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1.06k Views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学会交往.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只有好的愿望, 却不会与人交往, 是个苦恼的人。. 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中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和恐惧。而这面镜子就是你身边的你、我、他。 ——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 “ I can do what you can ’ t do, and you can do what I can ’ t do. Together we can do great things. ”.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
E N D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学会交往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只有好的愿望,却不会与人交往,是个苦恼的人。只有好的愿望,却不会与人交往,是个苦恼的人。
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中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和恐惧。而这面镜子就是你身边的你、我、他。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中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和恐惧。而这面镜子就是你身边的你、我、他。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
“I can do what you can’t do, and you can do what I can’t do. Together we can do great things.”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 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 做伟大的事。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五、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 (三)人际关系的意义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1. 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或互动过程中发生的 2. 人际关系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并不仅是对客观地位或身份的描述。 3. 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 人际交往是实现人际关系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行为方式等;而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人际关系的意义 1.人际关系是人的生存本能 2.良好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1.人际关系是人的生存本能 心理学家哈洛的猴“妈妈”实验
2.良好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戴尔·卡耐基曾说: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 (一)定向阶段 (二)情感探索阶段 (三)感情交流阶段 (四)稳定交往阶段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交互原则 (三)相容原则 (四)信用的原则 (五)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友谊的准则 • 对彼此的关系不嫉妒或不批评; • 对彼此的朋友宽容; • 与对方分享成功的消息; • 寻求个人化的建议; • 不责备或唠叨; • 和朋友开玩笑或取笑; • 会偿还欠账、报答恩惠或赞扬; • 对朋友表露自己的情感或遇到的问题。 • 在朋友需要的时候自愿提供帮助; • 尊重朋友的隐私; • 保持信任; • 信赖并向彼此倾诉; • 当对方缺席的时候能够代表对方; • 不再公开的场合批评彼此; • 表现出情感性的支持; • 在交谈中注视对方的眼睛; • 相伴的时候努力使对方快乐; 英国心理学家阿盖尔和亨德森(1984)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 1.外貌 2.性别 3.空间距离 4.成长经历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 1.个性品质 最具人际吸引的20项个性品质(顺序排列):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任、有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负责、开朗、信任。
2.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包括我们拥有的关于我们自己所有的认识和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是什么样人的一种认识。 自尊: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是自我概念中的评估和情感两个部分。
五、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三)登门槛效应 (四)增减效应 (五)光环效应 (六)刻板印象 (七)投射效应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在北京高校中前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同学,人际关系问题占来访原因的第一位 ,达到18.3%的同学。
一、交往缺乏主动性 二、封闭自我 三、缺乏交往技能
一、交往缺乏主动性 (一)恐惧担忧 (二)自卑自负 (三)腼腆羞怯
二、封闭自我 (一)孤独 (二)猜疑 (三)嫉妒
三、缺乏交往技能 (一)自我中心 (二)理想化 (三)取悦他人 (四)指责他人
“每一个朋友都体现了我们的一个世界,在朋友到来之前,这个世界可能不会诞生,只有与朋友的相遇才会催生一个新的世界”“每一个朋友都体现了我们的一个世界,在朋友到来之前,这个世界可能不会诞生,只有与朋友的相遇才会催生一个新的世界” ——法国作家阿奈斯.宁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自我 二、运用技巧
一、完善自我 (一)真诚待人 (二)彼此尊重 (三)学会赞赏 (四)主动交往 (五)谈吐幽默 (六)懂得感恩
(一)真诚待人 真诚是一种态度和品质,真实只是一种方式。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回旋沟通 1. 所有学生面向圈内围成一个大圈,报数。 2. 让所有双数的学生向前走一步,然后向后转,面向圈外,并移动一下面对一个外圈的学生;所有单数的学生站在原地不动,依次面向圈内一个学生。 3. 给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讨论主题,留出3—5分钟时间,让面对面的两个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所有内圈学生向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面对一个新的外圈学生,并更换一个讨论主题,开始新一轮分享。接着,可以要求内圈学生不动,外圈学生依次向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进行第三轮分享。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内圈学生都与不同的外圈学生有过分享。
(二)彼此尊重 •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平等相待、友好信任的交往方式,也是重视他人在人格、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表现,简言之就是认同他人的独特性。
(三)学会赞赏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威廉·詹姆斯 赞美是一种人格品质,是一种态度习惯。 赞美意味着我们时时去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并且慷慨得将你所观察到的反馈给对方。即便行为具有破坏性,其背后也含有积极的品质。 当你学会将赞美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会发现自己收获的远远多于你所付出的。
戴高帽子(优点轰炸、神奇转椅) • 活动目的:学会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 活动时间:约50分钟 • 活动准备:一顶高帽子 • 活动方法:5—10人一组围成圆圈。请一位成员戴上高帽坐在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值得欣赏之处(性格、相貌、为人处世、学习、特长等)。然后由被称赞者谈感受,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觉察的,哪些是没有觉察的。依次进行,直到每个成员都被戴过高帽。
(四)主动交往 5种寻找话题的方式 1.投石问路技术 2.察言观色技术: 3.直截了当技术 4.即景出题技术 5.寻找相同技术
(五)谈吐幽默 幽默是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
(六)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我们会时时发现生活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快乐。在赢得友谊的路上,同样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回报。感恩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行动的。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一句节日里的问候,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杯寒冷中的热茶,都是感恩的具体表达,都会让对方感到你没有忘记他对你的恩情和关照,从而加深你们的友谊,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二、运用技巧 (一)避免犯错的重要原则 (二)语言沟通的技巧 (三)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一)避免犯错的重要原则 1.明晰自我界限 2.适度自我表露 3.完善印象管理 4.遵守社交礼仪
1.明晰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2.适度自我表露 •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 自我表露分层次的 ,存在着表露互惠效应
3.完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由于交往的需要,人们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恰当的印象。在交往中使自己的穿着、谈吐、举止符合自己的身份和交往的情境,往往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进交往效果。恰当的印象管理并非虚伪,它代表着个人的修养。
4.遵守社交礼仪 通过礼仪,能够传递出尊重、友好、真诚、重视的态度,更能够获得对方的认可。
(二)语言沟通的技巧 1.学会倾听 2.正确表述
1.学会倾听 (1)身体语言 (2)体察语言背后的情感 (3)提供回馈 (4) 询问 (5)不轻易打断对方 (6)不主动给建议 (7)容忍沉默
2.正确表述 (1)使用客观的行为描述 :避免 “总是”、“从不” (2)使用第一人称:以“我” 开头 (3)学会拒绝:保持准备说“不”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