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三、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进展

三、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进展. 1. 省市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2011 年 10 月,李明厅长、李建副厅长带队调研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达成开展省市合作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的意向。 2011 年 11 月,签署 《 省市合作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框架协议 》 ,通过省市共建,力争将池州市逐步建设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样板 。. 池州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以池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为契机,高起点开展池州绿色生态示范建设。 力争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样板。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进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进展

  2. 1.省市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 2011年10月,李明厅长、李建副厅长带队调研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达成开展省市合作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的意向。 • 2011年11月,签署《省市合作共建池州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框架协议 》,通过省市共建,力争将池州市逐步建设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样板。

  3. 池州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 以池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为契机,高起点开展池州绿色生态示范建设。 • 力争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样板。 • 12年,池州市滨湖新区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

  4. 2012年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5. 池州天堂湖新区 合肥滨湖新区 宁国港口生态园区 芜湖城东新区

  6. 13年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名单

  7. 五、绿色建筑技术及评价标识

  8. 重视绿色建筑的前期的策划和规划 做好技术方案的集成,体现方案的先进性、地域性和适用性 重 点 工 作 在设计中体现各专业的有效沟通与配合 全面了解、综合运用现有绿色技术、产品 提高运行阶段的效率

  9. 《绿色建筑基本要求》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 建筑功能需求 地理环境特点 节能环保理念引导绿色建筑建设

  10.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 节材与材料资源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11.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建筑场地 绿化 节地 交通 降低环境负荷 其它

  1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 1)建筑场地 • 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 • 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 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13.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 2)节地 • 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 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 • 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14.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 3)降低环境负荷 • 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 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 • 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 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 • 采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15.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 4)绿化 • 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 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 • 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