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914 Views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初探. 张建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2010 年 3 月 26 日. 气候变暖 — 不争的科学事实 ( 2 部影响深远的电影). 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后 天. “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需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温室效应- 》 两极冰盖融化,大量淡水改变或阻断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骤减,地球进入第二冰期. 气候变化 — 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 (北极冰盖消退). 1980 年. 2003 年.
E N D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初探 张建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2010年3月26日
气候变暖—不争的科学事实 (2部影响深远的电影) 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后 天 “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需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温室效应-》两极冰盖融化,大量淡水改变或阻断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骤减,地球进入第二冰期
气候变化— 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 (北极冰盖消退) 1980年 2003年 环北极冰盖的变化(NASA,2005)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岛国的灭顶之灾) 群岛国家马尔代夫,平均海拔1.2米。全球变暖,“旅游天堂”的马尔代夫可能消失…准备举国搬迁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Male) 海底议会(2009.10.09)
气候变化-国际政治和外交问题 (哥本哈根大会12.7-18) 框架公约第15次大会,192成员国,100多国首脑出席 四大议题: • 发达国家明确中期减排目标 • 化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 发展中国家能否自愿提出减排目标 • 明确对发展中国家资金供应
汇 报 内 容 现象——观测到的变化 分析——可能影响评价 认识——个人观点
1.1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热量平衡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
1.2 全球气温变化 IPCC-AR4 全球气候在过去百年正经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1906~2005,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74℃; 美国航天局2010年1月22日: 最近十年是有温度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
1.3 中国气温变化 1.0 温度距平(℃) 0.5 0 -0.5 -1.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中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 中国气温变化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过去百年上升0.8℃ 最近50年,平均升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0.22℃/10a
夏 春 秋 冬 1.3 中国气温变化 1951-200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10a) 1951-2004年期间季节平均气温趋势系数分布 (℃/10a) 四季均呈升温趋势,其中,冬季节升温显著; 春夏季节存在局地降温情势。
1.4 中国降水变化 1956-2002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系数 • 西部: 增加较明显 • 华南: 增加 • 华北: 减少 • 东北: 减少
1.4 中国降水变化 两个时段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情况 (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 海河流域: 减少明显 • 长江下游: 增加明显 • 黄河流域: 减少较明显 • 西部内陆河: 增加较明显
1.5 中国暴雨变化 1980年前后60min降雨量比值分布 极端强降水事件日数的变化趋势 • 区域性短历时暴雨强度有增加趋势 • 区域性极端强降水日数有增加趋势 • 陕西宽坪,1998.7,1300mm/ 6-7h(调查) • 广东湛江:2007.7,1188mm/24h(实测)
天津 升 196mm 福建 升 50-60mm 上海 升 115mm 广东 升 50-60mm 1.5 中国海平面变化 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1-2mm,中国近50年上升130mm 2008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2007年上升了14mm
1.6 台风变化 强热带风暴发生频繁呈增加趋势 1970年以来我国登陆台风统计(登陆时最大风速统计) 台风浣熊
1.7 河川径流变化 • 总体趋势:减少 • 显著减少趋势 :海河、黄河、辽河 • 弱减少趋势:淮河、松辽河、珠江、长江 • 弱递增趋势:长江中下游,淮河上游,嫩江 我国主要江河年径流量的变化 (1981-2004年相对于1950-1980年)
1.7 河川径流变化 海河流域实测径流量的变化 张建云等,我国主要江河近50年河川径流变化,水科学进展,2007(5)
1.7 河川径流变化 黄河流域实测径流量的变化 径流减少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影响30%左右,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 张建云等,我国主要江河近50年河川径流变化,水科学进展,2007(5)
十大流域干旱面积长期变化趋势(1951-2007) 1.8 干旱情况变化 斜体及下划线为通过0.05信度检验
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 1979-2007年和1951-1978年年平均干旱日数之差 1.8 干旱情况变化 • 干旱频繁增大区域 • 辽河流域 • 海河流域 • 淮河流域北部 • 黄河流域大部 • 珠江流域大部 • 西南诸河干旱频率减少
1.8 干旱情况变化 • 建国以来,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不断加深; • 与建国初相比,21世纪以来的平均受旱率、平均成灾率和粮食减产率分别是原来的2.3倍、4.3倍和2.6倍; • 2008年,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367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182亿亩,成灾102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1亿kg。 不同年代我国干旱灾害情况统计
1.9 冰川雪盖变化 • 冰川大范围缩小,雪盖面积下降,永久性冻土退化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显示:与第一次冰川普查相比,面积缩小比例为7.4%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的减少和冻土下界的升高,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相比,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分布高度上升约71米,季节性冻土厚度平均减小19cm。
1.10 湖泊萎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有142个大于10km2的湖泊萎缩,总计面积减少9574km2,占萎缩前湖泊总面积的12%,蓄水量减少516亿m3,占湖泊总蓄水量的6.5%。 我国不同类型湖泊萎缩情况统计
