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欢迎您参加 实用查经法课程 ( 7 ) 盛依京

欢迎您参加 实用查经法课程 ( 7 ) 盛依京. 第五课作业情况. 这次有 14 位同学准时上交作业, 大家都做得不错,评选标准从严了一点, 这次以下 4 位同学本次获得 优秀作业奖 ! 朱交交、周岚、杨建芳、周卢森. 第六课作业回顾. 1 、约翰福音 3 : 14-15“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问:“摩西举蛇”是什么意思?“人子”是什么意思?指谁? “ 摩西举蛇 ”与信主得永生有什么关系? 【 提示:运用上下文原则和历史文化背景原则,并阅读民数记 21 章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欢迎您参加 实用查经法课程 ( 7 ) 盛依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欢迎您参加实用查经法课程(7)盛依京

  2. 第五课作业情况 这次有14位同学准时上交作业, 大家都做得不错,评选标准从严了一点, 这次以下4位同学本次获得 优秀作业奖 ! 朱交交、周岚、杨建芳、周卢森

  3. 第六课作业回顾 1、约翰福音3:14-15“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问:“摩西举蛇”是什么意思?“人子”是什么意思?指谁? “摩西举蛇”与信主得永生有什么关系? 【提示:运用上下文原则和历史文化背景原则,并阅读民数记21章】 2、在你平时的读经中,是否也留意到圣经中的一些带修辞手法的经句?请摘录3-4节,并注明一下是属于什么修辞。

  4. 班 训 “你(我)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提摩太后书2:15 “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我)里面实在是完全的。” ——约翰壹书2:5

  5. 第八课 经文解释(3)大 纲 二、解 释 4、勤发问题 5、逐题解答 6、找出主题 第一部分 文法解经的原则(续) 4、普通文体的研究 (1)叙事文 (2)论述文 (3)诗歌 5、特殊文体的研究 (1)启示文学 (2)比喻(寓言故事) (3)预表 (4)预言 第二部分 归纳式查经第六步 找出主题

  6. 圣经中的文体 圣经中的文体主要有: 1、叙事文(创世记、出埃及记、民数记、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约拿书、新约四福音书、使徒行传); 2、论述文(摩西五经中的律法条例、先知书、箴言、传道书、新约书信); 3、诗歌(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耶利米哀歌) 4、启示文学(启示录); 5、比喻(寓言故事)、预表、预言 这些是分散在各处的“小文体”。 特殊文体, 常需要寓意解释

  7. 4、普通文体的研究——叙事文的解释 1、叙事文: 叙事文当然是以故事形式出现;但圣经中的叙事体最终的目的,是借着叙述圣经人物的故事、疑难及境况,传达信息。 圣经中的叙事文不单是讲人物故事,第一要紧的乃是它讲上帝在这些人物身上和透过他们所做的事,上帝才是故事里的主角和英雄人物。所以当我们读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大卫等人物生平时,不单单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功课,更要透过上帝在他们的身上所做的,认识上帝、认识上帝的法则、明白上帝的旨意,才是最要紧的。

  8. 4、普通文体的研究——叙事文的解释 叙事文记载了好的榜样需要我们学习,有反面的例子要我们受警戒;但要记得一件事,榜样不同于命令,命令是要绝对遵行的,但榜样却是常常有其独特的使命和环境,神并非要我们完全一样按着去行,学习的重点是榜样人物的内在品格和属灵追求。 如:圣经记载以利亚与巴力的四百五十位先知决斗于黑门山巅,并不是为叫你我要跟和尚、道士去武当山斗法。而是效法以利亚的信心、勇气和对神的忠心和顺服。 圣经所记载的榜样是否要仿效,要看圣经是否还有另外类似行动的榜样(不同环境中),以及是否有同类的教导、命令等。如:安提阿教会捐钱供给饥荒中的犹太弟兄们(使徒行传11:27-30)。

