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主讲人:英洪友. 第一节 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128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 按之痛 ,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一、基本概念. 结胸 : 病邪结聚于胸部与腹部,以胸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 —— 实证 藏结: 阴寒内结、虚实夹杂的病证,临床表现近似于结胸。 —— 虚实夹杂证. 二、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主讲人:英洪友

  2. 第一节 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 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3. 一、基本概念 • 结胸: 病邪结聚于胸部与腹部,以胸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实证 • 藏结: 阴寒内结、虚实夹杂的病证,临床表现近似于结胸。——虚实夹杂证

  4. 二、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1、脉象(借脉象论病机) • 结胸:(有力)寸脉浮,关脉沉——病邪由表入里,结聚人体中上部。 • 藏结:(无力)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中焦正气不足,寒邪结聚在里。 2、性质和部位 • 结胸:阳证,多见实热证,亦有寒实证。邪结于腑。 • 藏结:阴证,正虚邪实证,虚寒证与寒实证并见。邪结于藏。

  5. 二、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3、临床表现 相同点:胸腹部胀满疼痛。 不同点: • 结胸:发热;烦躁;便秘;不能食。 • 藏结:无热;安静;时时下利;饮食如故。 4、治法 • 结胸:攻下。 • 藏结:不可攻。(扶正祛邪并用)

  6. 第二节 结胸证治 • 痰热结胸 —— 大陷胸丸证 • 热实结胸 —— 大陷胸汤证 • 小结胸 —— 小陷胸汤证 • 寒实结胸 —— 白散

  7. 一、痰热结胸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斤,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8. 提要:1、比较结胸和痞证的成因 表证误下 病邪内陷 • “发于阳”(体质偏阳,有实邪) ——结胸 • “发于阴”(体质偏阴,无实邪) ——痞证

  9. 提要:2、大陷胸丸证 • 主症:结胸主症——胸腹部胀满疼痛 “如柔痉状”——项强,甚至抽搐、角弓反张,发热汗出,不恶寒 • 病机:痰热结聚胸膈(部位较高),经气不利 • 治法:逐水破结化痰 • 方药:大陷胸丸

  10. 提要:2、大陷胸丸证 • 大陷胸丸方组成与用法:    甘遂——攻逐水饮。    大黄、芒硝——泻下结聚    葶苈子、杏仁——逐水化痰(上焦)    白蜜——缓和药性,保护胃气 • 服法:煎丸顿服。甘遂用末。

  11. 二、结胸危重证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 脉浮大——脉证不符,邪盛正虚 • 烦躁——神志被扰,正不胜邪

  12. 三、热实结胸证治 134、太阳病,……医反下之,……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 注:表证误下,亦可发黄。 见症:但头汗出,小便不利

  13. 三、热实结胸证治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4. 提要:热实结胸——大陷胸汤证证治 • 主症: 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还可见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烦躁,头汗出等症状。 脉沉而紧。 • 病机:热邪与水饮等实邪严重结于胸腹腔

  15. 提要:热实结胸——大陷胸汤证证治 • 治法:峻下逐水,泻热破结 • 方药: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末) • 煎煮法: 先煮大黄,纳芒硝,最后入甘遂末。 • 药后反应:“得快利”

  16. 结胸证与大柴胡汤证比较: • 两者均有里实热证。 • 大柴胡汤证表现为往来寒热;结胸则无大热。

  17. 四、小结胸证治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8. 提要:小结胸证治 主症:胃脘部胀满不适,按之疼痛,脉浮滑。可有痰黄稠,舌苔黄腻。 病机:痰热轻度结聚(于肺、胃)(轻证)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 栝楼实(全瓜蒌,包括皮、仁)先煮 ——性甘寒,清热化痰,利气散结 黄连、半夏 ——辛开苦降,针对中上焦痰热结聚

  19. 五、寒实结胸及文蛤散证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20. 提要:1、文蛤散证 • 主症: 轻度发热,微恶寒;皮肤粟起,烦躁、欲饮而口渴不甚。 • 病机:轻度水热互结,兼表邪未罢 • 治法:清热利湿散水 • 方药:文蛤散

  21. 提要:2、[三物]白散证(寒实结胸) • 主症: 1、结胸见症; 2、明显寒象; 3、无明显虚证。 • 病机:寒邪与痰水等实邪结聚于胸腹 • 治法:温下逐水,涤痰破结 • 方药:白散

  22. 提要:2、[三物]白散证(寒实结胸) 巴豆——温下峻剂,辛热有毒。 用量:0.075—0.15克 桔梗、贝母——化痰散结 • 服法:三药研粉,白饮送服 • 药后反应:吐、利 • 不利,服热粥;利不止,服冷粥。

  23. 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

  24. 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 •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25. 提要:热入血室证 1、基本概念 • 血室: 1)子宫;2)肝脏或肝经;3)冲脉、血海。 • 热入血室:指外邪侵袭血室,热与血结造成的以发热恶寒或如疟状、经水异常、胸胁下满、谵语等神志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治当清热凉血,疏肝理气,轻者可用针刺法治疗,重者宜针药并施,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26. 提要:热入血室证 2、见症: 1)曾有外感证,发热或寒热往来; 2)经水异常; 3)神志症状,谵语或如见鬼状。 3、治疗:清热凉血,疏肝理气 • 轻者可刺期门;重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不要误治,如辛温解表、攻下。

  27. 二、柴胡桂枝汤证 •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28. 提要:柴胡桂枝汤证(太阳少阳并病)证治 • 主症: 太阳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 少阳证:微呕,心下支结 • 病机:邪入少阳,表证未罢(表里同病) • 治则:表里同治 • 治法:和解少阳,发汗解表 • 方药:柴胡桂枝汤 半量小柴胡汤+半量桂枝汤

  29.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30. 提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证治 • 主症: 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 水饮证: 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口渴,但头汗出 鉴别证:不呕,与小柴胡汤证不同 • 病机:热结少阳,水停胸胁 • 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31. 提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证治 •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桂枝、干姜——温散水饮 牡蛎、栝楼根——清热化痰散结 甘草——调和诸药

  32. 四、阳微结证 •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33. 提要:阳微结证的辨治 1、基本概念 • 阳结:大便秘结,兼有热象。 ——实热便秘 • 阴结:大便秘结,兼有虚寒之象。 ——寒性便秘 • 阳微结:轻微的不典型的阳结证,既有表 证,又有里证。 • 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即阳虚、阴寒 内盛,寒结于里,无表证。

  34. 提要:阳微结证的辨治 2、主要见症: 1)表寒证:微恶寒 2)里热证: 大便硬,头汗出,手足冷(非阴结证) 3)少阳证: 心下满,口不欲食,脉细,或脉沉紧 3、病机:表邪未解,里有郁热。 4、治疗: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