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82 Views
产科猝死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 范 玲. 猝死的定义. 猝死是突然发生的的非暴力性意外死亡,指平素健康或虽然患病但病情基本稳定或好转,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循环、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诊断的主要条件是意外、突然、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发病导致的死亡。 “ 突然 ” 是时间概念,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猝不及治,争议是几分钟, 1H 、 6H 、 24H ,大多数认为 6 小时之这内较为恰当。. 产科猝死. 产科猝死约占诊断死亡的 5% 。
E N D
产科猝死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范 玲
猝死的定义 • 猝死是突然发生的的非暴力性意外死亡,指平素健康或虽然患病但病情基本稳定或好转,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循环、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 诊断的主要条件是意外、突然、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发病导致的死亡。“突然”是时间概念,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猝不及治,争议是几分钟,1H、6H、24H,大多数认为6小时之这内较为恰当。
产科猝死 • 产科猝死约占诊断死亡的5%。 • 孕期猝死主要以原有疾病的突然恶化为主,多见心脏病合并妊娠,或妊娠并发症的病情突变,如子痫死于窒息、脑血管意外、HELLP综合征、DIC等。 • 分娩期则以突然意外的情况为多见,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 • 产褥期则为原有疾病在产褥期加重,如肺栓塞、电介质紊乱、产褥感染等。
复苏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为初期复苏,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复苏。 • 第二阶段为后期复苏,用人工方法使心肺功能恢复,复苏循环、呼吸。 • 第三阶段为复苏后治疗;维持心肺脑功能,防治并发症。 • 第一阶段应在4分钟内实施,第二阶段应在8分钟内进行,复苏成功率高。
心肺脑复苏的程序 A:Airway 保持气道畅通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循环复苏 D: Drugs 药物 E:ECG 心电图 F:Fibrillation 除颤 G:Gauge 监测 H:Human mentation 脑复苏 I:Intersive Care 重症监护 以上称心肺复苏九则
孕期生理改变对复苏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 ●影响 • 心输出量40% 增加对循环血量的需求 • 心率15-20次/分 增加对循环血量的需求 • 凝血因子 易患凝血 • 仰卧血压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下降30% • 动脉血压10-15mmHg 胎盘灌注组织灌注 • 胶体渗透压低 体液易进入组织间隙 • 胶体渗透压/肺毛细 出现肺水肿 血管楔压
孕期生理改变对复苏的影响 ●呼吸系统 ●影响 • 呼吸频率 缓冲能力 • 氧耗量20% 加快氧分压加重缺氧 • 潮气量 减少缓冲能力 • 二氧化碳分压 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 喉部角度改变 气管插管困难 • 功能性残气量25% 减少缓冲能力 • 血浆碳酸根 呼吸性碱中毒 • 乳房增大胸廓顺应性 增加胸外按压的压力 • 胃肠蠕动减弱胃动力 吸入窒息 • 胃食管括约肌张力 • 膈肌上升4-7cm
孕产妇复苏时措施的特殊性 ●生理病理 ●措施 • 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左25-30度侧卧, 主动脉 或手法将子宫左推 • 乳房增加膈肌上抬 增加胸外按压力度 • 胃内容物反流 助手压迫喉部环状软骨, 准备吸引器 • 咽部水肿膈肌上升 早期气管插管 4分钟行围死亡期剖宫产
四分钟规则 • 母体无呼吸可伴动脉血PH及氧分压快速下降 • 母体无呼吸心跳时,胎儿仅有≤2分钟的氧储备 • 4分钟未能恢复循环,会发生严重的情况
围死亡期剖宫产要求条件 • 家属需知情同意 • 技术人员与设备齐全 • 母体无自主循环达四分钟 • 胎儿有存活力,单胎孕周≥23~24周 • 术后有设备及人员照料母体及新生儿 • 取出胎儿后覆盖子宫,继续CPR、病情稳定后缝合各层切口 • 国内尚无此措施
猝死的预防 • 在处理高危妊娠时应个体化分析有无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因素,应及时处理,加强监测。 • 避免医源性危象出现如心脏病或妊高征患者输液量、速度、液体种类不当造成急性心衰、肺水肿。又如不恰当过渡使用药物催引产,造成羊水栓塞危险。再如休克复苏不当,致不可逆休克而死亡等等。
猝死的预防 • 在有患者所在处均应有急救设备、药物,以便随时应用,包括清理呼吸道器械、 复苏气囊通气导管,各种急救药物等。 • 心肺脑复苏作为每位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必需具备的技能,要培训,不仅理论还要操作,经过考核,而且每年复训一次,常备不懈,以救万一现场。
猝死的预防 • 医院应成立急救小组 • 组内分工明确:指挥、监测、行动。 按顺序评估→决策→行动。 • 复苏时切不可慌乱无主,杂乱无章。人员、组织、器械、药物、知识、技能均要处于功能位。
现场心肺复苏术 • 现场心肺复苏指的是通过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 现场心肺复苏术不仅在麻醉时使用,也常见于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救护等急救工作
