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9 Views
第四讲 南戏 散曲. 第一节 南戏简介. 一、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以南曲为声腔的一种戏曲形式,南宋时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元末明初重新兴盛。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昆曲 《 琵琶记 》 剧照. 二、保存在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的 《 张协状元 》 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戏戏文,是目前能确定的中国戏曲最早的剧本。. 三、南宋时流行的几个早期剧目: 《 赵贞女 》《 王魁 》 《 王焕 》《 乐昌分镜 》 《 陈巡检梅岭失妻 》. 四、南戏体制特点(与元杂剧比较). ( 1 )基本体制:多出连演.
E N D
第四讲 南戏 散曲 第一节 南戏简介 一、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以南曲为声腔的一种戏曲形式,南宋时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元末明初重新兴盛。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二、保存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戏戏文,是目前能确定的中国戏曲最早的剧本。二、保存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戏戏文,是目前能确定的中国戏曲最早的剧本。 三、南宋时流行的几个早期剧目: 《赵贞女》《王魁》 《王焕》《乐昌分镜》 《陈巡检梅岭失妻》
四、南戏体制特点(与元杂剧比较) (1)基本体制:多出连演 (2)角色与唱法:生旦净末丑 多角可唱 (3)剧本形式:曲词 宾白 科介 副末开场 下场诗 定场白 (4)音乐:南方曲调 …不限宫调
五、元末南戏作品概况 “南戏之祖”《琵琶记》和四大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第二节《琵琶记》作者的编写意图和作品的客观价值第二节《琵琶记》作者的编写意图和作品的客观价值 《琵琶记》作者高明。 根据南戏早期作品《赵贞女》改编。 原作“马踏赵贞女,雷击蔡伯喈” 改为“一夫二妻,满门旌表”
一、作者的主观意图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朱元璋:“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朱元璋:“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徐渭《南词叙录》
改造的关键情节是:“三不从” “辞考不从” “辞婚不从” “辞官不从”
伯喈:“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问其寒燠,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是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大孝也只如此!”伯喈:“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问其寒燠,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是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大孝也只如此!” 蔡父:“孩儿,你听我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
牛相怒唱:“听伊说教人怒起,汉朝中惟我独贵,我有女,偏无贵戚豪家匹配!奉圣旨,使我每招状元为婿。……他原来要奉丹墀,敢和我厮挺相持。(合)读书辈,没道理,不思量违背圣旨。只教他辞婚辞官俱未得。”牛相怒唱:“听伊说教人怒起,汉朝中惟我独贵,我有女,偏无贵戚豪家匹配!奉圣旨,使我每招状元为婿。……他原来要奉丹墀,敢和我厮挺相持。(合)读书辈,没道理,不思量违背圣旨。只教他辞婚辞官俱未得。”
伯喈:“今日蒙恩旨除臣为郎官职,重蒙婚赐牛氏。……草茅疏贱,如何当此隆遇?但臣亲老,一从别后,光阴有几。庐舍田园,荒芜久矣。那更老亲,鬓垂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弟兄,谁奉侍?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最可悲,他甘旨不供,我食禄有愧。……伏惟陛下,特悯微臣之志。遣臣归,得事双亲,隆恩怎比!”伯喈:“今日蒙恩旨除臣为郎官职,重蒙婚赐牛氏。……草茅疏贱,如何当此隆遇?但臣亲老,一从别后,光阴有几。庐舍田园,荒芜久矣。那更老亲,鬓垂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弟兄,谁奉侍?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最可悲,他甘旨不供,我食禄有愧。……伏惟陛下,特悯微臣之志。遣臣归,得事双亲,隆恩怎比!”
圣旨:“孝道之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报父!……尔当恪守乃职,勿有固辞。其所议姻事,可屈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妻房。” “呀,何如免丧亲,又何须名显贵。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
三、如何评价《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1、时代的变迁引起主题的变换。 宋代婚变故事的矛头…… 元代读书人地位…… ……同情宽恕态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3、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蔡伯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 赵五娘:坚忍、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传统美德……苦难
2、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蕴。 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 “三不从”的内在意义: ……功名利禄深入平常百姓之心…… ……“孝道之大,终于事君” ……官僚体制统治势力的霸道……
四、结构和语言的艺术成就 五、《糟糠自厌》 两支曲子,三层比喻联想: 1、两苦相逢,联想身世之苦。 2、米贵糠贱,联想与丈夫贵贱两处飞。 3、以糠养人,联想侍奉公婆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