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18 Views
一鄉一特色 ~ 新竹市 and 貢丸. 71407 唐禹媗 指導:戴言儒老師. 研究目的. 因為我外婆家是住在新竹,每次回去都風很大,所以想更了解傳說中的「風城」。 我也超喜歡吃貢丸的,剛好貢丸又是新竹的名產,當然要挑這裡來研究囉。; 〉. 新竹市.
E N D
一鄉一特色~ 新竹市and貢丸 71407 唐禹媗 指導:戴言儒老師
研究目的 • 因為我外婆家是住在新竹,每次回去都風很大,所以想更了解傳說中的「風城」。 • 我也超喜歡吃貢丸的,剛好貢丸又是新竹的名產,當然要挑這裡來研究囉。;〉
新竹市 • 新竹市是位於臺灣北部的一個市,也是新竹次都會區的核心都市。設籍人口42萬人。原為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漢人有系統的開墾始於18世紀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廳設治竹塹。由古至今,新竹市一直是當地的行政中心和地方生活圈中心城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之後成為台灣的高科技重鎮,有「臺灣矽谷」之稱。
一.位置 • 土地面積:104.0964平方公里 • 市中心經緯度:東經120度56分54秒 北緯24度47分06秒 • 海岸線長度:17公里 • 村里數:120
氣候 • 新竹市全年有雨,夏季為對流雨較多,冬春兩季以地形雨較多。 • 春季受大陸冷高壓影響,仍盛行東北風,偶有南風,偶有暖濕氣交流會之平流霧。 • 夏季前期盛行西南風,後期受太平洋高氣壓北移、西伸影響,地面風場轉吹東南風至東風,吹偏南風時易有午後雷陣雨。 • 秋季盛行風逐漸轉為東北風,風場轉向時,配合天氣系統影響,吹強烈東風時,受地形影響產生作用,溫度偏高,仍有颱風帶來降雨之機會。 • 冬季盛行東北風,常受大陸冷高壓影響,溫度偏低,於高壓東移出海時,溫度回升,地面風場轉東風時,放晴機會較高。 • 於一、二、三月時,由於強烈大陸冷氣團的來襲所形成的數波寒流影響,因而潛在著寒害的風險,常有數天的低溫比全台平地的月均溫最低的新北市淡水區還要低1至3度不等。
二.自然 • 風城 • 新竹因為冬季季風強盛,為全省之冠,所以有「風城」之稱,因新竹的沖積平原由東南向西北呈「喇叭狀」開敞,無論東北季風或西南季風一進入本市,風勢即受約束而增強。例如東北季風到此也略轉為北風,加上地形的關係,就像一股「穿堂風」一樣貫入新竹。新竹沿海一帶冬季季風甚強,風害甚烈,民間早就有 「新竹風、基隆雨」的諺語。
三.人文 • 塹城風華 • 西元 189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完成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自此開始了新竹火車鐵軌將近百年的歷史。初期新竹車站位於枕頭山腳,即今公園里東大路麗池附近,當時稱為新竹火車票房,那時是由正副查票司來做剪票、驗票的工作。
風城鳥瞰 • 新竹市政府落成於日治時代,外觀設計承襲日治時代的設計風格,如入口處和端部的突出,外 廊拱圈設計、方形塔樓、立面上下推拉窗及門柱裝飾紋樣,整體型式典雅莊嚴,不僅是市政擘劃與推動的場所,更是代表新竹過去與現在的地景浮雕。
拓魚千噚 • 新竹市是台灣早期歷史發展的源頭,很早便有漢人及平埔族人在此從事農耕活動。基於軍事防禦功能考量,新竹從無城、竹城、土圍到石城,發展成政治城市。新竹市的海岸地區,也從日治時代的單純聚落逐漸向外擴張,大面積的海埔新生地一一被開發利用,為新竹人帶來更多農漁生機。
文化資產 • 有形文化資產 • 至2012年2月10日為止,新竹市文化局及改制前的新竹市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有: •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 新竹市香山天后宮 • 新竹市竹蓮寺 • 新竹市金山寺 • 新竹城隍廟 • 新竹市香山港口寺廟群 • 李克承博士故居 • 新竹市的眷村 • 竹風微啟東門聚落 • 新竹市役所 • 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 • 新竹市古蹟公園潛園 • 新竹市國民戲院 • 文化景觀: • -南寮漁村
無形文化資產 • 傳統藝術: • 新竹市傳統工藝美術 • 新竹地區玻璃工藝 • 新竹市的俚、諺語 • 新竹市的北管 • 古物 • 竹塹古文書
節慶 • 前任市長林政則積極推廣「花園城市」的政策,使新竹四季都有節慶 • 春:十八尖山賞花月 • 夏:17公里海岸風景看海月 • 秋:貢丸米粉節 • 冬:玻璃藝術節
四.特色 • 米粉貢丸 • 玻璃藝術 • 糕餅
新竹貢丸 • 貢丸為台灣新竹有名的特產之一,後傳至廣東和香港等地。新竹的貢丸是以木棒或機器「摃(槌擊肉塊)」出來的,因閩南語中,槌擊為「摃」,故稱貢丸。而新竹貢丸的材料必須用剛宰殺不久的「溫體豬肉」製作,也就是所謂的「活肉」利用活肉新鮮纖維的彈性所做出來的才是真正好吃貢丸。
起源 • 根據業界口耳相傳:明末清初時,在福州沿海的一個小村莊,出了一名聰明乖巧又孝順的孩子,名叫孟波。孟波的母親年事已高,好吃豬肉而又苦於牙齒鬆動,不易咬食。孝順的孟波屢思對策,希望讓母親能夠輕易享受美味的豬肉。不斷苦思的結果,有一天終於讓他靈機一動,想到搗糯米的方法或許可用於料理豬肉。於是他嘗試像搗糯米般的將豬肉搗為肉漿,再捏成丸狀。煮熟之後呈給母親食用,果然鬆軟易食,讓他年邁的母親大快朵頤。 孟波的孝行和製作肉丸的方法,很快的在京城傳了開來,大家爭相仿效,並輾轉相傳。這種肉丸的作法也由福建傳到了台灣,並在新竹發揚光大,成為地方特產。因製作肉丸必須先用木棒捶打為米漿,再捏成丸子,而捶打的動作,閩南話的發音為「摃」,所以後來大家都統稱之為「貢丸」 。
貢丸標章 • 「H.M.I.」是新市摃丸產業的英文縮寫字母,由三顆摃丸所圓成的圖案,象徵著新竹摃丸產業的團結與圓滿,也代表薪傳百年的新竹摃丸產業,開始有了公正性的專用標章。
The End 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