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佛教儀軌與修行的關係

佛教儀軌與修行的關係. 正聞讀書會 July 11, 2009. 儀軌的定義. “儀” 表 “威儀” ;“軌” 表 “軌則”。包含身口業三業威儀 , 係依佛法大意原則思作出來 , 使眾生消罪愆增福慧。 有如自古國家有祭天 , 祭神 , 祈雨大典 , 一般民間有祭祖 , 婚、喪禮節等種種儀式 , 以提昇道德 , 展現文明精神。 佛教亦藉儀軌來表現佛門中種種事物道理 , 然而不同於世俗儀式之外 , 尚有變化生命流轉理則 , 修正心性 使身口意三業清淨 , 透過修行 轉變業力 , 或者 感通諸佛 , 菩薩 , 天王龍神 , 以遠離鬼魅 , 罪惡痛苦 , 得到生命中輕安自在。.

calum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佛教儀軌與修行的關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教儀軌與修行的關係 正聞讀書會 July 11, 2009

  2. 儀軌的定義 • “儀” 表 “威儀” ;“軌” 表 “軌則”。包含身口業三業威儀,係依佛法大意原則思作出來,使眾生消罪愆增福慧。 • 有如自古國家有祭天,祭神,祈雨大典,一般民間有祭祖,婚、喪禮節等種種儀式,以提昇道德,展現文明精神。 • 佛教亦藉儀軌來表現佛門中種種事物道理,然而不同於世俗儀式之外,尚有變化生命流轉理則,修正心性使身口意三業清淨,透過修行轉變業力,或者感通諸佛,菩薩,天王龍神,以遠離鬼魅,罪惡痛苦,得到生命中輕安自在。

  3. 儀軌的範圍 • 儀軌是歷代祖師,依佛陀的教誨,經典的記載,將佛法的精神融入四眾第子的行住坐臥中,予以規範,使能從而生善去惡,可以說是高度的宗教情操,哲學,道德規範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生活軌則。 • 其範圍包括進出寺廟和殿堂,問訊,誦經,打板,打鼓,敲鐘,唱偈,早課,過堂,出坡,打坐, 乃至各種祈福消災,亡親超薦法會,都有一定的規矩。從廣義而言,不管在家或出家第子,生活的每一個舉動, 乃至心念的思考, 都包含在儀軌的範圍之中。

  4. 儀軌的種類 1. 佛,菩薩聖誕,成道,涅槃會 2. 祖師忌日 3. 求全民安泰儀 (1)仁王護國會:仁王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2)祈雨祈時會:請觀音經 (3)禾曲生長青苗會 4. 救六道眾生苦難 (1)天:齋天大會 (2)人:無遮大會 (3)鬼:燄口,蒙山 (4)畜生:放生會 (5)地獄:地藏法會 (6)六道普渡:水陸大齋會

  5. 儀軌的種類 5. 修行 (1)戒: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會,三壇大戒 (2)定:金剛禪定會,禪七,佛七等 (3)慧:請經法會,佛學講座芋 (4)懺悔:水懺,梁皇寶懺,大悲懺等 6. 祈福 (1)祈福:千僧齋,盂蘭盆法會,光明燈會,報恩會 (2)薦亡:追悼法會,超薦法會 7. 其他:傳法法會,晉山大典,朝山

  6. 燄口 緣起 燄口為阿難見觀音大士所化鬼王,謂其三日之內將墮鬼道,請佛救度。佛為設施食法,度諸餓鬼,而免於難。 此會專度餓鬼。 作法 作施食法。供品以飲食為主。 時間 宜晚上,黃昏。 *摘自”佛教儀式須知”,釋慧舟等編。

  7. 盂蘭盆會 緣起 盂蘭盆會為目犍蓮見母墮餓鬼中,趨救不得,乃請於佛。佛令於七月十五用盆廣設大供,恣僧眾食用,由僧祝願,目犍蓮之母即得度脫。佛乃令垂為永制,可度七世父母。 此會專度餓鬼及七世父母。 作法 作齋佛齋僧法。四事俱供。 時間 一日。