  9. 4、普通文体的研究——叙事文的解释 叙事文中有很多更仅仅是记载而已,并不是直接的教导或命令,如: 基甸是信心的榜样人物,他的“羊毛测试法”(参看士师记6:37,39) 让我们很难忘,我们能不能在寻求明白神旨意的时候,也学他把羊毛放在禾场上试试耶和华?【圣经要我们学习的是他带领300人,藉信靠顺服神得胜千万敌人的信心。】 徒8:39记载腓利传福音给埃提阿伯的太监并为他受洗后“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腓利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被主的灵提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经历?或者是否可以认为被主的灵提去才是顺服圣灵、事奉蒙福的证据? 徒9:43记载彼得外出做工时“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是否教导我们要按照圣经中属灵前辈的榜样,外出讲道、传福音时不可住旅馆而一定要住弟兄姐妹家里?

  10. 4、普通文体的研究——论述文的解释 2、论述文: 论述文的研读是要透过字词、文法、结构找出论述重点,并要发现各重点之关系,有时候在分析上较难,但一旦发现出论述重点,真理直接浮现,所以在应用上较容易。 论述文常常产生神学、教义,也是我们遵行神命令的主要依据。 解释的时候,除了上两课已经讲过的“三大原则”外,论述文的解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要分辨该段圣经里什么是核心信息,什么是次要和附带的信息。一方面,这可以保证福音不会因为文化的相对性或宗教的风俗习惯以至于沦为律法规条,另一方面,也不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文化,将福音改头换面。譬如,人类的堕落、借着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人从堕落中得拯救、基督的再来等信息是福音的核心,其他如教会治理的模式、传福音的方式、女人蒙头、方言问题、受洗方式等则是次要的。

  11. 4、普通文体的研究——论述文的解释 (2)我们也要分辨什么是新约里视为道德性的,什么不是。 道德性的东西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圈子里都是一样的,如下面两处经文中所列举的罪项: 罗1:28-31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 神,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 林前6:9-10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 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国。” 至于食物的问题、洗脚、妇女蒙头、妇女不准讲道和在会中发言、守单身(尤其传道人)、聚会时间等,并不是道德性的,在不同文化场合、不同时代环境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2.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3、诗歌: 旧约希伯来诗歌是犹太人在历史和生活中的诗歌颂词(hymns and songs),多含有强烈的希伯来民族色彩。诗歌体裁约占了旧约三分一篇幅,可见希伯来人是喜爱诗歌的民族。 希伯来诗歌的特点是“神本主义”(God-centered),即内容是以神为本,以神为中心。其主题和对象是耶和华上帝。与中国或其他民族的“人本主义”诗歌不同。 一般旧约的诗歌书包括: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及雅歌,也可称为“诗歌智慧书”,如果把耶利米哀歌也算入内(体裁上是诗歌,内容上属于先知书),那就是六卷。 另外,旧约其他三十三卷书散布着许多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诗句或短歌。例如在五经与历史书中有许多训诲诗,在先知书则有许多是预言性的诗歌等。

  13.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旧约诗歌分为四大种类: 1. 抒情诗(Lyric):这是情感的诗歌,是作者的遭遇与经历的感情流露,包括对上帝的祷告、赞美、呼求、对人生与世事之感怀与慨叹等,诗篇和传道书多属于这一类。 2. 格言诗(Proverbial):这是句子精炼的诗歌,句句富有教诲,发人深省,字字扣人心弦,叫人警惕。箴言就是这一类的书卷。 3. 挽歌诗(Lamentative):这是富于默想,而又以悲伤哀哭为主题的诗歌。耶利米哀歌为这一类诗歌。 4. 戏剧诗(Dramatic):这是以戏剧形式写成的诗歌。约伯记和雅歌多属于这一类。

