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合 作型 学习小组的建设

合 作型 学习小组的建设. 一、学习型小组的建立. 1 、明确小组的组建要求. ( 1)人数:4-8人为一组 ( 6 人最佳) (以班级人数和班级空间为准 ,尽量增加组数 ) (2)座位方式:围坐式 (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3)男女生 比例 :尽量控制在1:1 (4)配正副组长各一名(组员可 任学科组长 , 做到 人人有职,人人有责 ,相互制约,共同推进。 )

ca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合 作型 学习小组的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建设

  2. 一、学习型小组的建立 1、明确小组的组建要求 (1)人数:4-8人为一组(6人最佳) (以班级人数和班级空间为准,尽量增加组数) (2)座位方式:围坐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3)男女生比例:尽量控制在1:1 (4)配正副组长各一名(组员可任学科组长,做到人人有职,人人有责,相互制约,共同推进。) (5) 尽量减小组间的各种差异(成绩、行 为习惯、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

  3. 2、小组的划分 •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形成一个“小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导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 (起始年级应建好学生信息卡,分班成绩、平时行为习惯等等)

  4. 3、小组成员分工(人人是组长,人人是组员, 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 • (1)行政组长:全面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 • (2)记 录 员:不仅负责小组分数和个人分数的记录,还要对本组不足的地方做详细记录,便于小组开展自我批评; • (3)纪律组长:负责管理组内的纪律;(C) • (4)卫生组长:负责本组的卫生值日分配、检查等方面工作;(C) • (5)学科组长:负责相关学科的作业布置、检查、质量等方面的把关,同时也是组内讨论的第一发言人,统管本学科的学习情况;

  5. 4、组长的条件 • (一)学习成绩要优秀(学科组长) • (二)性格应外向、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行政组长) • (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行政组长) (四)自身标准要高; • (五) 条件不足,耐心培养;

  6. 5、组长的产生(行政组长) • 明确候选组长的条件(服务意识、语言表达、沟通、组织、 协调、学习成绩等方面) • (1)任命式 • (2)毛遂自荐式 • (3)民主选举式 • (其他组长产生方式一样,或由本组组员商议)

  7. 6、组长的作用 • (1)组长的带动、引领作用; • (2)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 (3)组长的帮扶作用; • (4)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 • (5)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 • (6)及时与组员进行思想沟通;

  8. 7、组员的产生 方法一(适用于起始年级) 根据划分的依据,将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分平行班的做法。学生分配下去后不一定恰当,老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如男女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如组长与组员是否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优点:从成绩上看分配比较均衡,缺点:个性差异可能较大,合作磨合需要的时间较长,推进速度很慢。)

  9. 如图: • 1 2 3 4 5 6 • 12 11 10 9 8 7(A) • 13 14 15 16 17 18 • 24 23 22 21 20 19(B) • 25 26 27 28 29 30 • 36 35 34 33 32 31(C)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0. 方法二: 将所有同学按“S”型分为A\B\C\三再由组长依次从三组中挑选组员,如:组长是A的先从B\C组选,以保证组内ABC组员相等,挑选结束老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同级别),如男女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优点:磨合时间较短,个性鲜明,合作高度高。缺点:组间差异大,彼此容易产生矛盾,顾此失彼,不易管理。)

  11. 几点建议: • (1)分组后结合各小组名单立即召开班级任课老师会议,参考任课老师建议和想法进行组员的二次微调,尽最大努力缩小组间差异;(导师老师直接参与分组过程,节约时间) • (2)新的七年级在第一学期期中或期末考试后重新分组,此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个性、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等等方面老师都比较了解,重分后能更好消除组间的不均衡。 • (3)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阶段性随机小范围调整;

  12. 8、位置排放 原则是“围坐”式或“马蹄形”式。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排位,但常常是中间是优秀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BB\AA\CC)。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对学和结对帮扶。(具体操作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而定、也可以根据具体学科而定,形式固定,人员不定,确保在合作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13. 二、合作型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歌、组训、组规、小组目标 小组建设——学生自己的语言

