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 2 章

第 2 章. 全球 經濟環境. 世界經濟概況. 20 世紀初,世界經濟整合的程度僅占全球的 10% ,如今已達 50% 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整合最明顯 全球競爭者被當地競爭者取代或吸收. 世界經濟概況. 重大改變: 資金移動量的增加 製造業的就業率持平或下降,生產力卻持續成 世界經濟的出現,並且成為主宰因素 冷戰結束。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使得社會主義國家,不得不放棄意識型態 個人電腦的革命與網際網路的出現,無形中消弭了國界,並促使企業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經濟制度. 資源分配 市場 指派. 私有 資源擁有權 國有. 市場導向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計畫經濟.

camden-ha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 全球經濟環境

  2. 世界經濟概況 • 20世紀初,世界經濟整合的程度僅占全球的10%,如今已達50% • 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整合最明顯 • 全球競爭者被當地競爭者取代或吸收

  3. 世界經濟概況 • 重大改變: • 資金移動量的增加 • 製造業的就業率持平或下降,生產力卻持續成 • 世界經濟的出現,並且成為主宰因素 • 冷戰結束。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使得社會主義國家,不得不放棄意識型態 • 個人電腦的革命與網際網路的出現,無形中消弭了國界,並促使企業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4. 經濟制度 資源分配 市場指派 私有 資源擁有權 國有 市場導向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計畫經濟 市場導向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

  5. 市場發展的階段 • 世界銀行根據平均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發展出四階段的分類制度 • BEMs:過去十年來,中歐、拉丁美洲和亞洲一些國家經濟快速成長,提供絕佳的行銷機會,這些國家被稱為大型新興市場 • BRIC:今日,大家則多注意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

  6. 低所得國家 • 平均國民所得毛額低於936美元 • 特點 • 工業化程度低,絕大多數就業人口從事農耕 • 高出生率 • 低識字率 • 極度依賴外援 • 政治動盪不安 • 大多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 印度是金磚四國中唯一的低所得國家 印度裁縫

  7. 中低所得國家 • 平均國民所得毛額介於936至3,705美元 • 特點 • 消費市場快速擴張 • 勞力便宜 • 成熟、標準化、勞力密集產業,例如:紡織及玩具 • 金磚四國中只有中國是中低所得國家

  8. 中高所得國家 • 平均國民所得毛額介於3,706至11,455美元 • 特點: • 快速工業化, 農業人口急速下降 • 都市化程度增加 • 工資上漲 • 高識字率及教育程度提高 • 工資還是比高所得國要要低 • 又稱新興工業國家(NIEs) • 例如:馬來西亞、巴西、智利、匈牙利、俄羅斯、委內瑞拉

  9. 低度開發國家的行銷機會 • 培養長期的市場機會 • 對「金字塔底層」(BOP)國家的錯誤觀念 • 窮人沒有錢=>整體購買力非常驚人 • 窮人沒有餘力把金錢浪費在不必要的物品上=>電視機和瓦斯 • 開發中國家的售價錢太便宜,沒有利潤=>窮人常支付較高的金額購買許多物品 • 不會使用高科技產品=>手機、電腦等 • 賺BOP市場的錢是剝削窮人=>非正式的經濟體系才是高度剝削

  10. 高所得國家 • 平均國民所得毛額11,456美元以上 • 先進、已開發、工業化或後工業化國家 • 特點: • 透過創新來維持經濟成長 • 服務業佔國家產出的一半以上 • 資訊的處理與交換愈來愈重要 • 知識超越資本 • 重視未來發展 • 重視人際關係在社會的運作 東京

  11. G-8八大工業國 • 目標:帶領全球經濟邁向繁榮,並確保貨幣的穩定 • 美國 • 日本 • 德國 • 法國 • 英國 • 加拿大 • 義大利 • 俄羅斯(1998) 2009 G-8領袖於義大利開會

  12. 三極地區 • 美國、西歐、日本 • 佔全球總所得的75% • 廣義的三極地區包括北美,太平洋區域及大部分的歐洲 • 成功的全球企業應於三極地區都同樣強大

  13. 產品飽和水準 • 潛在購買者或家計單位擁有某特定產品的比例 • 印度: 私有電話的普及率僅20% • 汽車:每43,000名中國人僅1人擁有;每1,000名印度人中僅8人擁有;每1,000名俄羅斯中有188人擁有 • 電腦: 每6,000名中國人有1人擁有PC; 每100名歐洲人中即擁有34台PC

  14. 商品及服務的貿易 • 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商品貿易成長的速度比生產還快,進出口的成長率高於GNI的成長率 • 2008年進入經濟衰退後,全球貿易成長降至6% • 2003年,德國超越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國家

  15. 商品及服務的貿易 • 法國為排名第一的目標市場 • 2008年進入經濟衰退後,全球貿易成長降至6% • 2003年,德國超越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國家 • 中國在出口方面排名第三,美國第二 • 服務業成長最快:旅遊及娛樂、教育、商業服務授權與專利權的費用

  16. 每童一機計劃 • 提供個人電腦給貧童,降低數位差距 • 研發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供政府大量採購,再分配給學校使用 • 防塵防水,Linux作業系統,Sugar使用者介面,太陽能面板,內建攝影機,天線 • 困難:需要大規模生產,才能降低成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