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防治.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 1 、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荒漠化就是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 的 土地退化 ,它是 气候 变异等自然 因素 与 人类 过度的经济 活动 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 2 、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 - 阿尔金山 - 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Download Presentation

荒漠化的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 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

  3. 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 荒漠化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 2、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5.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6.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 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 小部分 长城以北

  7.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8. (2)气候特征 ——干旱 A B C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特征?

  9. A B C ?洋湿润气流 ?洋湿润气流

  10. 请大家阅读课本P20 图2.2思考题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11. A B C 降水量逐渐减少

  12. 请大家阅读课本P20 图2.2思考题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荒漠化的程度越强。原因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13. 阅读图2.3回答思考题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14. 降水量最多的是在几千米? 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坡〉南坡 北坡属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

  15. 阅读图2.3回答思考题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绿洲主要分布于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 原因: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而成的河流,以及盆地的地形。 北坡绿洲的降水比南坡绿洲降水多。 原因:北坡是迎风坡。

  16. 3、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7.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 -----潜在因素 物理风化 和风力作 用强,多 戈壁和沙漠 基本条件 平地多 沙质沉 积物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物质因素 动力因素 干旱 的气候

  18. 加剧 降水的变率大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少 出现异常 荒漠化 多 抑制 (2)气候异常与荒漠化 ——主要自然因素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19.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0. 过度樵采 为了增 加收入 人口激增 燃料需求多 无节制采掘药材发菜 樵采天然植被 破坏固沙植物 加速荒漠化 严重破坏草场 过度樵采

  21.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 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 之一。

  22.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23.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草场载蓄 量降低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土地 沙化 超载 放牧

  24. 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 荒漠化 过度开垦 沙区边缘 a.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本身存在荒漠化的威胁 缺少防护林 土壤易受风蚀,肥力逐年下降

  25. 盲目开垦 次生盐碱化 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荒漠化 b.绿洲地区 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的气候 人口的压力

  26. 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 强烈的蒸发作用 土壤盐渍化 灌区放弃 阅读 灌溉与次生盐碱化 荒漠地区 外来引水 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

  27. 活动:P23 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 ℃,可想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8. 2、略 3、一是导致草场的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 4、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环境整治。

  29.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30. ①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绿洲水源枯竭;②战争;③瘟疫①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绿洲水源枯竭;②战争;③瘟疫 经历汉、唐、明、清 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 汉代以来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农牧界线向西北推进几十到几百千米 清代初年 大规模移民开垦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 荒漠化趋于严重

  31. 思考:P26 1、农牧界线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农牧界线向北推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以牧业活动为主时,对草原破坏程度差;当以农业活动为主时,把草原垦辟为耕地,极易遭成风力侵蚀,造成沙荒地。

  32. 思考:P26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地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

  33.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34. 1、荒漠化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预防潜在、扭转发展、恢复荒漠 (2)原则 坚持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治理重点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35. 2、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36.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37.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8.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封沙育草) (防沙林带) (防护林网)

  39.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40.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41.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42.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43.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利用风能、太阳能

  44.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

  45.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防治荒漠化试验推广站,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2)我国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46.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47.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 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