  14. 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扬帆、雄鹰、阳光、智慧、先锋、疾风、劲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等等。1.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扬帆、雄鹰、阳光、智慧、先锋、疾风、劲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等等。 2.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如,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挑战自我,团结第一;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 3.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课目标、天目标、周目标和月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方向、重点培训)

  15. 4.制定组规——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组规。组规的作用是监督、约束,前提是所有组员的共同要求,而且力所能及的,它是小组各个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保障。难的不是组规的制定,而是制定后不遵守怎么办?所以,在制定组规时,班主任或导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帮扶时给一些适宜的惩罚措施或建议,但要得到所有组员的认可,并确认同意签字后实施。4.制定组规——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组规。组规的作用是监督、约束,前提是所有组员的共同要求,而且力所能及的,它是小组各个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保障。难的不是组规的制定,而是制定后不遵守怎么办?所以,在制定组规时,班主任或导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帮扶时给一些适宜的惩罚措施或建议,但要得到所有组员的认可,并确认同意签字后实施。 5.制定组徽------与组名相结合,有一定设计的寓意,能覆盖组训的含义和小组的一些愿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形式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剪纸、手工作品等等。 6.组歌的选择------与组文化相呼应,一般是励志类歌曲或曲词中含有激励性话语,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是其中一段,甚至一两句,唱出激情,唱出力量, 能力较强的可自编。

  16. 三、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 (主要环节是培训、评价、调整) 首先,要成立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构 ,并合理分工。 其次,是明确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和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干什么”即是培训,“干的怎么样”即评价,“怎么去干”即调整。培训、评价、调整贯穿整个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全程,并且在培训、评价、调整这三个环节的循环中获得螺旋上升,从而使小组建设与管理更加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使合作学习小组的各项功能最大化、最优化。再次,定期开展体验式活动或活动的培训;最后,勿忘对教师的相关培训。

  17. 1、培训-----小组建设与管理铺设道路 培训是小组管理与建设的开始,放好心态,做好等待的准备,起初的培训主要以共性的东西为主,不宜太多,把握平缓度,主要是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培训人(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导师、组长) (2)明确培训对象(班主任、老师、行政组长、学科组长、其他组长、组员) (3)制定具体培训内容(小组合作要求、怎样预习、导学案的完成、展示、点评的要求、组长的要求等)

  18. 2、评价----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动力 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提升速度取决评价为小组注入的动力。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度决定小组建设与管理成败,至关重要。但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是易事,要基本做到“事事评”“时时评”“人人评”,在以往的评价中主要有三点不足:一是评价只重视片面的结果,不顾及过程。而小组建设与管理恰恰更需要的是过程的评价,即为什么没有做好,原因在哪里,怎么纠正,所以评价的激励作用虽好,但评价帮扶作用更大;二是评价的全面性缺失,单一的指向性过于明显,导致了小组取得了不在指向性范围内的成绩或成果时,得不到评价,处于遗忘的角落,时间一长这种优势会被淡化,而指向性的目标又难以达到,哪来的动力?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三是评价中奖励措施的制定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引诱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奖励措施不是他们十分想要,不能完全激发斗志。所以奖励措施的制定应该先调查,再引导,后制定,确保巨大的诱惑力。(评价力度不足)

  19. 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制定没有固定条框,其内容、标准和形式是多样的,对班主任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制定时应把握一下几点:小组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制定没有固定条框,其内容、标准和形式是多样的,对班主任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制定时应把握一下几点: (1)明确评价的等级;(组内、班级、年级、校级) (2)明确评价的时段;(课、天、周、月、学期) (3)明确评价的权限;(组长、老师、指导老师、班主任) (4)制定相应的标准;(分数、课堂、目标、纪律、卫生、宿舍等) (5)制定评价的范围;(不要吝啬,以激励大部分为主) (6)明确评价的对象;(个人、小组、班级) (7)做好评价的反思与改进;(结果与过程,为下次的培训、评价导航) (8)时机成熟时,纳入家长的评价;

  20. 3、调整------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加油站、路标 (1)人的调整;(组员、组长、指导老师) (2)小组位置调整;(便于管理、监督) (3)组规的调整; (4)目标的调整; (5)评价的调整; (6)再次培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