  14.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解释诗歌要注意其丰富的修辞。由于诗歌注重意境和感情,所以常会用较夸张的笔法来形容,或用比喻,甚至用人格化的方式去描写神和事物。例如: 诗6:6“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 这是一种夸张的笔法; 诗31:3诗人称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这是比喻说法,用来形容神的保障; 此外,在诗98:1“耶和华的右手和圣臂施行救恩。”难道神真的是有右手、有手臂吗?神是个灵,并非有形体,这种说法是把神人格化,用人来比喻和描述,以“右手”和“圣臂”代表他的能力,同样第8节说:“愿大水拍手,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都是以拟人的说法来表达欢呼喜悦的情景。

  15.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叙事文重点在真实记录事实,论述文重点在阐述观点,而诗篇的重点是表达情感。 所以在解释诗篇时要注意,不宜过于注重在字面上去分析含义,而是要找出这些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既然诗歌注重的是在表达作者的感情,因此读诗歌时便不能单单用头脑的知识去分析,而要用心灵、感情去领会,才能真实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念—— 例如诗篇中有一些类似“咒诅”的话语:“愿他们的住处变为荒场,愿他们的帐棚无人居住。……愿他们从生命册上被涂抹,不得记录在义人之中。”(诗篇69:25、28) 这是当诗人心中有苦闷、愤怒或者遭人误会与被人陷害、逼迫之时,来到上帝的面前很诚实地向他倾诉,把怨恨、苦闷、冤屈等不良情绪交在上帝的手中。向上帝倾诉的精神就是把自身的主权交给上帝,自己不去寻私仇,一切由上帝来为我们解决与审断。

  16.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箴言、约伯记等智慧书的重点则是在讨论处事之道和对人生的体验,通常都以格言的方式表达。智慧书与旧约其他的书卷有关连,在始祖犯罪时,女人就是误以为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就可以得着智慧,结果却失去了真正的智慧。摩西时代神赐律法给以色列民,目的就是要使他的子民在万族万民面前,成为有智慧的民族(参申4:5~6)。智慧不单单是指头脑的知识和聪明,而是与整个人的品格、属灵状况有关,要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关键乃在于敬畏神——“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进而才能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智慧书的重点。

  17. 4、普通文体的研究——诗歌的解释 解释时要注意的是,诗歌和智慧书主要表达个人的经历和神对我们处世的训诲和要求,不宜从中归纳出教义性的结论。 比如:诗篇二十三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不能因此得出结论:基督徒一定不会遇到缺乏的困境,或者说属灵的人、有信心的是必蒙神赐福富足的生活。这句话是表达作者大卫对神的感恩和信靠之情。 小测验: 箴言30:17“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 这节圣经是否在讲述神设定的一个律:戏笑、藐视父母亲的人,他们的眼睛将被鸟吃掉!还是有其他怎样的含义? 本节经文的目的:教导我们应当孝敬父母

  18. 5、特殊文体的研究 启示文学、寓言、预言、预表等文体不同于普通的文体,常常不能直接按字面通常的意思来解释,而需要用灵意/寓意来解释,不过这仍然属于“字义释经法” 的范畴,因为我们须通过“观察”的步骤,先确定某段经文确实为上述的特殊文体,然后进行“特殊文体特殊解释”,但仍需要遵行正确原则,而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和私意,随便赋予形形色色的灵意或寓意。

  19. 5、特殊文体的研究——启示文学 (1)什么是启示文学?(Acocalypse) 启示文学这种文体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流行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群体。作者以论述“主的日子”、“最后的审判”、“世界末日”、“弥赛亚的拯救”等神学命题的形式,用异像、比喻、启示、隐喻等创作手法,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发民族感情和宗教信仰,鼓舞同胞为反对民族压迫与宗教压迫而斗争。为了提高作品的权威性,作者常常假托古代先知先贤的名义宣布上帝的启示,故称启示文学或文体。 但用这种启示文学写作,不是这些人文作者的专利,上帝也用他的仆人以这种文体来表达其信息,如但以理书(后半部分)、启示录等。由于启示文体所用的语言是预言的、象征性的,解释起来真是困难重重。

