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72 Views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2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Φ ( t ) 的算法. 2.2.1 拉氏变换法 Φ ( t ) = e At = L 1 [( sI A ) 1 ] 1. 对低阶系统(三阶以下)计算较方便,写出的结果是解析式,在实际中最常用。 2. 对于高阶系统,求逆比较的困难。 2.2.2 幂级数法 —— 直接计算法. 是一种无穷开式,很难写成闭式,一般采用近似计算,精度将取决于所取项数的多少,适合于计算机计算。. 例: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试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解:将 A 阵代入幂级数展开式.
E N D
2.2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Φ(t)的算法 2.2.1 拉氏变换法 Φ(t) = e At = L1[(sI A)1 ] 1.对低阶系统(三阶以下)计算较方便,写出的结果是解析式,在实际中最常用。 2.对于高阶系统,求逆比较的困难。 2.2.2 幂级数法——直接计算法 是一种无穷开式,很难写成闭式,一般采用近似计算,精度将取决于所取项数的多少,适合于计算机计算。
例: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试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解:将A阵代入幂级数展开式
2.2.3 对角形法与约当形法 1.矩阵A的特征值 1, 2,… , n互不相同,其状态转移矩阵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P是使A化成对角线标准形的线性变换矩阵。
利用对角线法 eAt的方法: 1. 求 1, 2,… , n; 2. 求特征矢量: P1 ,P2 ,… ,Pn; 3. 写出变换阵 P=[P1 P2 … Pn], 求出P 1; 4. 求 eAt。 特点:求P阵比较麻烦,常用于理论推导。
例:已知 用对角形求Φ(t)。 解 :1.求特征值:
3.求P,P-1: 4.求eAt:
其中:Q是使A化为约当标准形J的线性变换阵。 证明:若A阵具有重特征值,且每个互异特征值对应一个独立的特征矢量,则必存在一个非奇异阵Q,使A阵化为约当标准形J。 则 J=QAQ-1
其中:若Ji为J的约当块,则eJit为Φ(t)中对应的约当块。其中:若Ji为J的约当块,则eJit为Φ(t)中对应的约当块。
步骤:求 eAt的方法同对角形求法相一致 1.求λi; 2.求Qi ; 3.求eAt=QeJtQ-1
例:已知 用对角形法求Φ(t)。 解 :
2.2.4 化 eAt为A的有限项法: 1.基本概念: 1)矩阵A的零化多项式: 定理:设有变量s的多项式 ,矩阵A是n×n阶方阵,若满足: 则称 为矩阵A的零化多项式。
2).Caley—Hamilton定理 定理: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是A的零化多项式。 证明:
eAt能化成有限项的依据: 则An可表示成 由凯—哈定理知:
由此可推得: 上式表明:对于k≥n,Ak均可用 An-1,…,A,I这n个独立项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所以可将eAt无穷项化成有限项。
式中, —n个待定系数,是t的标量函数。 故可令: 2.待定系数 的求法 第一种情况:A的特征值互异 按上式对n个根都有以下结果即
3.待定系数i(t)的求法 第一种情况:A的特征值互异
例:已知 试用化eAt为A的有限项法求eAt。
解:1.求特征值 2.求系数i(t)
第二种情况:A有相重特征值 设A有n重特征值λ1,则按以上方法必有下式
第三种情况:系统有单根,也有重特征根 例:已知系统矩阵 试用化eAt为A的有限项法求eAt。 解:1.求特征值:
3)矩阵A的最小多项式: 定义:A的零化多项式中,次数最低的首一零化多项式,称为A的最小多项式。用 表示。 的求法: 定理:设A的伴随矩阵 全部元素的最大公因子为d(s)则.
注:1.该定理证明要用到矩阵多项式的概念. 2.计算 要先求 。将 各元变为因子相乘的多项式。从中找出各元的最大公因子 ,且 取首1多项式的形式. 例: 已知: 试求A的最小多项式并验证凯—哈定理。
解: 1.
所以最大因子: 故A的最小多项式为: 进一步可验证上式是以A为根的零化多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