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51 Views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与编程 机电系 徐丹. 课程概述 课程开发与建设 学习情境设计 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 课程特色与创新. 课 程 概 述. 《 数控加工与编程 》 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数控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具有手工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程序,刀具选择、对刀、试切调整,最终完成零件加工全过程的基本能力 , 掌握自动编程的方法和步骤;大部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级工操作证书,部 分优秀学生再强化后能获得数控操
E N D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与编程 机电系 徐丹
课程概述 • 课程开发与建设 • 学习情境设计 • 师资队伍 • 实践教学 • 课程特色与创新
课 程 概 述 《数控加工与编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数控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具有手工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程序,刀具选择、对刀、试切调整,最终完成零件加工全过程的基本能力,掌握自动编程的方法和步骤;大部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级工操作证书,部 分优秀学生再强化后能获得数控操 作高级工操作证书。
课 程 概 述 • 本课程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属于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之一。 • 课程学习内容是以一个个与职业岗位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倡导、师生互动,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每一个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我们从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采取学院牵 头、广泛调研、校企合作、专家主笔,反复研讨、行业论证、 逐步完善制定了《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 准,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八个学 习情境。 第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是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安全文明生 产及操作、加工、检测全部工作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从学习情境二到学习情境八的学习,是本课程的学习 重点,每一学习情境均采用以零件为载体,将数控切削加工工 艺、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理论和实训有机结 合,每个学习情景均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 估“六步法”进行教学行动过程设计。
课程开发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 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求,我院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 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遵循“以德立人,以能立业,德业竟进”的原则,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职业人才。
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模式 •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既有基础的技能操 作,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与加工技能,又 有综合性、设计性课题、探索性题目,还有来 自企业一线的具体课题任务,促使学生注意以 往学过的基础类知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 工作的能力。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 时,启发学生进行理性思 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结 合学院教学条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将 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对学生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 在一起,增强教学内 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用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 学内容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的原则。 一: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数控机床加工 编程基础 二: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 三: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
教材 • 教材以国家规划教材《数控加工与编程》为主。 • 根据教学改革思路自编模块化教材。
学习情境设计 • 学习情境一:阶梯轴的数控车削加工 • 学习情境二:螺纹轴的数控车削加工 • 学习情境三: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 学习情境四:综合零件的车削加工 • 学习情境五:平面简单轮廓的铣削加工 • 学习情境六:内圆弧及孔的加工 • 学习情境七:三维倒圆角的数控编程与加工 • 学习情境八:椭圆及腰形槽的铣削加工
学习情境设计 • 根据课程职业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每一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一般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工作任务,对重点学习内容也可安排多个项目任务进行训练,教师可根据现场教学动态进行选择。
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总体设计 • 根据每一学习情境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应包含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内容,即---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行动内容。
师资队伍 课程组教师大多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 富的实践经验,课程组中有高级职称教师5 人,中级职称教师3人,实验员2人,有学院专 业带头人、院骨干教师,课程组教师在多年的 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师德为本、教书育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 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了 各自的教学风格。
师资队伍 • 根据“校企共建、专兼结合、分类培养、重点突出”的原则,采取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院校交流等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通过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和企业培训,新聘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以充实兼职教师,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建成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 • 数控技术专业按照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完善的企业实习规章制度,创造更好的企 业实习环境。
实践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 建有南通纵横机床有限公司、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爱慕希有限公司、华立数控机床公司、南通京鼎机电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 课堂衔接车间,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学习氛围。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教学实训基地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生产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工量具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备料室连成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直接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 •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满足生产化、标准化、可提升要求,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以任务驱动教学,构建岗位化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1、模块化教学 采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模块化教学,将知识能力内容融入到各教学模块中,各模块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教学效果 富有成效。采用模块化 教学手段,启发式 教学,培养学生思 考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2、理论课和仿真课交替进行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课在仿真 机房使用数控机床仿真软件进行,并在实训中 心进行实操。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体现工学特色。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 模块化教学采用在每个模块训练结束时进行训练效果考核,课程结束时通过技能测试题库进行现场测试,并撰写项目研究报告。 • 将数控加工职业资格纳入课程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了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毕业。 • 注重过程考核,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技能鉴定相结合方式。 • 教学评价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教学特色和创新 • 课程学习过程工作化,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式的、学做合一的学习情境。 • 以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的教学实训基地为主,并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 多媒体教学平台,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的生产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中心、数控设备维护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构建多样化学习环境。
教学特色和创新 • 充分利用文本、课件、仿真软件、网络等资源支持学习,构建立体化学习资源。 • 课堂学习指导教师由专兼职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构成,构建多元化学习指导。 • 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构建产品化的考核学习评价模式。 • 开展职业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等讲座,并将素质教育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数控加工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
教学特色和创新 1、采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课程围绕教学 目的提出学习任务——现场认识、感受学习对 象——分解学习目标——各个击破(学、验、 练结合)——综合训练——考核结束。 2、采用“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产品实例,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工程职业 素质,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 3、理论课、仿真课、实 操课交替进行,强化实 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