  20. 5、特殊文体的研究——启示文学 (2)圣经里的象征(Symbolism) 什么是象征?人的本性总是喜欢用具体的实物来代表抽象的东西,因为借着可见的图片或形象表达一种观念,比单靠解释、说明更加有力。希伯来文圣经有各种象征物,如羔羊、狮子、鸽子等。这些象征物在不同的文化底下,代表不同的观念和形象。要解释圣经里象征物的含义,实在不容易,因为我们没有一本希伯来人的“象征手册”。我们只能遵循一些原则: 圣经已经解释的那些象征乃是进一步研究其他象征的基础。从但以理书中的巨兽代表邪恶的政治领袖或霸权强国,我们可以推断启示录里的巨兽也应该有类似的含义。 试着找一找启示录中出现的象征物

  21. 5、特殊文体的研究——启示文学 圣经没有明确解释的象征,我们需要注意: a. 彻底地研究上下文。按照整段经文上下文,常常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 b. 使用经文汇编,看看同一个词在其他地方出现时的用法含义,这样通常可以给我们一些线索。 c. 有时象征物本身的特征就是了解其含义的一种线索,如狮子凶暴,狐狸狡猾,羔羊驯良,鸽子和平,但是,有时我们会按照我们的文化背景来了解它,并非作者的意图,这是我们须避免的。 d. 有时从闪族文化所作的研究里,也可以显明某些象征物的意义。 e. 要注意象征物的多重含义。圣经里的象征物有时不是只有一个固定的含义,譬如,狮子有时是基督的象征(启5:5,犹大支派的狮子,象征基督的威严和王权),但在另外一处经文却是象征撒但(以狮子的凶暴来象征)(彼前5:8)。另外,同一个本体也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象征物,如:基督可用羔羊、狮子、白马上的骑士等作象征;圣灵可用风、水、剑、鸽子等作象征。

  22. 5、特殊文体的研究——启示文学 圣经中的数字有其基本的象征意义。譬如,“七”是最常用的、代表“多”、“完全” ,如:饶恕七十个七次(太18:22),“一千”是象征无限量的数字;但更重要的是,不可滥用圣经中数目字的涵义,要根据文体和上下文。 金是贵重的金属,它代表最高级、最圣洁,常象征神性;银子是旧约时代普遍用来作交易的媒介,所以用来作赎罪的钱,也是银子,银子就代表救赎;又因为铜用来作铜祭坛,基督的脚像精炼的铜(启1:15),在旷野中举起铜蛇,都是指向审判,所以铜所象征的意义一般是审判。但金属的象征意义也曾引起相当多的争议。 颜色的象征意义更难一概而论,一般来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可以代表属天的、神圣的;紫色通常是国王和大祭司所穿用,常象征王权;红色代表献祭;白色代表纯洁等。

  23.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在四福音书中,主耶稣常常讲故事、讲寓言来教导真理,中文圣经将这类寓言故事(parable)翻译成“比喻”,我们常常会看到圣经上记着“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这里的“比喻”其实是寓言或故事,不是之前我们讲解过的比喻修辞,这是我们需要分辨清楚的。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借着生活的经历或故事来说明一项真理。 从字源学上来说,比喻、寓言故事(parable)一词的定义是“并排”即“将一件事物放在另外一件事物之旁边”的意思,因为寓言是通过事物之间相同点的类比来显明真理。

  24.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解释比喻(故事)的要点:   解释的时候必须根据它的上下文抓住主题,一般情况下,在比喻的前后,圣经作者或比喻的讲述者会附加引言或结论,从中我们可以把握比喻解释的中心意义,免得天马行空迷失在私意中。   一般情况下,一个比喻都是为强调一项中心真理,要留心比喻的重点,从大处着眼;细节往往只是起到背景或装饰作用,不宜把装饰用的枝节解释成带有特别含义的教导。

  25.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圣经中有好几类比喻故事的形式: 第一类:   取材于实际的生活中经常发生、顺理成章的事,来作类比和教导,所以一讲大家都能明白含义。常用现在时态来讲述,故事的内容按实义解释,故事的意义显明出一项中心的真理。举例: “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路加福音11:11-13 请问:这段圣经拿什么事来作比喻?要显明的一项真理是什么? 比喻中的父亲、儿子、饼、石头、鱼、蛇、鸡蛋、石头等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个比喻是否也是教导人爱孩子就应该有求必应?

