私通 权力 阴谋 吕不韦 嫪毐 赵太后 探讨:这样的经历对秦始皇的性格、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课 “ 千古一帝”秦始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学习目标】: •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关于秦王嬴政(秦始皇)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3. 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4. 嬴政童年经历之关键词 • 父亲人质 过继 杀身之祸 父亲早逝 • 母亲私通 权力 阴谋 • 吕不韦 嫪毐 赵太后 探讨:这样的经历对秦始皇的性格、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5. 材料: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官,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官中随行侍者私下告诉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于是“诏捕请时在旁者,皆杀之”。材料: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官,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官中随行侍者私下告诉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于是“诏捕请时在旁者,皆杀之”。 • 这则材料说明秦始皇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威严,并且专制、残暴。

  6. 一、并吞六国 1、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

  7.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8. 阅读思考 ♣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

  9. 前230 燕 齐 赵 魏 秦 韩 楚

  10. 材料一:见课本p16[汉]刘向《新序》 材料二: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 你从三则料料中得到哪些有关并吞 六国的历史信息? 商鞅

  11. 小组讨论 ♣ 2、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12. 秦统一六国的几个因素 1、割据混战,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已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 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使秦国国力更加繁盛,并最终兼并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13. 咸阳

  1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5.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1、政治制度的创新 欣赏短剧 1 思考:其中涉及到哪些政治制度?

  16.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1、政治制度的创新 (1)皇帝制度 •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17. (1)皇帝制度 •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8. (1)皇帝制度 •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9. (2)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丞 相 御史 大夫 太 尉 三公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九 卿

  20. 三公的职责

  21.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 三权分立分工协作 • 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 军权皇控皇帝集权

  22. (2)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3. 皇帝 秦朝中央地方行政体制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郡尉 郡 县令、县丞、县尉 县 三老、啬夫、游徼 乡 里典 里

  24.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1、政治制度的创新 历史影响: • 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P18)

  25.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6.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2、经济制度的创新 欣赏 短剧 2 思考:短剧反映了什么问题?

  27.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2、经济制度的创新 (1)废除旧制,统一货币、度量衡 • 原因:秦统一前,各国货币、计量单位不一致,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

  28. 统一货币 齐 燕 圆形方孔钱 楚 韩赵魏

  29.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统一度量衡 衡:重量单位

  30. (1)统一货币、度量衡 作用: •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 促进了商品生产 •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31.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2、经济制度的创新 (2)“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 其他措施:鼓励耕织,奖励垦荒 • 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32.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欣赏 短剧 3 思考:短剧中,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实行了哪些方面的措施?出现了什么问题?

  33.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 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34. 统一文字 作用: • 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19-20)

  35.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 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36. 全长一万多华里 辽东 临洮

  37.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 军事上:(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38. 桂林郡 南海郡 象 郡

  39. 长城 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秦 东海 咸阳 南海和越南北部

  40. 开通灵渠

  41.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 交通上:(1)修“五尺道”,征西南夷。 • 作用: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疆域。

  42.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 交通上:(2)修筑驰道、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43. 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