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62 Views
合 作型 学习小组的建设. 一、学习型小组的建立. 1 、明确小组的组建要求. ( 1)人数:4-8人为一组 ( 6 人最佳) (以班级人数和班级空间为准 ,尽量增加组数 ) (2)座位方式:围坐式 (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3)男女生 比例 :尽量控制在1:1 (4)配正副组长各一名(组员可 任学科组长 , 做到 人人有职,人人有责 ,相互制约,共同推进。 )
E N D
一、学习型小组的建立 1、明确小组的组建要求 (1)人数:4-8人为一组(6人最佳) (以班级人数和班级空间为准,尽量增加组数) (2)座位方式:围坐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3)男女生比例:尽量控制在1:1 (4)配正副组长各一名(组员可任学科组长,做到人人有职,人人有责,相互制约,共同推进。) (5) 尽量减小组间的各种差异(成绩、行 为习惯、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
2、小组的划分 •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形成一个“小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导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 (起始年级应建好学生信息卡,分班成绩、平时行为习惯等等)
3、小组成员分工(人人是组长,人人是组员, 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 • (1)行政组长:全面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 • (2)记 录 员:不仅负责小组分数和个人分数的记录,还要对本组不足的地方做详细记录,便于小组开展自我批评; • (3)纪律组长:负责管理组内的纪律;(C) • (4)卫生组长:负责本组的卫生值日分配、检查等方面工作;(C) • (5)学科组长:负责相关学科的作业布置、检查、质量等方面的把关,同时也是组内讨论的第一发言人,统管本学科的学习情况;
4、组长的条件 • (一)学习成绩要优秀(学科组长) • (二)性格应外向、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行政组长) • (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行政组长) (四)自身标准要高; • (五) 条件不足,耐心培养;
5、组长的产生(行政组长) • 明确候选组长的条件(服务意识、语言表达、沟通、组织、 协调、学习成绩等方面) • (1)任命式 • (2)毛遂自荐式 • (3)民主选举式 • (其他组长产生方式一样,或由本组组员商议)
6、组长的作用 • (1)组长的带动、引领作用; • (2)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 (3)组长的帮扶作用; • (4)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 • (5)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 • (6)及时与组员进行思想沟通;
7、组员的产生 方法一(适用于起始年级) 根据划分的依据,将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分平行班的做法。学生分配下去后不一定恰当,老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如男女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如组长与组员是否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优点:从成绩上看分配比较均衡,缺点:个性差异可能较大,合作磨合需要的时间较长,推进速度很慢。)
如图: • 1 2 3 4 5 6 • 12 11 10 9 8 7(A) • 13 14 15 16 17 18 • 24 23 22 21 20 19(B) • 25 26 27 28 29 30 • 36 35 34 33 32 31(C)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方法二: 将所有同学按“S”型分为A\B\C\三再由组长依次从三组中挑选组员,如:组长是A的先从B\C组选,以保证组内ABC组员相等,挑选结束老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同级别),如男女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优点:磨合时间较短,个性鲜明,合作高度高。缺点:组间差异大,彼此容易产生矛盾,顾此失彼,不易管理。)
几点建议: • (1)分组后结合各小组名单立即召开班级任课老师会议,参考任课老师建议和想法进行组员的二次微调,尽最大努力缩小组间差异;(导师老师直接参与分组过程,节约时间) • (2)新的七年级在第一学期期中或期末考试后重新分组,此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个性、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等等方面老师都比较了解,重分后能更好消除组间的不均衡。 • (3)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阶段性随机小范围调整;
8、位置排放 原则是“围坐”式或“马蹄形”式。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排位,但常常是中间是优秀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BB\AA\CC)。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对学和结对帮扶。(具体操作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定、也可以根据具体学科而定,形式固定,人员不定,确保在合作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型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歌、组训、组规、小组目标 小组建设——学生自己的语言