现场心肺复苏术 • 抢救对象:猝死者(Sudden Death) 阻止“提早”出现的突然死亡 救治“不该”凋谢的健康生命 各种疾病的终末期除外 • 实施者: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 猝死者身边的医生或护士 经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市民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30秒—全身抽搐。 ●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6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强调“黄金8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 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 >90% 4分钟 60% 6分钟 40% 8分钟 20% 10分钟 0%
“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 尽早呼救并到达患者身旁。 • 尽早进行徒手CPR。 • 尽早进行电击除颤。 • 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现场CPR方法(A1) 心搏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要求在20秒种内完成: ● 突然倒地和/或意识丧失。 ● 自主呼吸停止。 ● 颈动脉搏动消失。
意识判断要领(A1) •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如认识对方,可直呼其名。 • 如呼唤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高 声 呼 救 • 如确定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 • 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 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病人身旁,开始徒手心肺复苏的救助。
抢救的体位要求 • 呼救的同时,应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 • 翻身时整体移动,保护颈部 • 身体平直,无扭曲 • 摆放的地点:地面或硬板床
徒手开放气道(Airway,A2) 1、压头抬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 2、首先清理口腔,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
徒手开放气道(Airway,A2) 3、然后压头抬颌,使头部后仰,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4、动作轻柔,防止颈部过度伸展,防止压迫气道。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要领: ● 压头抬颌后,随即低下头判断呼吸。 ● 眼看胸廓起伏、耳垂离患者口鼻2-3cm感受呼吸。 ● 10秒钟内完成。 ●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 若呼吸心跳存在,仅为昏迷,则摆为侧卧位,腿部屈曲。 • 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 避免胸部受压,密切观察呼吸、心跳。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 若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正压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 •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 • 吹气时不能漏气。 • 连吹2次,每次吹气量400~600ml,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 • 不是“吹蜡烛”,每次吹气持续1秒。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 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搏动 • 颈动脉在喉结旁开2-3cm •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时间10秒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 部位: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放置掌根的位置)。 • 最好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 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 • 双臂形成一直线,与患者胸部垂直,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往下压。 • 下压和放松时间为1:1。 •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部,放松不离位。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 频率:100次/分(9秒内完成15次) • 深度:胸骨下陷4-5cm • B与C反复交替进行,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每按压30次,停止按压,手不离开胸壁,人工给气2次) • 人工按压尽可能不间断 • 错误1:肘部弯曲。错误2:手掌交叉
CPR成功的指标 • 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 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 面色转为红润。 •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小 结 • CPR简易三步骤: • 叫 • 吹 • 压
实践模拟 1、检查:检查瞳孔、呼吸和脉搏; 2、意识判断:拍打或者掐人中; 3、呼救:拨打120或者高声呼救; 4、身体调适:平放、压头抬颌、清理口腔; 5、人工呼吸:口对口或者口对鼻人工呼吸; 6、人工循环:双手按压病人胸腔,帮助其恢 复心跳; 7、5和6交替进行(比例为2:30),直至病 人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