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乐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乐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 诗经 》 的编定和体制. 时间: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时间的诗歌。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如: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 · 为政 》 )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 史记 · 孔子世家 》 ). 《 诗 》 一共有三百十一篇,内有六篇有目无诗 《 南陔 》 、 《 白华 》 、 《 华黍 》 、 《 由庚 》 、 《 崇丘 》 、 《 由仪 》

c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乐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乐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2.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 时间: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时间的诗歌。 • 原名: “诗”,或“诗三百”。 • 如: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史记·孔子世家》)

  3. 《诗》一共有三百十一篇,内有六篇有目无诗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 汉代,《诗经》被奉为经典,这才称作经。称诗为经的,首先见于《史记·儒林列传》:”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4. 《诗经》的编定 •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学者有“采诗”、“删诗”二说。 • “采诗” :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篇》) •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

  5.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 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国语·周语·邵公谏弥谤》) • 《诗经》的最后被刊定,孔子是有功劳的。孔子自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6. 孔子“删诗”之说 •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 契 (xie) 、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 • 《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

  7. “采诗”目的 • 1为了“观察民隐(隐,隐痛)民情”,考察政治的得失,以便巩固统治 ; •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 2为了享乐娱乐,把这些诗作为宴会的乐歌 • “比其音律,以于天子。” • 3为了教育子弟,把诗作为学习的教本 •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8. 《诗经》的体制和分类 • (-)风 分十五国编纂:1.《周南》2.《召南》3.《邶风》 4.《鄘风》5.《卫风》6.《王风》7.《郑风》8.《齐风》9.《魏风》 10.《唐风》 11.《秦风》12《陈风》 13.《桧风》 14.《曹风》 15. 《豳风》。

  9. (二)雅 分二部:1《小雅》 2《大雅》 • (三)颂 分三部:1《周颂》 2《商颂》 3.《鲁颂》 •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10. 《风》《雅》《颂》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11. 诗经的流传 •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 • 齐诗、辕固生 • 鲁诗、申培 • 韩诗、韩婴 • 毛诗 、赵之毛亨、毛苌 • 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 蒹 葭

  14.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15.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jiān jiā )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浚 ( yī rén ) ( sù huí ) (xī ) (méi ) (jī ) ( chí ) ( sì )

  16.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17.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Jiān Jiā • 蒹葭:芦苇 • 苍苍:茂盛的样子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从:追寻 • 阻:艰险 • 溯 游:顺流而下 • 宛:好像、仿佛 Sù huí

  18.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 萋萋:茂盛的样子 • 晞:干 •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 跻:登,上升 • 坻:水中小洲 jī chí

  19.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sÌ zhĬ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 涘:水边 • 右:弯曲 • 沚:水中沙滩

  20. 蒹 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 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滩。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21.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真挚而热烈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关雎》,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呢?《诗经》中的爱情诗是真挚而热烈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关雎》,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呢? 1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22.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2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23.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充分表达情感。

  24. 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25.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6.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27.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28. 《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渎。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渎。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29. 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30.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31. 二、正音 第一首 《卫风•氓》 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mǐ 夙:sù咥:xì 隰:xí泮:pàn

  32. 蚩蚩:课文翻译为“老实”,另有版本翻译为“嘻皮笑 脸”。 愆期:耽误、拖延日期。 复关:地点。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 咎:灾祸。 无与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黄而陨:飘落。二三其德:他的品行变化无常。 女也不爽:差错(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

  33. 2·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三、四章的比兴手法? 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4.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35.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36. 结构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 爱 热情幸福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婚 变 怨恨沉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决心 (赋、比、兴) 清醒刚烈 勤劳 温柔 坚强 决绝

  37. 小结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