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扬帆、雄鹰、阳光、智慧、先锋、疾风、劲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等等。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扬帆、雄鹰、阳光、智慧、先锋、疾风、劲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等等。 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如,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挑战自我,团结第一;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 3.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课目标、天目标、周目标和月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方向、重点培训)
4.制定组规——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组规。组规的作用是监督、约束,前提是所有组员的共同要求,而且力所能及的,它是小组各个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保障。难的不是组规的制定,而是制定后不遵守怎么办?所以,在制定组规时,班主任或导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帮扶时给一些适宜的惩罚措施或建议,但要得到所有组员的认可,并确认同意签字后实施。4.制定组规——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组规。组规的作用是监督、约束,前提是所有组员的共同要求,而且力所能及的,它是小组各个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保障。难的不是组规的制定,而是制定后不遵守怎么办?所以,在制定组规时,班主任或导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帮扶时给一些适宜的惩罚措施或建议,但要得到所有组员的认可,并确认同意签字后实施。 5.制定组徽------与组名相结合,有一定设计的寓意,能覆盖组训的含义和小组的一些愿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形式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剪纸、手工作品等等。 6.组歌的选择------与组文化相呼应,一般是励志类歌曲或曲词中含有激励性话语,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是其中一段,甚至一两句,唱出激情,唱出力量, 能力较强的可自编。
三、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 (主要环节是培训、评价、调整) 首先,要成立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构 ,并合理分工。 其次,是明确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和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干什么”即是培训,“干的怎么样”即评价,“怎么去干”即调整。培训、评价、调整贯穿整个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全程,并且在培训、评价、调整这三个环节的循环中获得螺旋上升,从而使小组建设与管理更加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使合作学习小组的各项功能最大化、最优化。再次,定期开展体验式活动或活动的培训;最后,勿忘对教师的相关培训。
1、培训-----小组建设与管理铺设道路 培训是小组管理与建设的开始,放好心态,做好等待的准备,起初的培训主要以共性的东西为主,不宜太多,把握平缓度,主要是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培训人(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导师、组长) (2)明确培训对象(班主任、老师、行政组长、学科组长、其他组长、组员) (3)制定具体培训内容(小组合作要求、怎样预习、导学案的完成、展示、点评的要求、组长的要求等)
2、评价----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动力 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提升速度取决评价为小组注入的动力。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度决定小组建设与管理成败,至关重要。但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是易事,要基本做到“事事评”“时时评”“人人评”,在以往的评价中主要有三点不足:一是评价只重视片面的结果,不顾及过程。而小组建设与管理恰恰更需要的是过程的评价,即为什么没有做好,原因在哪里,怎么纠正,所以评价的激励作用虽好,但评价帮扶作用更大;二是评价的全面性缺失,单一的指向性过于明显,导致了小组取得了不在指向性范围内的成绩或成果时,得不到评价,处于遗忘的角落,时间一长这种优势会被淡化,而指向性的目标又难以达到,哪来的动力?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三是评价中奖励措施的制定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引诱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奖励措施不是他们十分想要,不能完全激发斗志。所以奖励措施的制定应该先调查,再引导,后制定,确保巨大的诱惑力。(评价力度不足)
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制定没有固定条框,其内容、标准和形式是多样的,对班主任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制定时应把握一下几点: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制定没有固定条框,其内容、标准和形式是多样的,对班主任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制定时应把握一下几点: (1)明确评价的等级;(组内、班级、年级、校级) (2)明确评价的时段;(课、天、周、月、学期) (3)明确评价的权限;(组长、老师、指导老师、班主任) (4)制定相应的标准;(分数、课堂、目标、纪律、卫生、宿舍等) (5)制定评价的范围;(不要吝啬,以激励大部分为主) (6)明确评价的对象;(个人、小组、班级) (7)做好评价的反思与改进;(结果与过程,为下次的培训、评价导航) (8)时机成熟时,纳入家长的评价;
3、调整------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加油站、路标 (1)人的调整;(组员、组长、指导老师) (2)小组位置调整;(便于管理、监督) (3)组规的调整; (4)目标的调整; (5)评价的调整; (6)再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