1.11 湿地退化 区域暖干化导致湿地资源减少、抗干扰能力减弱 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物种增加、自然退化加重
汇 报 内 容 现象——观测到的变化 分析——可能影响评价 认识——个人观点
气候变化产生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 气候要素变化 温 度 降 水 海平面 其 它 影响领域 水 资 源 农 牧 业 林 业 生 态 海 岸 带 其 它
对水的影响 气候变化 (水) 防洪 水资源 水工程 生态
2.1 对防洪安全的可能影响 • 全球变暖 空气温度升高 大气持水能力增加 降水机率增大、强度增强,暴雨发生机率加大 •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2007年国家评估报告:210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可能上升0.6-0.74m) • 沿海及河口地区防洪形势更加严峻 • 全国平均降水量增加(国家应对方案: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3%,2050年增加5-7%),将增加洪涝灾害发生机率。 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的影响
2.1 对防洪安全的可能影响 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呈频率增加强度增大趋势 91江淮洪水 98长江、松花江、闽江洪水 2003、2005、2007淮河洪水 2005、2008西江洪水 淹没房屋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 地表潜热增加 蒸散发增强 高温热浪及干旱事件 频次增加、范围扩大 气候变化加剧区域干旱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 2006年,川渝百年一遇大旱 2009年春,北方百日无雨雪,15省干旱严重 自去年9月份以来,近半年的时间内,西南很多地区降水量不到200毫米,不到正常年景的一半,西南5省致百年不遇大旱:6130万人受灾,1807.1万人饮水困难, 503.4万公顷农作物受灾,111.5万公顷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侧重经济发展(A2)情景的2050年水资源分布:北方缺水情势可能进一步加剧。 • 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发生机率可能增加 • 南涝北旱的的格局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变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情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 蒸散发增加 作物需水变化 灌溉 需水 变化 气温升高 生长期变化 利用有效降水变化 降水变化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温度升高 ->需水增加 • 初步分析: • 农业:增加2.7%(相对情景:气温+1℃,降水+3%) • 工业: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冷却需水增加1~2% • 生活:气温每升高1℃,生活用水量增加1.0%左右 • 生态:水面蒸发加大 ->生态用水增加 • 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
2.2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温度升高 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恶化 水质性缺水影响供水安全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1)中国气候区的变化,工程设计标准问题 (2)极端低温对水工材料特性的影响 (3)长历时干旱高温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气候变暖会导致大量海水蒸发,大气中水汽增多,容易导致极端事件增多。就温度而言,全球变暖指全球范围内平均温度上升,同时温度变化幅度增加,发生低温寒流和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增加。 近几年,发生3次明显寒流: 1、2004年到2005年冬季,我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 2、2008年1月南方冰冻雨雪天气 3、今年冬季华北等地寒潮暴雪天气 因此:年平均气温可能继续升高 也可能发生极端低温寒潮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冻融破坏的影响 DL/T 5082-199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 T确定我国气候分区: 严寒区:T<-10℃ 寒冷区:-10℃≤T≤-3℃ 温和区:T>-3℃
区 寒 严 区 分界线 冷 寒 温和区 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 修订?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极端低温寒潮影响 寒潮 寒潮 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 F F F F F F F 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 遭受寒潮,混凝土表面迅速降温 内外温差形成拉应力 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出现裂缝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水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试验 F100抗冻等级混凝土 -25℃~8℃冻融制度下的抗冻性能: C20水工混凝土,7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已大于5%、相对动弹性模量已下降至初始值的61% C30水工混凝土,10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为5.6%、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初始值的53%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冻融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 冻融导致建筑物表面剥落 冻融导致建筑物骨料外露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持续高温干旱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气候干旱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 表面开裂 混凝土体积 干燥收缩 当混凝土干燥收缩受到某种约束 混凝土无法产生收缩变形
1978年该坝遭遇百年不遇的长期高温干旱气候 使坝体长期处于空库+自重+温升荷载组合下运行 6#坝出现80.0m裂缝 右岸12#坝出现29.35m裂缝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持续高温干旱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丰乐混凝土双曲拱坝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海平面上升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海水腐蚀的影响 我国沿海港口分布示意图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海水盐浓度变化 海水入侵内陆 (无盐蚀区变为有盐蚀区) 低盐浓度区变为高盐浓度区 腐蚀区域面积扩大 腐蚀强度增加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钢筋混凝土腐蚀经济损失统计
2.3 对水工程安全的可能影响 北仑港10万吨级矿石码头轨道梁
2.4 对生态影响-水体污染 河流湖泊变暖,热力结构和水质变化,藻类和浮游生物增加 太湖2007年4月平均水温19.56℃,为25年来最高,为藻类暴发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太湖蓝藻暴发
2.4 对生态影响-水土流失 气候干旱 植被退化 水土流失加重 极端暴雨增多 冲蚀加强 2005年普查资料: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6%,其中:水蚀161万km2,每年江河流失表土50亿t。大量泥沙流入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