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1

农村科技工作 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

农村科技工作 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陈良玉 研究员 2007.5. “ 解决农业的出路既要靠政策,靠改革,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靠科学技术,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 ” ---- 胡锦涛. 一、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 1 、解读近 4 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4 年: 提高农民收入 2005 年: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 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 年: 发展现代农业. 2 、新农村内涵.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3 、新农村特征.

ca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农村科技工作 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陈良玉 研究员 2007.5

  2. “解决农业的出路既要靠政策,靠改革,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靠科学技术,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解决农业的出路既要靠政策,靠改革,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靠科学技术,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 ----胡锦涛

  3. 一、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 • 1、解读近4年中央一号文件 • 2004年:提高农民收入 • 2005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4. 2、新农村内涵 •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

  5. 3、新农村特征 •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 以小康社会为水准 • 以城乡一体化为趋势 • 以和谐社会为要求 • 以社会主义特性为原则

  6. 4、新农村保障 • 政治建设 • 社会建设 • 经济建设 • 文化建设 • 党的建设

  7. 5、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 •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8. 5、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与目标(续) •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9. 二、农村科技工作新思路 • 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 • 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 • 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

  10. 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一)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三)市场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四)体制和机制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11. 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未来5-15年,是我国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突破“拉美贫困陷阱”、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 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们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条件,又面临新旧体制交替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 在新的宏观发展背景下,在支撑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中,农村科技工作需要重新定位、拓展思路。

  12. 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一)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 ——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 ——科学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

  13. 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 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680美元,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4%,非农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6.9%,城镇化率达到43%。 •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已转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时期,改善城乡二元化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4. 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 城郊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将对科技成果、技术信息、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提出新需求。 • 农村科技工作必须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社区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城乡交叉的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 农村科技工作必须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社区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城乡交叉的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15. (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求。 •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变,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竭泽而渔、粗放管理”,转向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增强农业素质和效益。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6. (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三大约束条件 • 农业基础条件差的约束 • 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 •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

  17. 农业基础条件差的约束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45%,中低产田比例高达78%;水资源缺口高达50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达到750-1000亿公斤。 • 农田平均受旱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耕地的泥沙流失量占全国水土流失量66%,盐碱化和渍生盐碱化面积高达1亿亩,30%的耕地缺氮,63%的耕地缺磷,77%的耕地缺钾。 • 我国近14亿亩草场缺水,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 农田基础设施失修老化,农田抗灾害能力下降,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

  18. 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 • 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的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难以适应集约式经营的需要。 • ——我国农户数量约2.4亿,户均农地经营规模仅 7.5亩,仅相当于日本、韩国的1/3,欧盟的1/40及美国的1/400。 • 二是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机制没有建立。水资源大量浪费。 • 三是缺乏鼓励农业和农村节能、节电的政策措施。

  19.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 • 一是农业科研投资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GDP的比重仅0.49%,是世界30个低收入国家平均的2/3,不到发达国家的1/5。全国科研经费的人均投入8.3万元,农业仅2.3万元,不到三分之一。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占全国农业总产值不足0.2%,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 二是缺乏有利于科技成果产生的动力机制,科技成果的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 •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不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40个百分点。

  20.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 •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扩散能力弱。 • 现有推广机构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多元化的技术服务需求,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体地位不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强、服务弱化,缺乏自我发展后劲。推广系统内部缺乏有利于科技引进、推广和应用互助的动力机制,技术到户率不高,现实科技的潜力发挥不足。 • 四是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减弱了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和对新技术成果的吸纳能力 。

  21. 没有效率的增长,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 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重点要有利于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矛盾、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 农村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合理配置并利用好资源,切实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支撑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型,推进区域农业向跨区域农业转变,引导资源高耗农业向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力促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三)市场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本质上,国际竞争是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产业整体素质的竞争。 • 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我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转型,农村科技工作必须向农业和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 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22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64.6%。近年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额405.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初级农产品进口额1172.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2%;进出口贸易逆差高达767.18亿美元。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的门槛。

  23. (四)体制和机制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四)体制和机制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 加强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是为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注入活力的有效途径。 • “十五”期间,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实现了官办到民营、官民联办的多元化科研体系的转型。到2002年前后,中央级370多家、地方近800多家应用开发类院所先后完成了企业注册。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通过转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等方式实现企业化转制。

  24. 据2005年对原中央属263家转制科研机构的调查统计,85%以上的院所建立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90%以上的院所加入了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在转企的同时推进了改制,以产权多元化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部分中央级转制院所对下属企业实行了公司制,已有18家转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江苏、浙江、宁夏、重庆、青岛、沈阳、武汉、广州、杭州等地,转制院所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据2005年对原中央属263家转制科研机构的调查统计,85%以上的院所建立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90%以上的院所加入了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在转企的同时推进了改制,以产权多元化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部分中央级转制院所对下属企业实行了公司制,已有18家转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江苏、浙江、宁夏、重庆、青岛、沈阳、武汉、广州、杭州等地,转制院所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 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转型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25. 报告框架 • 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 • 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 • 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