  26.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人间的父亲因为爱自己的孩子,都会把好东西给孩子,而不会故意给他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作弄他,这段圣经是拿这件常见易懂的事来作比喻。 这个寓言要显明的一项真理是:上帝是我们的天父,他更爱我们、更有能力和智慧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圣灵是与我们最宝贵的属灵礼物、生命的礼物。 至于比喻中的父亲、儿子、饼、石头、鱼、蛇、鸡蛋、石头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也不应该去作灵意或寓意的解释,这是解释这一类寓言时要注意的。 另外,我们也不能从这个比喻中得出“父亲爱孩子就应该有求必应”的结论,因为从上下文可以看出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用意只是告诉我们一项真理:上帝非常爱我们,所以将赐给我们宝贵的圣灵。

  27.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第二类:   取材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但不一定是真的发生过的事,可能完全是编出来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合乎情理和逻辑的,所以大家都能明白故事的含义。故事的内容也是要按实义解释,故事的意义显明出一项中心的真理。故事中的角色、事物没有寓意。 举例:   请翻看路加福音10:25-37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 请问: 这段圣经拿什么事来作比喻?要显明的一项真理是什么? 比喻中的那个可怜人、耶路撒冷、耶利哥、强盗、祭司、利未人、好撒玛利亚人、油、酒、店和店主等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个比喻是否也是教导我们旧约的律法不能救人的真理?

  28.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有人对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是这样解释的: “有一个人”——指亚当; “耶路撒冷”——是天上平安的城,是亚当堕落的地方; “耶利哥”——月亮,象征亚当不可免的死亡; “强盗(复数)”——魔鬼和它的差役; “剥去他的衣服”——夺取他的永生; “打个半死”——亚当肉身虽然活着,但灵性却死了; “祭司和利未人”——旧约的祭司制度和职事; “撒玛利亚人”——基督耶稣; “包裹他的伤处”——管制罪恶的力量; “油”——盼望所带来的安慰;“酒”——勤奋工作的灵; “牲口”——基督的道成肉身;“店”——教会; “第二天”——耶稣复活后;“二钱银子”——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店主”——保罗…… 这样解释对吗? 为什么? 结论是旧约的律法和祭祀不能救人。

  29.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上页是典型的误用寓意解经。其实,这段圣经是用一个外邦的好撒玛利亚人帮助了一个落难犹太人的故事,生动地显明一项真理:爱邻舍就是要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不分民族、国界。 至于比喻中的那个可怜人、耶路撒冷、耶利哥、强盗、祭司、利未人、好撒玛利亚人、油、酒、店和店主等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其实他们只是故事中的角色或背景,仅仅是为了把故事的意义讲明,所以我们不应该去作灵意或寓意的解释,尤其是“油、酒、店和店主等”这些细节只具有衬托的作用。这是解释这一类寓言故事时要注意的。 另外,我们也不能从这个比喻中得出“旧约的律法不能救人”的教义——尽管这句话没有错,但从上下文可以看出耶稣讲这个比喻的时候没有这个用意,我们不要添加私意进去。

  30.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第三类:   这类比喻故事中的人物、事物、事件含有寓意或灵意,如果不明白讲述者的意图,听的人常常不容易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留心寓言故事讲述者的解释或者圣经作者的评语。 整个故事也是为了显明出一项中心的真理。 举例: 马太福音13:3-8 【撒种的比喻】

  31.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马太福音13:3-8 他(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个比喻的主题是什么? “种子”和“田地”分别代表什么? “落在路旁”代表什么?“飞鸟”代表什么? “落在土浅石头地”代表什么?“日头晒”代表什么? “落在荆棘里”代表什么? “落在好土里的”代表什么?“结实”代表什么?

