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237 Views
民法. 首先,確認民法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 公法還是私法? 普通法還是特別法? 民法就是規定我們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情,例如,人的出生、死亡、買文具、搭公車、住房子、家庭生活及財產繼承等事項。 公 — 契約自由原則 序 良 俗 誠 信 — 物權法定主義. 民法中的主要概念. 年齡─無行為能力人(七歲以下) 限制行為能力人(七歲以上至未成年) 完全行為能力人(成年或未成年已結婚) 意思表示(真意、錯誤、詐欺) 時間. 刑法.
E N D
民法 • 首先,確認民法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 公法還是私法? 普通法還是特別法? • 民法就是規定我們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情,例如,人的出生、死亡、買文具、搭公車、住房子、家庭生活及財產繼承等事項。 • 公 —契約自由原則序良俗誠信 —物權法定主義
民法中的主要概念 • 年齡─無行為能力人(七歲以下) 限制行為能力人(七歲以上至未成年) 完全行為能力人(成年或未成年已結婚) • 意思表示(真意、錯誤、詐欺) • 時間
刑法 刑法就是規定什麼行為構成犯罪,犯罪以後應如何處罰的法律,是用來保護好人的。但如果刑法沒有規定的,除有其他法律規定外,不能算犯罪,因此一個人的行為,就算很過份或不正當,如果沒有處罰的法律規定,也不能隨便加以處罰,而且,法律如果規定一個人犯某罪,只能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就不可以判處超過五年的徒刑,例如,王大雄偷別人家的果西第一次就被抓到,法院只能判他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能判他到監牢裡關七年,所以說,刑法也是保護壞人的,套用一句法律術語就是「罪刑法定主義」,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保障人權」,一個人犯了什麼 罪,應該判什麼刑,法律規定的清清楚楚,因此也有人說,刑法是「人權的保障書」。
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則 法律必須公布,人民才知道去遵守,沒有法律的規定就不能處罰,因此在法律公布前,人民並無受約束或遵守的義務,人民所為的行為自然不能加以處罰,否則本來合法的行為,法律施行後卻變成違法的行為,人民將無所適從,也會損傷法律的威信,換句話說,法律只適用於法律實施以後所發生的事項,我們稱它為「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則」。
行政法 行政法規都是規定國家與人民間的權利義務事項,如果沒有這些行政法規的制定,政府機關很可能會侵害到人民的權利,我們稱之為政府的「依法行政」。但政府機關的主要職責在於創造人民的福利,所以,行政機關行使國家的行政權,不但一方面須受到法規的拘束,另一方面也要能適應千變萬化的複雜社會,以創造人民的福祉,所以在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範圍內,要給予適當的自行決定 的範圍,稱為行政權的「自由裁量」。
「依法行政」的意涵 一、主觀的意涵(一)行政機關組織健全、權責明確 (二)公務人員守法盡責 二、客觀的意涵(一)周詳的行政法規: (二)健全的行政救濟制度 主觀與客觀的「兩意」涵都具備後,加上行政機關尊重法律的「誠心」,司法機關實現法律的「決心」與人民守法守紀後對於司法的「信心」,此「三心兩意」就可以創造出一個以法為治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