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36 Views
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案例一:一位语文老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 “ 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 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 实点,别想耍花样”。 “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 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 北京一位中学生给 《 北京晚报 》 的一封信. 案例二:迷人的比喻.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题为 《 我和祖国 》 的作文。有个淘气捣蛋的男孩只写了一句:祖国是母鸡,我愿是一粒米。
E N D
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案例一:一位语文老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 “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 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 实点,别想耍花样”。 “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 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 北京一位中学生给《北京晚报》的一封信
案例二:迷人的比喻 •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题为《我和祖国》的作文。有个淘气捣蛋的男孩只写了一句:祖国是母鸡,我愿是一粒米。 • 看着这篇短文,女教师被感动了!仿佛一下悟出了一条真理:即使是最淘气的孩子,心里也有阳光! • 于是,第二天,在作文讲评时她提到了这篇短文。她说:“从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但有个聪明的孩子认为,祖国的形状更像一只母鸡,正是这个深情的‘母’字格外突出了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在这次交来的作文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最精彩!也最迷人!” • 更迷人的是从这天起,这个淘气的孩子彻底变了!
案例三:差距拉开以后 • 在高一两个班进行第三轮考试后,一班与二班的英 • 语成绩拉开了距离,平均分一班比二班高出8分。 • 刘老师纳闷:“为什么入学考试是同样的成绩,同 • 样的教学,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 经研究者的观察,发现刘老师对一班更亲切些,感 • 情更深些,交往距离也近些。 • 刘老师考虑了几天后,在她的教后日记上写着:不 • 再在二班讲一班怎么比二班好;在二班巡堂时,要走 • 到教室后排才返回;以后在二班说话时,要经常说: • “我很高兴你们班……”;上课时,把二班想像成是在 • 一班上课。 • 期末考试结束后,刘老师发现两班的平均分接近了。
本章提要 •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 主体 • 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的 • 科学。 • 1、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 2、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 •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它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以便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包括学的心理和教的心理。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一)中外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分析 • (二)本书的内容体系分析
七嘴八舌 任你评说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评价以下几个关于教学的观念: 观念之一: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 观念之二:上好一门课,只要拥有丰富的所教学科的专业 知 识就足够了; 观念之三:多听优秀教师上课,自己就能上好课。
(一)中外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分析 1、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材料的印证。 2、20世纪中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出现了两派:一是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加上教育工作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而是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3、20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二)本书的内容体系分析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学习理论问题 3.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过程问题和影响机制的研究 5.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问题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二)系统性原则 • (三)教育性原则 •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 (一)自变量,无关变量; 1.外部刺激 2.被试的固有特性 3.被试的暂时特性 4.环境变量
(二)因变量 • 1.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应最为敏感. • 2.因变量应可靠,能得出稳定一致的结果,即具有一定的信度。 • 3.因变量要能反应出所需测量的内容,即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效度。 • 4.在因变量的选取中应选择在观测和数据转换中最容易、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变量作为因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其一,可使我们知道学与教领域中的知识是如何得来的,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因而有助于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二,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研究方法可使我们获得独立寻求知识的能力,这对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终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掌握研究方法还可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从各种途径得到的知识的信息,这种批判可使我们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思路的规范化 • (二)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思路的规范化 •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课题的正确选择 •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用逐步加以收缩的方式来确定研究课题; • 二是从文献、前人或自己的已有研究中寻找新的课题 • 3.有关资料文献的收集与查阅 • 倒推法:先从最新的权威专业杂志或索引中找到的材料后面所引的参考材料寻找所需材料。 • 4.提出研究假设
5.研究计划的确定 • (1)确定自己的研究属于开创性的,还是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而提出进一步的研究; • (2)选择适当的研究变量; • (3)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测定它在自变量作用下的变化; • (4)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 • 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 7.具体研究步骤和程序的实施 • 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二)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 1.研究中被试的分组是否得到了随机同质 • 2.无关变量的鉴别与控制如何 • 3.实验过程的控制如何 • 4.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如何 • 5.实验的可重复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