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谏太宗十思 疏

谏太宗十思 疏.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 李国刚. 作者简介. 魏徵, (580-643), 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 , 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 人称“诤臣”的魏征. 李世民与魏徵.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鹞死怀中 —— 唐太宗的故事.

Download Presentation

谏太宗十思 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谏太宗十思疏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 李国刚

  2. 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

  3. 人称“诤臣”的魏征 李世民与魏徵

  4.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5.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6.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 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 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 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 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 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 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 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 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 再提了。”

  7.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 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 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 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 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 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 “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 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 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 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 了。”

  8.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 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 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 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 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 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 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 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 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 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9.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10. 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11.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12. “疏”,shū,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13.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者 必浚( )其泉源 虑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 )恶 文武并用,垂拱( )而治 zhǎng jùn yōng xié chù góng

  14. 课文分析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5.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动词,使……稳固 疏通 动词,主持,掌握

  16. 重点字词一: • 求:想要 • 之:用在主谓之间 • 长:高 • 固:使…稳固 • 根本:同义复词,根 • 欲:想要 • 浚:疏通 • 思:想要 • 积:厚积 • 而:连词,表转折 ,但 • 望:希望 • 固:稳固

  17. 重点字词一: • 厚:深厚 • 治:安定 • 当:主持,承担 • 而况:何况 • 重:形作名,重大职责,重任 • 居:处于 • 大:形作名,重要地位 • 崇:推崇 •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 休:美好,福祉 • 念:考虑

  18. 重点字词一: • 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 • 危:形作名,危难 • 以:相当于“而”,表并列 • 处:保持 • 厚:敦厚 • 胜:经得住,克服 • 斯:这,代词 • 以:相当于“而”,表转折

  19.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0. 1”闻”的对象是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留之远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上述句式有什么特点? 排比,且构成对仗工整 3,作者认为,人均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排比句 正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反

  22. 简析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3.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泉源 思国安 积德义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而况明哲 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 人君当重 居大 不念安危 奢俭 亦

  24. 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慎。 大 能够 深重 通“震”威吓 监督 苟且免于刑法 应该

  25. 重点字词二: • 凡百:所有的 • 承:承担 • 景:大 • 殷忧:深切的忧虑 • 而;连词,表递进

  26. 重点字词二: • 繁:多 • 能克:同义复词,能够 • 克:能够 •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地判断 • 其:那

  27. 重点字词二: • 而:连词,表并列 • 而:连词,表转折 • 竭:竭尽 • 以:连词,表修饰 • 既:已经,以后

  28. 重点字词二: • 以:相当于“而”,表并列 • 傲:傲视,轻视 • 则:那么 • 行路:路人 • 董:督责 • 震:威吓

  29. 重点字词二: • 苟:暂且 • 怀:缅怀 • 貌:名作状,表面上 • 宜:应当 • 深:深切 • 慎:警惕,戒慎

  30. 翻译: 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的人。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可以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1. 简析: • 1 .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2 .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2.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3. 善始繁 克终寡 取易 守难? 凡元首 承天命 殷忧 竭诚待下 得志 纵情傲物 吴越一体 骨肉行路 董以严刑 振以威怒 免不怀仁 恭不心服 虽 终 怨不大 畏惟人 载覆舟 宜深慎

  34. 凡百元首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普遍规律 殷忧: 竭诚待人 吴越为一体 得志; 纵情傲物 骨肉为行路 载舟 覆舟 所宜深慎

  35. 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36. 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引起喜好的东西 兴建 适可而止 虚 养 居于……之下 慎终 堵塞 蒙蔽 端正 奖赏不当 斥退奸恶小人 刑罚 因为 选拔 恩惠 撒播 职责

  37. 重点字词三: • 其:难道 • 忽:轻视,怠慢 • 诚:真的 • 可欲:想要的东西 • 则:就

  38. 重点字词三: • 以:用来 • 作:兴建,这里指兴建宫室 • 止:停止 • 安:使…安 • 危:充满危险

  39. 重点字词三: • 谦冲:谦虚 • 冲:谦虚 • 牧:约束,修养 • 惧:害怕 • 下:居于……之下

  40. 重点字词三: • 乐:以……为乐,娱乐 •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 以为:把……作为 • 度:限度 • 忧:担心

  41. 重点字词三: • 敬:慎 • 壅蔽:被堵塞、蒙蔽 • 虚:使……虚 • 下:指臣下的意见 • 想:担心

  42. 重点字词三: • 谗邪:说坏话的人 • 正:使……正 • 以:连词,而来 • 黜:排斥 • 恶:邪恶的人

  43. 重点字词三: • 思:考虑 • 因:因为 • 宏:扩大,弘扬 • 兹:此 • 简:选择

  44. 重点字词三: • 善:形作名,好的意义 • 播:散播 • 效:献出 • 驰:奔驰效劳 • 事:忧烦的事物

  45. 重点字词三: • 尽:尽情享受 • 豫:巡游 • 养:保养 • 鸣:使……鸣 • 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轻而易举

  46. 重点字词三: • 而:连词,表转折 • 劳:使……劳 • 苦:使……苦 • 代:代替 • 司:管理 • 役:役使,劳损 • 亏:毁坏,减损

  47. 翻译: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自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翻译: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自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48.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49. 简析: • 1 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骄傲(第3、4条) 戒奢侈 (第1、2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 2 做到“十思”的好处: •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50.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盈 乐盘游 忧懈怠 虑壅蔽 惧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戒奢侈 戒骄傲 垂拱而治 不必劳神苦思 戒纵欲 十思: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