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荷叶效应与毛细现象

荷叶效应与毛细现象. 高温合金部 陈晓燕( 10 博). 荷叶效应. 荷叶效应 指荷叶从淤泥中长出来表面也非常干净,即周敦颐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使得水珠与荷叶产生不润湿的现象。. 为何会有这种荷叶效应呢?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叶绿素、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的碳水化合物,有丰富的羟基 (-OH) 、 (-NH) 等 极性基团 ,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污渍,用传统的 化学分子极性 理论来解释,不仅解释不通,恰恰是相反。也不能从机械学的 光洁度 角度来解释,因为它的表面光洁度根本达不到机械学意义上的光洁度,用手触摸就可以感到它的粗糙程度。. 荷叶表面微观结构.

ca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荷叶效应与毛细现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荷叶效应与毛细现象 高温合金部 陈晓燕(10博)

  2. 荷叶效应 荷叶效应指荷叶从淤泥中长出来表面也非常干净,即周敦颐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使得水珠与荷叶产生不润湿的现象。 为何会有这种荷叶效应呢?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叶绿素、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的碳水化合物,有丰富的羟基(-OH)、(-NH)等极性基团,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污渍,用传统的化学分子极性理论来解释,不仅解释不通,恰恰是相反。也不能从机械学的光洁度角度来解释,因为它的表面光洁度根本达不到机械学意义上的光洁度,用手触摸就可以感到它的粗糙程度。

  3. 荷叶表面微观结构 经过科学家长期的研究观察,发现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乳突,乳突的平均大小约为10微米,平均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乳突由许多直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组成的。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它上面长满绒毛,在“山包”顶又长出一个馒头状的“碉堡”凸顶。 乳突

  4. 荷叶自清洁机理 荷叶“乳突”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纳米级空气层,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只能同叶面上“山包”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雨点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使得荷叶“出淤泥而不染”,形成荷叶效应。

  5. 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是指将内径很小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液体中,由表面张力与润湿现象的联合作用,管内外液面产生高度差的现象。当液体与构成毛细管的固体材料润湿时,管中液面升高并呈凹状;当液体与毛细管材料不润湿时,管中液面下降并呈凸形。并且,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有关。 H2O Hg

  6. 毛细现象无处不在 上水石 生活中,毛细现象无处不在。上水石、蜡芯、植物的茎叶、毛巾、海绵、粉笔、砖块等多孔物质通过毛细作用吸收水分等物质。 蜡芯 植物叶茎 纸巾

  7. 荷叶效应及毛细现象的启示—润湿 完全润湿 (=0) 不润湿 (=180) 实际上,荷叶效应与毛细现象都与润湿有关。润湿是指在一块固体表面上滴少许液体,在未滴液体之前固体和气体接触,滴上液体后取代了部分固-气界面,产生了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根据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之间夹角的大小,可分为润湿(<90)和不润湿(90<<180)。毛细现象包含润湿和不润湿现象;而荷叶效应为不润湿现象。 润湿 不润湿

  8. 润湿的分类及应用 通常,研究材料间润湿性时,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非反应性润湿,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无相互溶解、扩散、化学反应等行为;二是反应性润湿,指固液界面间存在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原子互扩散、物质溶解、化学反应产生界面产物等。 非反应润湿 反应润湿 洗涤 染印 焊接 润湿现象在许多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如印染、焊接、洗涤等。

  9. 973K 1073K 1173K 1273K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温度 铝熔体在金红石基片上的润湿角示意图 温度越高,润湿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10.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化学成分 0.01wt. %碳 0.1wt. %碳 0.3wt. %碳 不同碳含量的高温合金在氧化铝陶瓷上的润湿 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引起两种材料间润湿性的改变,这在制备复合材料、焊接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界面反应 Time: t=0s t=5s t=11s t=20s t=31s t=150s t=1500s 反应层 or 扩散、渗透 高温合金在氧化铝陶瓷上的润湿 随时间延长,高温合金熔体与陶瓷间发生扩散及界面反应,产生反应层,导致合金/陶瓷间的润湿性增强,润湿角明显减小。

  12. 谢谢! 注:本科普作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来自文献及自己的实验结果,经作者整理加工而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