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军鹏.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内涵与内容 三、当前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的根本措施.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与能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关系极大。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反之就会脱离群众,甚至与群众争利益。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军鹏

  2. 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 •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内涵与内容 • 三、当前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的根本措施

  3.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 •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与能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关系极大。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反之就会脱离群众,甚至与群众争利益。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4.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之基是人民群众。(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之基是人民群众。 •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在一夜之间丧失了执政地位,并导致国家的解体。其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告诫全党:“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1991年苏共被迫解散,当苏共各地的4229座办公大楼、180个政治活动中心、16个政治研究所等设施,以及大量银行存款被查封时,没有遇到党的各级组织、苏共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抵抗和大规模抗议,表现出惊人的冷漠。原因是什么?失民心者失天下。由于长期以来,苏共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苏联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由亲到疏,人民不再认为苏共代表群众的利益。 • 1989年10月,苏联社科院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

  5. 人民的拥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之所在。人民的拥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之所在。 • 又如,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任时大搞家族统治,他的亲属大都担任要职,每当重要集会,主席台上就座的既有老两口,又有小两口,还有其他亲属,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反对派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内腐败现象的不满,夺取了政权,齐奥塞斯库夫妇逃出首都后,被一个地方的民兵抓获,交给了军方,夫妇双方被判死刑。

  6. (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我们党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组织,90年后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 延安革命根据地“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陕北人民把革命政权看成自己的政权,因为红军老百姓办事。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感慨到:中国共产党这种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是“东方魔力”。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八百大洋款待他吃山珍海味;而到了延安,毛泽东则请他吃士兵们自己种的蔬菜,还有房东大娘送来专为招待贵宾的一只母鸡。陈嘉庚含着眼泪说:共产党必胜。

  7. 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是沂蒙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是沂蒙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军队消灭了国民党80万军队。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老区农民不惜一切全力支持战争,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部队打到哪里,群众就支援到哪里。 • 据战后的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和冀鲁豫四个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五百四十三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二十二万人,二线转运民工一百三十万人,后方临时民工三百九十一万人。这些支前民工携带着二十万副担架、八十八万辆大车小车、三十万副挑子、七十六万头牲口奔走在前线与后方之间。 • 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8. 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 • 改革开放的成就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家庭承包经营就是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的红手印为发端的。 •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9. (三)任何一个党的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就一定会失败。(三)任何一个党的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就一定会失败。 •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如果脱离群众,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与小集团谋利益,都会葬送自己的前程。 • 如河北省经贸厅原副厅长李友灿,20个月受贿近4800万,把钱藏在北京的一所房子里。据他自己说,他自幼家庭贫寒,对金钱充满渴望,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在周末开车去北京数钱,他把钱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可见,他把权力当成了捞钱和满足私欲的工具。 •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铁律。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纠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10.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内涵与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的发展过程 • 党的七大: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等。

  11.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地位、作用以及党同群众关系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的重要体现,是共产党执政、国家权力运行、干部权力运用、党员思想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 1.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因而,要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关于党和群众关系的观点。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因而,要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3.关于权力和群众关系的观点。党的执政地位、党和国家权力、各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 • 4.群众评价观和群众政绩观。人民群众是最权威的评价者;领导政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2.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 •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承认帝王将相与领袖人物创造历史。马克思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里的人民群众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1)人民群众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统一。人民群众是统治主客体的统一,要破除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果把人民群众置于权力结构的末端,仅仅把群众作为管理和统治的对象,就颠倒了党员干部和的群众关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就会动摇。 • (2)人民群众是创造者与评价者的统一。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满足程度,是我们工作好坏的客观依据和判断标准。 • (3)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与智慧源泉的统一。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身处实践第一线,最懂得实践。 • (4)人民群众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统一。既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

  13. 2.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2.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 •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党是人民群众的政治领袖,又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革命工具。 “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 毛泽东把“党群关系”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要求党员干部,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胡锦涛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 不是群众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群众。我们离不开群众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群众离不开我们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我们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做不到这一点,群众就会离开我们,而群众一旦离开我们,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 实现、维护、发展人民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根本一致的。凡对人民有利的事业,就是对党有利的事业;凡对人民不利的事情,就是对党不利的事情,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反对和尽力避免。

  14. 3.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 2010年9月1日,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提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 我国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来源,也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没有任何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凌驾于人民之上。公职人员所享受的一切政治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 “权为民所赋”是一个复杂的权力运作体系,只有将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由人民所赋、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所督连接和结合起来,“权为民所赋”才能落到实处。 • 同时,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还权于民,赋权于民。

  15. 4.群众评价观和群众政绩观。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 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评价最公道。尊重群众的评价最好地体现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针。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的标尺。 • 政绩是群众根本利益的凝聚和体现。政绩观是对执政成效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政绩切实落实到为民谋利益上,坚持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用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来创造政绩。

  1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总结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核心是党和党的各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基本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以人为本、人民幸福是检验的最高标准;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