  32.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主耶稣在下文的18-23节亲自解释了这个比喻的含义: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所以可知本故事的主题是:主耶稣要我们预备好心田,接受神的道,并且在心中生根结实,得着永生的福分。

  33. 5、特殊文体的研究——比喻 可知其中的: “种子”代表神的道, “田地”代表人的心田; “落在路旁”代表“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 “飞鸟”代表恶者撒旦; “落在土浅石头地”代表肤浅地相信; “日头晒”代表患难; “落在荆棘里”代表“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 “落在好土里的”代表听道明白,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参看路8:15) “结实”代表因真实的信心以致得救,其他“三种心田”是没有真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最终没有永生的果效。

  34.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预表的文体是圣经独有的,是其他文学著作所没有的,因为圣经是神的默示,神又是掌管历史的主宰,他可以在千百年前预备某人、某事、某物并默示圣经作者写下来,用作预指后来要发生的事情。 基督教对预表的解释有两大派别: 1、预指法 2、历史类同法

  35.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1)预指法 认为“预表”是旧约的事件、制度、物件或人物,因着神预先订下的设计,使其在发生的时候,就不仅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而且更指向将来新约中另外一项事件、制度、物件或人物。 支持预指法的圣经学者指出,预表与预言属同一类,须有神预先安置的因素在内。他们强调除非新约圣经明显地指出旧约中某人、事、物是预表,解经者不可随意用预表法去解释。 这一派的观点比较保守,预表的范围比较狭窄,但是比较安全,可以避免解经之人的想像力像脱缰之马,太过随意奔驰,以致偏离圣经的原意太远了 。 预指法从圣经中找到的预表仅十几处,如下:

  36.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 亚当是基督的预表(创2:7;罗5:14,林前15:20-22,45-49) • 麦基洗德是基督作新约大祭司的预表(创14:17-24;来7:3) • 逾越节被杀的羔羊是基督赎罪工作的预表(出12:1-14;约1:29,林前5:7) • 神在旷野所赐的吗哪是基督作生命之粮的预表(出16:13-35;约6:31-35,48-51) • 会幕是基督与人同在的预表(出25-30章,36-40章;约1:14) • 会幕是基督在天上圣所作大祭司的预表(出25-30章,36-40章;来8:1-5)

  37.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 在圣殿中事奉的大祭司是基督的预表(来4:14-16,9:11-12,24-28) • 旧约献祭的制度是基督替人赎罪的预表(来8:10) • 旷野中出水的磐石预表基督(民20:10-13;林前10:4) • 摩西在旷野所举的铜蛇是基督钉十字架的预表(民21:4-9;约3:14-15) • ⑾圣殿的幔子(裂开,通向至圣所的路就通了)预表基督藉着死引领人到神面前(利16:1-2;太27:51,来10:20)

  38.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对照原文和各种译本,我们可以发现“预表”的意思基本是如下: 预像(原文Typos)、副本、模型( a pattern of)、 影像(原文Antitypon) 、a copy(复印件) and shadow(影子) 最传神的、最直观的说法: 预表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如同“模型”与真品的关系—— 旧约的人、事、物不过是“模型”,因为与新约中将出现的“真品”有某些方面类同的地方,但不是“真品”本身。 高尔夫汽车模型 想一想:“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耶稣)的预像。”罗5:14 在这个预表中,亚当与耶稣之间有什么类同的地方? 都是族类中的第一个

  39.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预表的目的:当新约的“真品”来到,我们可以如同看见预言应验时那样说“正是要应验经上说的……”。 预言是“预先说明”,预表是“预先表明”——先出现了、发生了。 正如大科学家牛顿所说的:研究预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先知——预测未来,而是当预言发生的时候可以分辨出这是上帝预先所订的计划,它果然发生了! 预表也是一样,是为了印证“真品”,为“真品”作开路先锋,预备人心。 牛羊的祭 基督十架救赎

