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 ( 1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2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果现在再不 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 邓小平 · 1978-12.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是 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

  3.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 现实原因: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导致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4.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履十分艰难!”

  5.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穷则变,变则通 •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周曰礼 :万里下去调查。到一个农民家里,遇见一个老头,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坐在稻草堆上。旁边生产队队长向老头子介绍,这是省委的万书记来看你了。老头一听万书记来了,一下站起来,身上一丝不挂。万里当时很奇怪:“你们两个小姑娘怎么也待在家里啊?”生产队长讲她们也没有裤子穿。 吴象: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万里感觉到我们就连这样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我们有愧。我们现在一些干部把老百姓都忘了,过去,山区的老百姓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现在,老百姓还这样艰苦,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6. 周曰礼 :农民呢,在下地的时候爱干不干的,实际上是一种怠工,我跟万里同志讲,农民的消极怠工情绪很厉害。他说要拿出80%的精力来抓农业。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农民缺乏自主权,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 改革方向: 实行责、权、利统一,给予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7.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周曰礼 :据专门去调查的同志讲,这个事情是有,是在一个纸烟盒上反面写的,小岗穷得连这样一张纸也拿不出来,这表明农民的穷苦到了什么程度!这时候万里还不知道,也没有人给他汇报有这么一个小岗。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特点: 农民为温饱自发改革 自发的改革得到中央肯定,改革扩展到全国 吴象:1980年发生了包产到户的全国大辩论,吵得很厉害。5月31日,邓小平发表了一个讲话,肯定了肥西、凤阳这两个地方包产到户的做法,认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不解放。这当然是一个最大的支持。 1981年12月间,在胡耀邦的提议下,万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1982年1月,1号文件发布,它给包产到户上了社会主义的“户口”。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8. 华西村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中国第一村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9. 2、作用: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深入: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0. 材料一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要听北京的。 材料二 上海柴油机厂原来加工质量差,废品率达5%,当年头4个月报废损失折3.8万元,可供小组人员发一年半工资;而在进行内部整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废品率逐月下降,加上产量提高,同样4个月至少挣回了3.8万元,企业却无权给职工发一分钱奖励。职工抱怨:“浪费可以,节约无奖。” 材料三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11.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阶段 项目 措施 作用 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政策调整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P87

  12. 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8家公司入选《财富》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8家公司入选《财富》 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13. 北京市购表证 北京市自行车购买证 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 北京市学生购本证 北京衣箱购买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北京市肉票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过程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 (2)1993年全国人大——宪法保证 (3)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创新 (4)21世纪初——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3)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2、作用: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15. 真知灼见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①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④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⑤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取得显著效果后,再推广到城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在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效果,企业增强了活力,经济迅速发展。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进入制度创新阶段,直至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