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12 View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专题.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E N 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专题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维持公共生活的前提条件, 公共卫生:公共生活得以健康开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设施:公共生活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 公共安全: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 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核心内容。 公共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风俗习惯 法律规范 宗教戒律 道德规范 生活准则 其他规章、制度、条例和条令。
二、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 文明古国遭遇公德危机 ?
我们身边………… • 小讨论 • 以上现象你见到过吗? • 你做过类似的事吗? • 你对此有何看法?
二、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何谓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维护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 继承性 基础性 社会公德 特点 广泛性 社会公德反映的不是某些个人、团体、党派、阶级阶层的道德要求,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应当并且也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 20世纪50年代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 爱祖国 • 爱人民 • 爱劳动 • 爱科学 • 爱护公共财物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60年代起在全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等: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通缉令一:非法小广告 通缉令二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通缉令三 环境脏乱问题 通缉令四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全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大学校园的公德失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2.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 生活秩序和公共 安全产生了极大 的危害。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 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指引作用 • 预测作用 • 评价作用 • 强制作用 • 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 • 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共有四类110多种行为。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2. 集会游行示威法 • 1989年10月3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 会议通过,共5章36条。 • 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必须提出书面申请 •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人口激增 • 土壤资源流失和退化 • 沙漠化日趋扩大 • 森林惨遭破坏 • 大气污染严重 • 水污染加剧 • 贫困加剧 • 战争与核武器 自然灾害倍增 温室效应影响 臭氧层耗竭 滥用化学物品 能源消耗巨大 污染事故多 海洋污染严重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 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届人 大常委会第十次会 议通过,共6章47条。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 原则 环境责任 原则 公众参与 原则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原则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环境保护法的构成体系 宪法性规定 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环 境 保 护 单 行 法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 防治法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 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3年10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8章124条。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管理的原则 (2)科学管理的原则 (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方便群众的原则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4.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 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规章 • 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勇于制止 他人违法犯罪行为 (1)网络侵权 (2)网络犯罪 (3)扰乱网络管理秩序
思 考 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 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4.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