  17. 三、当前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从总体上看,党对群众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清醒的,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从本质上看,党的群众观点没有丢,根本宗旨没有忘,群众立场没有变。 • 大部分党员干部在大部分问题上能够做到为群众着想,涌现出了以孔繁森、郑培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 •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在群众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个人主义严重,一事当先只为自己考虑、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办事本领不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18. (一)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 • 某些干部的“群众观”:开会主席台, 面向群众;看戏前三排, 带领群众;看电影居中, 深入群众;收罚款上门, 联系群众;劳动不沾边, 相信群众;集资助捐,发动群众;宴会陪客,代表群众;额外收入,依靠群众。 • 例如,近几年网络流行的官员雷人话语很多。山西某位村支书王某,贪污腐败,他对一位讨要说法的村民说:“我不贪污,当官干啥?” • 湖南省某村五十多户村民的住宅,被强行推倒,下达拆迁命令镇长说:我们只讲党性,不讲人性,拆。 • 温州某市计生局一女副局长,对超生孩子、面临巨额罚款的百姓说:“你就是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 江西宜黄县一位政府官员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19. (二)少数干部群众感情淡化 • 少数干部摆不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自己看作是高于群众的官员,看不起群众。 • 不是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是当成管制对象。少数干部把上访群众不分青红皂白当稳控对象,把群众质疑不分是非黑白当敌对舆论,靠手中的权力,对付群众的合理诉求,把本属于个别人的利益诉求,激化为群体性事件。 • 现在有些干部嘴里不离群众,身子远离群众;层层皆说群众,就是不接触群众。 • 不接触群众,不深入基层,不愿意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想当然地下指示、出主意、瞎指挥,强迫群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 • 在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个人利益。 • 在需要为群众排忧解难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 (三)少数干部为民宗旨不牢 • 少数干部为了个人升迁或出于其他不正当考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决策违背民意、诱发矛盾。

  21. (四)少数干部群众立场不稳 • 有的干部,对上级是公仆,鞍前马后,惟恐不周;对群众,是主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 个别干部穿梭于酒店歌厅,醉心于灯红酒绿,全然忘记贫苦群众。 • 有的干部对待群众的事情,四字诀: • “拖”--拖几年,一走了之。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炸。 • “躲”--群众从前门来,领导从后门溜,躲矛盾。 • “捂”--怕暴露问题影响仕途、考核丢分,掩盖矛盾。 • “推”--群众问题涉及几个部门,谁都不出头,推来推去,一推就是几年。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群众跑来跑去,最后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

  22. (五)极少数干部成为人民的敌人。 • 湖南某副镇长独出心裁,给一上访的老农嘴里灌粪。“灌粪”事件发生后,张被免除公职、开除党籍、追究刑事责任。 • 腐败渗透至多个领域。如河南四任交通厅长腐败案。 • 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 • 少数干部沦为金钱的奴隶,葬身于钱财。 • 少数干部权色交易。

  23. (六)群众抱怨和社会不满增加,群众诉求表达方式激烈。(六)群众抱怨和社会不满增加,群众诉求表达方式激烈。 • 民众怨言和社会不满增加。一些失意群体包括失业工人、失地农民、农民工、被拆迁居民、离退休干部、底层知识分子、退伍复员军人、未就业大学生、新社会阶层等等。 • 一些群众就会采取极端方式宣泄不满、表达利益诉求。近年来,采用自杀、自焚等激烈方式维权数量增加。 • 中国社科院2010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到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群体性事件分类比例:农民维权35%,工人维权30%,市民维权15%,社会纠纷10%,社会泄愤5%,聚众犯罪5%。 • 信访部门认为:信访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

  24. 四、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的根本措施 • (一)加强人格修养,正确认识权力。 • 加强人格修养。共产党人干事业,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当官不想发财为做事。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人最后身败名裂。 • 正确认识权力。要时刻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为民不遗余力求满意。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命运,只求人民满意。 •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办事不图回报图功效。为民办事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个人不应当指望得到什么物质的报偿。

  25. (二)站稳群众立场,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二)站稳群众立场,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 古代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些封建士大夫们尚且能以关心老百姓疾苦为己任,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扎实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26. (三)培养群众感情,端正对群众态度。 • 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孔繁森有一句名言:“爱的崇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 • 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 感情是相互的,您真心待群众,群众就会真心待你。 • 时刻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百姓的需求第一选择,以群众富裕为第一目标,以群众难题为第一抓手,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 • 群众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群众的工作就是我的工作。 • 接待信访,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 • 实践接触:要做到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实打实”,不说虚话,不做虚事。

  27. 深入群众,实践接触 • 当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为了寻找阿里地区的发展优势,这个有30.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有106个乡,他一年就跑了98个。 • 孔繁森的实践进一步说明,贯彻群众路线与坚持党的宗旨密不可分,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尊重实践、调查研究。

  28. (四)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 党的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 云南孟连 “农民服务站”实践,搭建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服务有保障”,实现“证件村里办、小病村里医、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里询、问题村里解”的目标。

  29. (五)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五)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 学会运用群众化的语言与群众沟通的技巧。 • 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 注重培养和造就群众工作者。 • 善于运用“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的方法,变“怨民”为“爱民”。将抱怨群众转为自省工作作风,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细致一些,将群众困难解决得更彻底一些。要知民情,察民怨,解民忧,助民富。 • 培养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习惯。领导干部要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带头“上线”和“触网”,通过在线聊天室、网络直播室、专线电话、博客、微博等途径,就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在线回答,并形成在线处理群众诉求的制度。

  30. (六)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六)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 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包括党群沟通对话制度、维护群众利益制度、群众民主参与制度、干部经常性地深入群众制度等等。 • 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包括群众参与决策机制、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监督评价机制。胡长清曾说,当到他那一级的干部就没人管了,就象牛栏关猫,来去自由,结果,自由到刑场上去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