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183 Views
從「超級大國民」省思二二八悲情 :白色恐怖. 討論人:陳康芬. 一、悲情歷史記憶的政治性意義. 二二八的悲情: 一段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不對等歷史記憶→從被迫害到被塵封到被重新記憶 二二八的「悲情」歷史記憶: 從「祖國」認同走向台灣主體意識認同的歷史記憶起點→「台灣自我認同」 →歷史主體的建立過程. 二、超級大國民1. 導演:萬仁 意義:台灣第一部以探討二二八白色恐 怖的電影劇情片
E N D
從「超級大國民」省思二二八悲情:白色恐怖 討論人:陳康芬
一、悲情歷史記憶的政治性意義 • 二二八的悲情: 一段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不對等歷史記憶→從被迫害到被塵封到被重新記憶 • 二二八的「悲情」歷史記憶: 從「祖國」認同走向台灣主體意識認同的歷史記憶起點→「台灣自我認同」 →歷史主體的建立過程
二、超級大國民1 • 導演:萬仁 • 意義:台灣第一部以探討二二八白色恐 怖的電影劇情片 • 劇情:一個歷經白色恐怖迫害的餘生者(被酷刑逼供而供出陳桑),在垂垂老矣之年追溯陳桑屍骨埋葬之地,最後走出個人與時代悲情,終於得到自我和解的可能 • →一段從個人傷痕為起點的歷史回憶 • 陳映真〈山路〉:革命理想背叛者的妹妹的贖 罪
二、超級大國民2 • 霧散了,景物漸漸清晰,但為什麼都含著淚水…… • 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夢,早就決心任由生命靜靜消失滅亡的我竟然再度夢見馬場町,夢見子彈打入他那麼青春的身軀,槍聲響亮,但是,中彈的彷彿是我,我的胸口一陣絞痛,我聽見他說 :「許桑,我好冷…..」(日文) 一度自認為是進步青年,如今面對一個陌生世界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果然是一個退化的老人了。十六年的牢獄,加上十二年的自我囚禁,加上自己有意放棄這個社會的同時,社會也將我忘記了………
三、問題與討論1─從個人傷痕到自我放逐到社會惡意遺忘的悲情三、問題與討論1─從個人傷痕到自我放逐到社會惡意遺忘的悲情 • 當一段塵封的記憶輩重新掀起的時候,我們怎麼去理解? • 1.如果你是許桑,你為什麼會想要去追溯陳桑的事蹟? • 2.當青春與進步同時被迫犧牲時(陳桑的死亡與許桑的十六年牢獄),你如何面對自曾經有過的理想與執著? • 3.重新追溯個人的傷痕記憶歷史,代表不願再自我放逐的起點,也是對社會惡意遺忘的抗議,你認為這代表什麼意義?
三、問題與討論2─我們如何從理解餘生者的悲情記憶到尋求更多的歷史正義與社會正義三、問題與討論2─我們如何從理解餘生者的悲情記憶到尋求更多的歷史正義與社會正義 • 當一段塵封的歷史記憶逐漸變成自我認同的歷史主體時,我們如何走出悲情,尋求更具有正面意義的歷史正義與社會正義 • 1.我們怎麼去認知二二八事件,以及二二八事件所延伸出台灣主體認同的政治性意義? • 2.正視悲情不完全等同於歷史正義,必須跳脫出悲情的框架,建立更具有進步意義的反省機制,才能讓被迫害的歷史得到真正的平反,你認為這個想法可以遏止政黨政治人物惡意壟斷歷史詮釋的卑劣做法嗎? • 3.自我放逐雖是歷經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餘生者不得已的個人悲情,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整個社會惡意的遺忘,我們要如何建立反省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社會集體記憶,而不能讓歷史繼續淪落為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