  40.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 (2)历史类同法 认为预表是藉着回顾神救赎历史的事实而看见神前后一贯的作为。预表解释的目的正是找出神在不同的人物、事件、制度或事物之中神圣的类同。 根据此法,不单有神预先设计、指定的预表,也有意义类同的预表,即不一定很明确是神预先指定的,但从内容、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看,旧约中的某些人、事、物等与新约中出现的有很多类同点,就可以把它看作是预表。 所以这种预表的解释范围就比较宽泛,不仅局限与上述“预指法”所界定的十几项,比如常见的“挪亚方舟作基督救赎的预表”(见下页),其实我们称它们为“经文类比”可能更合适。 总之,解释预表时一定要存谦卑的心。新约明确指明的预表,我们可以放心作为预表解释。否则,就应该谨慎小心,尽量按上下文原则解释即可。

  41.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表?经文类比!

  42.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预言的解释:没有比预言和启示文学的文体更难解释了,但只要我们看看先知预言和启示文学在新旧约圣经所占的篇幅——四卷大先知书,十二卷小先知书,启示录,我们实在不能因为它们艰涩难懂,就弃之不加以学习其解释方法。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 “预言”在圣经中的含义,“预言”这个字是最被人误解的。“预言”的希腊文是propheteia,由pro “出”(forth) 和 phemi “说”(to speak) 两字合成的,原意就是“说出”。在旧约的七十士译本用这个字是指先知代替上帝说出信息;预言的希伯来文是 naba ,指的是真先知在圣灵的引导下遵命传说上帝的话语(王上二十二:8,结三十七:10),这是他们不能推托的;预言的另一个希伯来文是Massa,可作“重担”解,表明是沉重的信息,常是关乎上帝对人的罪提出责备、警戒,以及宣布震怒降罚的警告。

  43.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例如:赛13:1,22:1,耶23:33等,因为罪恶是招致上帝震怒刑罚的原因。所以面对上帝威厉的信息,先知们没有心情推年算月,看风望云的戏耍,先知最关注的是当前的事,要求以色列民悔改、对上帝忠诚;他的预言时常是有条件性,事情如何发展就看听者对上帝的警告作出怎样的反应。 除了警告,在旧约的预言里确实有许多关于未来的成分,如约拿和那鸿对尼尼微说的预言(鸿2:13)、以赛亚书中的弥赛亚信息等(赛9:1-6,11:1-9,52:13-53:12),这些未来成分大部分是关乎以色列、犹大和邻近国家最近的将来,或者是关于救主弥赛亚来临等重大事件的预言。 总的来说,传说预言的先知绝对不是预卜未来的江湖术士,也不是等同于“能知过去未来”的人;他们绝对没以“灵智”自得,只知自己是一个被上帝呼召的人,职分就是呼召人悔改归神,攻击社会的罪恶,也批评当时的迂腐宗教领袖,以及人拜偶像假神的活动,上帝也保守他的话语得以成就。

  44.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解释预言文体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它的历史背景: 大部分的先知预言都是集中在主前760年至460年这三百年间。这段时间是以色列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北国以色列经过了一场内战后,终于正式的脱离南国犹大。先知何西亚和阿摩司在主前760 - 755年开始了他们对北国以色列离教背道的警告。在主前722年,北国就因亚述帝国的侵入而沦陷。上帝随着兴起一系列的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约珥、弥迦、拿鸿、哈巴谷、西番雅等对南国犹大发出警告,不久南国也受到巴比伦帝国的入侵,在主前586 年亡国。之后,先知以西结、但以理、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上场,宣告上帝要复兴他的子民。在主前538年,他们从巴比伦回归,重建圣殿和圣城。 所以我们要熟悉这段历史,可以通过阅读旧约的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尼希米记、以斯拉记等。另外,可以参考一些工具书,如圣经字典、释经书、圣经手册、圣经历史等,帮助我们的阅读。