  26. 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 • (一)善于经营科技,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化 • (二)善于经营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链 • (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27. (一)善于经营科技,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化 • 新农村建设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科技工作正面临多元化的需求。 • 科技服务对象多元化。强调面向基层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整体科技服务的需要。 • 科技服务内容多元化。基层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林牧业、水利电力、医药化工业、食品轻纺业、加工制造业、能源建筑业、电子通讯业等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 科技服务模式多元化。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农村信息化等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28. 把科技作为产业进行经营 • 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科技的储备,而是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我国农村科技发展薄弱环节。 •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其中仅1/3实现转化。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研发、轻转化的科技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科技转化与推广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观念

  29. (二)善于经营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链 • 传统农业以产中为主、忽视两头、产业链脱节,是资源消耗型、技术落后型、效益低下型农业。 • 现代农业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为标志。 • 现代农业呈现六大基本特征:标准化、产业化、企业化、信息化、组织化、社会化。

  30. (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 我国是农业资源强约束型国家,必须依靠科技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 我国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增地减、人增水减的矛盾将不断加剧。 • 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还很低。灌溉水利用率为43%,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0%;降水利用率约为45%,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5%。 • 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860亿斤(纯养分),是世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然而氮肥当季利用率仅30%,每年氮肥损失近400亿元,肥料利用效率不高。 • 全国农药年产量超过8亿斤(有效成分),居世界第二位,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农药浪费严重并造成污染。

  31. (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00多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成为蚊蝇孳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 • 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的5倍以上,成为首要污染源。

  32. 农业环境污染 • 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400多万吨,大部分流失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全国农药年使用量近130万吨,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 • 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生态破坏,甚至危及正常交通安全。

  33. 生态环境恶化 • 农业自然资源滥用、毁坏现象严重。全国已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原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 1/3,且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长期超载超牧,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载畜力降低。农业自然资源数量逐步减少,约束不断硬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4. 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农业资源。 • 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节约农业资源。 • 二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理挖掘和深度转化农业资源。 • 三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

  35. 报告框架 • 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 • 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 • 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

  36. 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 • (一)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机结合 • (二)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 • (三)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

  37. 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机结合 •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 •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农业技术的支撑。 • 大力发展分子农业、数字农业、环控农业、工程农业、精细加工农业,同时也要因地制宜,重视传统精耕细作模式、农机农艺结合作业、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38. 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 • 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农业与工业相互渗透,农业的基本功能不仅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营养素,而且是工业原料、新能源的重要来源。 • 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农业对工业的科技需求,集中体现在“产前、产后与两化”领域,即产前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村新能源开发,产后农产品加工以及流通领域的科技支撑,农村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39. 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 • 要善于促进工业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转移,城市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 • 要以工业发展理念科学指导农业发展,以技术链延伸拓展产业链,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价值链,引导农业和农民参与产业链中后端、价值链高端的收益分配。 • 通过工业科技与农业科技的集成支撑,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40. 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 • 人类农业发展历史证明,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超级稻的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提升了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生物技术竞争的科技实力; • 现代种养技术的集成示范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技术体系; • 设施农业的拓展与完善开辟了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生产方式; • 农产品加工的深化和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提高了农业商品率和产业效益。

  41.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农村科技支撑,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切实提高经营效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 报告框架 • 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 • 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 • 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 • 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

  43. 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 • 主体回归农民 • 效益回归农业 • 发展回归农村

  44. 主体回归农民 •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 • 一要紧密团结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 二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 • 三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科技扶贫开发工作。

  45. 效益回归农业 • 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业生产经营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从根本上改变弱质低效产业现状。 •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于产前农业投入要素、产地环境、农业生态以及产后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的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 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林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下。

  46. 效益回归农业 • 农村科技工作要突破主要赋予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中环节的传统定位,面向产前、产中,以产后为重点进行系统部署,进行三大调整、强化三大重点。 • 一是调整传统种养技术研究领域,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和应用,增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 • 二是调整现有研发体系,以强化农业区域综合能力竞争性为核心,按农业生态区和优势农业区建立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与能力体系。 • 三是调整科技研发主体,改变过去产中研究力量过于集中的格局,强化产后加工与流通科技能力。

  47. 把握三大重点 • 一是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二是加强农林生态环境建设,以防灾减灾,增强农业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重点加强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力恢复的技术,农业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包括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以及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火灾虫灾,外来生物入侵等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 三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改变过去工农剪刀差、种养业与加工业割裂从而损害农业利益的做法,实现农业效益从产中环节向产后增值转变。

  48. 发展回归农村 • 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 •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技为支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

  49. 发展回归农村 • 以科技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突破口,引导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要素植入农村,发展绿色、节约、宜居型农村社区。 • 以科技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培育、农产品安全生产、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和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以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科技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发展农村新型特色产业。

  5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技术集成与转化体系,构建新型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科技服务水平,增强农业集约化经营能力,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动力和能力,形成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新风尚、新局面,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