  8. 梁皇寶懺 緣起 六朝時代,梁武帝之元配夫人郗氏,性情瞋怒,毀物害人,死後墮為蟒蛇,飲食飢窘,苦不堪言,故現形乞求武帝救拔。武帝遂恭請寶誌公國師等具德高僧,依經律懺罪要義,製懺文+卷,為夫人懺侮,眾僧建壇行道,夫人因而得解脫昇天。 此法會兼度地獄六道眾生 作法 作供十法界。供品以飲食為主。 時間 數日。

  9. 佛教儀軌與修行 「佛教J不只是為經論教學所專有,而僅以知性論的方式被詮 釋。佛教的核心教義,例如四聖諦、八正道、緣起等等,有時顯得深 奧崇 高而難以適用於一般人的宗教生活。為了滿足虔誠情感,必須在 深奧崇高的思想及廣大信眾日常關心的事之間作調解。信眾們需要一 系列外在行為(如佛門儀軌)的分享,藉以表達對於佛法思想的虔誠, 並汲取這些思想成為每日生活的體驗。因此行門實踐是宗教生活裡令人感到親切熟悉,而構成佛教整體不可缺的部份。 Source:” Buddhist Ceremonies and Rituals of Sri Lanka” by A.G. S. Kariyawasam, The Wheel Publication No. 402/404, 1995

  10. 佛教儀軌與修行 法會是為了滿足世俗眾生求福求安樂的需要,卻無法領會 ,具體行持佛法,無法得到經典修持的功德利益,於是祖 師們根據經典中的道理或方法,依世俗因緣,制定成具體 可行的佛門儀軌。藉此使信眾對佛法心生感應,增強信眾 對佛教的認同。 Source: “解佛門儀軌的意義”,惠空法師

  11. 佛教儀軌與修行 修行雖然不在於形式,形式卻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的目的,除了自我修練和反省,也有諸佛菩薩的加被和護持。 修行者可藉由形式、儀軌,來培養安定與專注力,並進而增加向內觀照力,進而達成淨化內心的目的。 Source:美佛慧訊,第九十六期

  12. 佛教儀軌與修行 “筆者反對經懺應赴,主要是反對將儀式視同 “賺 錢工具” 而論件計酬。”法“是無價的,訂下價 碼,無疑是貶低了”法 “的身價,同時也貶低了” 僧“格,讓僧尼與信眾之間,從 莊嚴清凈的師 生關係,淪落為銀貨兩訖的雇傭關係。” ”在家要事舉行佛化儀軌之意義“,釋昭慧,2005年12月22日。

  13. 討論-儀軌和修行 戒律 行(行如風)、住(立如松)、坐(坐如鐘)、臥(臥如弓),三皈五戒,八關齋戒,比丘(尼)戒 等等。 “我正法律,漸作漸學,漸盡漸教。------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施設禁戒“ (中含瞻波經) 修行時遵行戒律,漸消五蓋,身心得以寂靜,終以得慧。且因威儀具足,亦可感化眾生。

  14. 討論-儀軌和修行 懺悔,祈福,消災法會 燄口,盂蘭盆法會,梁皇寶懺法會,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藥師祈福法會 等等。 1. 法會的緣起可信嗎?是真實的記載,還是後人杜撰的? 2. 佛陀時代即有法會嗎?我想至少沒有那麼多,後世高僧創立了許多法會,是為了吸引信眾,凈化人心,宏揚佛法。但一班信眾在參加過程中,若不甚了解儀軌,法會的意義和精神,是否反會導至迷信,無法得到正知,正見,正念?

  15. 討論-儀軌和修行 3. 法會真能消災得福嗎? YES 若是求鬼,神,菩薩即可消災得福,得現世利益,那佛教與其他神教有何不同? 替六道眾生消災祈福的法會,是否與佛法的教導 「自己罪業,自己消」的因緣果報律,相互予盾? NO 那麼道場舉辦法會時,經常鼓勵信眾花錢點光明燈、買超薦牌位、設齋供僧眾。是否將法會作為募款、賺錢的工具?

  16. 討論-儀軌和修行 4. 一些對佛教經典已有較深的研究和了解的佛教徒,參加法會能幫助修行嗎? 5. 歡迎提出其他問題。

  17. 參考資料 • “解佛門儀軌的意義”,惠空法師。 • “佛教儀式須知”, 釋慧舟等編。 • “美佛慧訊” 第九十六期。 • “在家要事舉行佛化儀軌之意義”,釋昭慧,2005年12月22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