  45.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不但我们要对南北国的整个历史有所了解,我们更要对每个预言的当前背景,如时间、听众、发生的事清楚明白。 譬如,何五:8 - 11 是论到以法莲和犹大的敌对关系。何西亚是以守望者的身份发出警报。这里提到三个地方,就是基比亚、拉玛和伯亚文;也提到三种警报。三个地方皆处于由耶路撒冷一直延伸入以法莲境的山脊路上,中间经过的正是便雅悯境。基比亚离耶路撒冷只有三里,拉玛是五里,伯亚文(即伯利恒)是十一里。何西亚是站在便雅悯以北对他说:“便雅悯呀,看你的后面,敌人要来了,从南向北推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叙利亚和以色列联盟攻打犹大之时,亚哈斯向亚述王求助,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率领大军沿着西岸南下,与犹大会合,然后挥军北上,直取以色列南部的城镇,这就是何西亚发出警告的原因了。

  46.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2、要注意预言的段落: 要分辨先知什么时候开始说预言,什么时候停止,有时候是不容易的:预言是一个接一个地被记载下来,虽然这些预言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说的。 譬如,阿摩司书第五章究竟是一个预言还是许多个预言?如果是一个预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主题?如1 - 3 节为以色列哀哭,5 - 6 节要寻求耶和华,7 - 13 节攻击社会的不公义等。如果不是一个预言,我们又要怎样解释每个小段?一般上,我们都是把第五章分成三个预言:1 - 3 节是哀歌,4 - 17 节是祝福和降祸,18 - 27 节是另一段降祸的警告。我们可以从一些好的圣经参考书里找到这样的分段。

  47.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3、要注意预言里诗歌的体裁: 几乎每本先知预言书都有希伯来诗歌的体裁。上一课已经讲过,对诗歌文体,我们就要注意它的用语大部分是修辞性和象征性的,所以不能按字义来解释,除非上下文是这样的支配。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譬如,著名的末世论经文,以赛亚书11章、35章、65章和66章,里面有谈到的豺狼、豹子、少壮狮子、熊、毒蛇、狮子等,这些是否真是指千禧年国度里的动物呢?还是仅仅是寓意,代表其实事物?

  48. 5、特殊文体的研究——预言 自学 4、要注意预言应验的问题: 哪段预言是否已经应验是不容易判断的。我们必须研究新约,看该段经文是否被引用,并且被视为已应验。也有些旧约中的预言,在旧约时代即已应验,例如创世记第十五章的预言,在创世记以后的经文中,以及出埃及记中应验了;以赛亚和耶利米关于被掳和归回的预言,在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已经应验。 如果预言未应验,我们要判断该预言是有关以色列?或弥赛亚?那些有关归回的预言,是指犹太人从巴比伦归回?还是指未来的时代?判断预言的地点、时间、文化和其有待应验的基本观念。 另外,有的预言的应验有多重性——可以多次应验,如先知们预见基督的两次降临,就如同从侧面看两座中间隔有低谷的山峰一样,他们看见山峰,却不见其中的低谷,时常将基督两次的降临混为一谈,如以赛亚书61:1-2 节便是例子;而从新约我们才发现基督第一次与第二次降临之间有时间的差距。

  49. 第二部分 找出经文主题 二、解 释 一、观 察 三、应 用 4、勤发问题 5、逐题解答 6、找出主题 1、细察事实 2、认清关系 3、注意结构 7、写下原则 8、列出细节 9、身体力行 可以分成两步: 一、重述 二、写出主题

  50. 一、重述 先组合与整理从“逐题解答”步骤中所得的结论,使各题的答案彼此能贯连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所查考经文整体性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能写下来更好。(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说明对经文仍有不明白的地方,或了解不够透彻。)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Mortimer Adler) 曾说:“你若不能摆脱作者的用词,证明只有作者的词句传达到你的脑海中,他的思想与知识仍没有被你所掌握。”——仅仅背下来是不够的! 前面所讲述的“观察”和“解释”过程,就是为了使我们明白所学的圣经真道,否则就如“种子落在路旁”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